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的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可以不带孩子再去拿药?我有之前的方子。
我这个病需要长期喝中药,但是听说“是药三分毒”,长期吃的话会不会伤身呀?
我去看中医都专门找“老”的,这样放心一些。
中医一般不都是调理作用,能治好我的这个急症嘛?
中医是我们祖宗传下的宝贝。
它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它的独特与高明之处在于:四诊八纲的辨证方法、六经六气的对应原则、阴阳升降的平衡观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认识、卫气营血的循行规律、经络脏腑的五行生克属性。
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医一以贯之的治疗体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对中医的了解非但没有进一步加深,反而还因为各种原因对中医还停留在似是而非的认识上。
1.中医是调理,不能治疗急性病?中医是慢郎中?
一提到中医,很多人固有的印象就是“中医疗效慢,适合养生调理”;大部分人心中的想法,认为中医只能调理,不能处理急性病。
其实这都是对中医认识不足造成的,很多人在了解中医后,都爱上了中医~
中医治病讲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对证下药,则取效迅捷。
通过大数量的临床统计,很多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急性疾病,只要遵照医嘱服药,中医处理效果反而很快。
中医除了治疗急慢性病,在危重症中也常有涉及,在高热、浮肿、阑尾炎、肠梗阻等等,效果都非常好。
2.中药吃完了,自己拿着方子去药房捡药没有错?
中药处方是复合方,由多味中药组成,医生开的处方是针对就诊当时病情适用,若后面病情改变,则需要辨证论治。
中药组成有毫厘之差,单味中药及剂量的不同,都对应不同的病证、起到不同的效果。
因为疾病变化较快,特别是小儿,若自行在他处配捡处方,不对当下的病情,可能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所以切勿自行拿方捡药。
3.中药伤肝?长期吃中药伤身体?
人们常有一个误区认为药都是有毒的,其实中药中所说的“是药三分毒”,不是指中药的毒性,而是指中药的偏性。
对“中草药导致肝损伤”的误解,大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药物的品质,炮制不合规等因素导致的。
比如一些西医老师在开中药时不会辨证、不懂配伍,或患者听信民间偏方乱吃药等,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就此笼统得出“中药伤肝”的结论,来以偏概全。
任何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但由于许多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很多患者亦是担忧,对此,作以下说明:
★中药是天然物品,比如山楂、麦芽等与我们平时吃的大米、蔬菜等农作物性质相同,不同于西药是化学物品,毒副作用小。
★服药是病情所需,医生会严格控制用药的安全性,对用药适应症、剂量及服药方法都会严格把关。
★中医处方是组方配伍用药,正确的配伍能减轻或消除部分峻下剂药物(也就是效力峻猛药物)的伤害性。
★需长时间服药患者,其实中药选择相比西药来说,用药更平和,更安全。
★经大量临床观察、检验后,尚未发现有对肝、肾功产生影响者。若实在担心,可定期作肝功、肾功检查。
4.中医都要把脉?我家宝宝看病,为什么医生不把脉?
三岁以内的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加之很多孩子在脉诊的时候都会哭闹不宁,很容易导致脉象失真,故诊脉的意义不大。
此时的宝宝,医生往往是通过观察孩子两手食指掌侧前缘络脉来代替脉诊。因为食指掌侧前缘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与成人寸口脉同属手太阴肺经,其形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寸口脉的变化,所以儿科里有“一指定三关”之说。
3岁以下小儿皮肤娇嫩,显示清晰、易于观察,故三岁以内儿童以看指纹代替把脉。
5.听说只有老中医才厉害
常说中医越老越吃香,这话没错,是因为工作越久临床经验越丰富。
但中医理论扎实的,又学习借鉴了很多临床经验的高水平年轻中医也很多,而一知半解混到老的庸医也不少。
所以,英雄莫问年龄,要以医术疗效论高低。
看了今天的内容,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对中医药的误会太多了,其实发这样的文章,主要是希望我们能正确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摒弃偏见,让中医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