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我,孩子叛逆成绩下滑,该怎么办我

本文由#来川老师讲学习方法原创首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全文一共字,阅读大约需9分钟。

来川老师讲学习方法

孩子的成绩下滑,怎么说也不听,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

小林的家长又跟我抱怨,说:老师啊,我不知道该怎么管教我家孩子……”

“他最近成绩下降得厉害,可是我一跟他说这个问题,他就恨不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什么都听不进去。是不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

这个家长跟我说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了,他对小林的成绩很上心,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都会对小林进行一次耳提面命,让小林上课专心点,努力一点,成绩才能上来。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上心是好事,但是没有找好方法跟孩子交流,很容易导致最后起到反效果。

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在听一位牧师演讲,觉得挺不错,准备捐款。可是牧师没有停下来,反而还在逼逼叨地说个没完。马克吐温听得十分不耐烦了,等到演讲结束,他非但没有捐款,反而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块钱。

超限效应在教育学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因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跟那个牧师一样犯同样的错误:揪着一点说个没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情,谁愿意听这样的唠叨?

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个超限效应。同时,掌握从超限效应衍生出来的三个沟通方法,从此沟通没烦恼。

第一,适当批评,适当鼓励,不要让孩子形成你说什么都无所谓的习惯。

第一天孩子被批评,你太笨了,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孩子会很难过。第二天孩子被批评,你太笨了,这道题很简单。孩子会很委屈。第三天孩子被批评,你太笨了……他已经很平静,因为每天都是这样被批评,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永远都不要让孩子适应你的批评。当你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之后,以后再想教育孩子,他都听不进去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孩子的成绩和成长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孩子没有做好的部分,当然还是要指出来,但是不要大做文章,就这个问题发表十分钟的演讲。

在批评之中加入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明白,他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你都是看在眼里的。比起批评,他更希望听到赞美,所以会更主动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同一件事情的批评只说一次,剩下的就是让他自己明白后果,自己承担后果。孩子觉得这样不好,也会尝试着做出改变。

我跟小林的家长也说了这个方法,当小林听到爸爸的夸奖时,特别惊讶,但也备受鼓舞。对于经常被否定的人来说,一句鼓励的话永远比一句批评的话更有激励作用。没有唠叨,小林的逆反心也慢慢收了起来。

第二,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翻旧账,就事论事。

有不少家长都有翻旧账的习惯,比如孩子以前很喜欢看电视,现在已经很长时间控制好自己看电视的时间了。但是一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家长就会说:你看看你,老是看电视,所以成绩才会这么差。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我已经很努力地做出改变了,可是这些努力是没有用的,爸爸妈妈都看不见。反正改变前家长会这么说,改变后家长也会这么说,那我做出改变还有什么意义?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孩子很可能重新回到之前的状态,付出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所以对家长来说,一定要避免老调重弹这个毛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非常适用,孩子的变化是很快的,我们要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一味的翻旧账只能证明自己对孩子不够关心。

每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不要大而化之地用你手机玩太多了、你太笨了、你太粗心了去批评教育,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正确的角度跟孩子进行交流。孩子觉得你说得对,才能听进去你的内容。

第三,不要一味输出,与孩子沟通交流,确定他的心理状态,确定问题所在。

我们都很怕遇到一种类型的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孩子成绩不好就先把他批评一顿,考不好就是孩子的错。

可有时候孩子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考试成绩不好,他们看到成绩心里也很委屈和不舒服。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获得的是家长的安慰和理解,结果一阵狂风骤雨般的指责甩过来,让他们更加不舒服了。

在这之后,孩子就会变得更加不愿意跟家长沟通,因为他们觉得,只会责怪他们没有做好的家长是无法理解他们的。

家长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批评孩子并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能用沟通解决问题,那就没必要批评。不要向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跟他好好交流沟通,看看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比如客观条件的问题造成成绩下滑,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身体不舒服,这次考试难度有点高等等。以及有些是批评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共同去克服,如孩子不适应考试环境,考试前焦虑、失眠。

让孩子也说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他对这次考试的分析,还是一些自我反省。这样家长可以更接近孩子的心灵,更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孩子自己也能对成绩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教育学界有这样一句名言:孩子虽然是孩子,却也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人,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这句话,基于这句话之上,我们才能跟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没有哪个家长希望成为被孩子厌烦的家长,没有哪个孩子希望成为被家长念经一样嫌弃的孩子。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记住超限效应的度,注意方式和语气的拿捏,相信有了有效沟通,我们可以更加接近孩子的真实世界。

点击上方头像

来川老师讲学习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qcs/10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