「本文来源:兰州晨报」
“原来平时用的瓷碗、瓷盘都是这么烧制出来的。”小记者郭俊毅第一次在陶艺馆体验时发出了无限慨叹;“我把已经穿不上的裙子,改做了一个布玩偶。”小记者冯靖雅对自己的创意大改造很是自豪……在这个暑假,甘肃新媒体集团小记者团的不少小记者们都像上述两位同学一样有新收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现在,就在这块属于小记者们的小天地里,畅快地晒一晒大家的快乐和收获,也让这些成为你们难忘的成长足迹。
制作一朵散发着五谷香的“向阳花”
“妈妈总是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像向日葵那样,心中向阳才能健康快乐。”火星街小学三年级的李炎诸同学记着妈妈的话,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她也因此喜欢上了向阳花,头上总是戴着镶有向阳花图案的发卡。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别人用五谷粮食作画,觉得很有意思,便想尝试。想想要做什么图案,突然摸到了头上的向阳花发卡,心中便有了主意。先在彩色卡纸上画好向阳花的图案,然后要选择可以作画的五谷粮食了,因为花朵颜色要鲜亮,整个图案配色要对比鲜明,所以她选择了红豆、绿豆、碎包谷粒和茶叶当原材料。开始制作了,她才发现这是个细致活儿,每一粒粮食要摆放整齐而且粘贴紧实,不然画面不够美观,粮食也容易脱落。就这样,她拿着小镊子,一粒一粒地将粮食摆放粘牢在画面上,最后粘得自己双手酸困、眼睛疲乏,终于大功告成,一朵散发着五谷清香的向阳花做好啦。赶紧拿起自己的大作,展露出甜美的笑容,用妈妈的手机记录下这个时刻。
第一次体验泥板画
“泥板画,和平常意义的绘画有很大不同。”水车园教育集团民勤街分校四年级二班的张馨元在这个假期参加了敦煌研学活动,第一次接触到泥板画,大开眼界。
张馨元说,泥板画采用底泥法(源于敦煌壁画),就是用非常细致的生土(敦煌黄土,俗称“澄板土”)作主要颜料,配以半透明的方解末和水干色,调成稀糊状,刷涂于木板上,制成泥板。在这种材质上作画,就和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壁画一样。准备作画时,她和其他研学同学们一样,兴奋地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想要画画。拿着调色盘、画笔就要开始挤色料调色,还好老师及时阻止,泥板画要先临摹线条,勾出框架,然后才开始上色。经过一套完整的程序,大概两个多小时,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泥板画——飞天与九色鹿,虽然细节上还不够到位,但整体配色和画面形象都很不错,真的有一种敦煌壁画的感觉。通过这次体验泥板画,张馨元也感受到古人在洞窟作画的艰辛不易,同时也被精美的敦煌壁画所吸引。
改造旧衣物做布玩偶
“它头上粉色的蝴蝶结,是我从已经坏了的发卡上拆下来的,身上穿的带花边的牛仔衣,是我用已经穿不了的裙子改造的。”耿家庄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冯靖雅展示的是自己在假期做的一个牛仔布玩偶,这可是她自己创意设计的熊猫潮妹形象。
冯靖雅在学校参加了手工制作社团后,就喜欢上手工制作,经常会用彩泥创作设计一些手工作品。这个暑假,偶然一次她和妈妈整理闲置衣物时发现,有一些自已经穿不了的裙子,便想到用这些漂亮的布料来制作布玩偶,有了这个想法,冯靖雅便一门心思研究设计布玩偶的形象,发现自己旅游鞋商标上有个可爱的熊猫图案,受启发设计做成一个熊猫布玩偶。裙摆式的小外套、七分小脚裤、大眼睛、红嘟嘟的小嘴,再加上头上那枚显眼的粉色蝴蝶结,当冯靖雅花费四天时间做好这个布玩偶时,她爱不释手。旧物改造加上痛快地过了一把手工制作瘾,这对爱动手的冯靖雅来说当然开心啦。
做陶艺花瓶送妈妈
这个笑容灿烂,手中拿着蓝色小花瓶的男孩,是小记者郭俊毅。蓝色瓷花瓶是他暑期走进陶艺馆,自己成功烧制的第一件作品,然后将它送给了妈妈摆在办公桌上,让别的妈妈羡慕不已。
“我特别喜欢玩泥巴,所以这个假期妈妈带我去了陶艺馆。”通渭路小学二年级的郭俊毅说,当陶艺馆老师问他想做样什么物品时,他想到妈妈喜欢花,就想做一个花瓶送给她。第一次接触陶艺制作,泥巴软乎乎的质感让郭俊毅着迷,他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让泥巴在手中变幻无穷,虽然塑形特别不容易,反反复复做坏了很多遍,但因为是泥巴,所以郭同学没有丝毫厌烦,反而是乐此不疲地一次次屡败屡试,终于经过两个多小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将花瓶胚做好了,然后进行烧制。陶艺馆的学习,郭同学明白了自己平时用的碗、盘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制作流程是怎样的。一个下午的时光,不仅实现了自己玩泥巴做礼物送妈妈的愿望,还增长了知识,陶艺馆又在郭同学心中种草了,这让他盼望着还能再多去几次。
文/图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夏苗-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