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自贡市妇联从年3月8日起每周策划推出《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盐都党的女儿事迹展播》,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万盐都姐妹,奋力担当全面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新使命,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沿滩区瓦市镇大觉小学校校长周胜莲
辛勤耕耘乡村讲台,默默守护乡村儿童,她用33个春秋的笃定坚守,将“光脚板村”0多名孩子送进更高一级的学校;用一万多个日夜的平凡举动,书写着“人民教师”最感人肺腑的内涵。她就是现任沿滩区瓦市镇大觉村校教学点负责人周胜莲。
三十三载从教路,二十九年大觉情。她凭着满腔热情,挚爱着乡村教育事业,倾注一腔慈母般的亲情,用爱滋养着每一个孩子,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四川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自贡市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等殊荣。
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她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为她在偏远乡村领域赢得珍贵的口碑。
置身岗位爱生如子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任凭岁月长河静静流淌,她用三十多年的青春岁月证明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曾是一名代课教师,微薄的工资仅能养活自己。有人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面对地处偏远、工作环境差、学生跟不上、家长不配合等一个个现实难题时,她确实犹豫过;面对下海热潮涌动,同窗好友开出5倍于薪资的条件请她入伙经商时,她也动摇过;面对丈夫下达的“如果不随我外出务工就离婚”的“最后通牒”时,她挣扎过。然而,看着孩子们大冬天打着赤脚走进学校,恭恭敬敬地向自己敬队礼时;听着从四面漏风的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所有的犹豫、动摇和挣扎,都化为了更加坚实前行的步伐。“我走,可能会赢得小家的幸福;我留,也许就能帮无数家庭燃起希望的火焰。”“走!还是留?”一个选择竟是如此艰难,最终她咬咬牙毅然选择了留下。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付出。大觉村,这个被称为“光脚板村”的村庄地处沿滩区最偏远的地段,贫穷落后迫使村民们外出务工,一些嫁到这儿的妇女不堪穷困改嫁他乡,孩子就成了“牺牲品”。学生小忠,父母离异受到后妈的歧视,放学回家大门总是关着,后妈把他的饭碗放在屋檐下,自己在檐下吃了又回学校。还有女生小秀,提着换洗衣服一直跟着周老师,连声说:“周老师,让我做你的女儿.....”孩子们艰难的现实处境,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让周胜莲老师暗自流泪。她经常带孩子们回家,为他们洗衣服,做一些好吃的饭菜。周老师成了孩子们离不得的“周妈妈”。是呀,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比一般的教师付出要多得多。无论哪个班的学生有什么问题,老师和家长首先找到的是她。那年5月,幼儿班小浩突然肚子疼痛难忍,着了慌的老师第一时间跑来向她求助,她抱起孩子就往村卫生室跑,可是村医生外出开,医院。大觉村到瓦市镇没有班车,她想都没想,背起孩子转身就往镇上跑,一边跑,一边搬救兵。鞋跟掉了,她就光脚跑。终于,“救兵”村支书开车接了孩子,医院。小浩是突发急性阑尾炎,医院抢救。当小浩奶医院,听到这些情况后,当场放声痛哭。要知道小浩父亲早亡,孩子可是奶奶的命根子啊!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爱,是责任。周胜莲用33个寒来暑往的平凡义举,做出了这样掷地有声的回答。涓滴爱心汇入浩浩沱江,滋养了大觉村孩子的心田,一声声亲切清脆的“周妈妈”,更诉说着她将孩子爱在心口的教育情怀。
为人师表默默奉献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这些年,周胜莲老师被很多人认为是“傻”。年12月,上班途中她不慎摔伤,当时脚肿得不能走路,医院检查,她硬是坚持医院检查。一句“问题不大”就让她彻底忘了自己是有脚疼的人,每天丈夫用“专车”接送上下班,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机会,强忍着不敢喝水......调皮的孩子背地里叫她“拐杖老师”。那个学期结束了,可她仍然不能丢掉棍子走路,医院进行检查——“严重骨裂,不能负重,不能运动,至少再休息3个月......”。一个月后新学期开校了,校园里依然又出现她一拐一拐的身影。有人说她何苦哟?她的回答简单明了:“反正都已经是陈旧性骨裂,再休息也无法挽回了。孩子们需要老师!”有位村民说她:“真傻,十多年前期末阅卷摔伤左手腕,坚持完成期末工作后“畸形愈合”手腕残疾,这次又让左脚踝落下了残疾。”
这么多年来,她的“傻”还多着呢。年10月,她通过招考调往联络镇江冲小学任教,大家都为她终于走出了偏远乡村而高兴!可偏偏让人不可思议,她年9月又借调回瓦市,依旧回到大觉村校。
在她五十岁生日那天,老师们主动替她分担了课程,叫她休息半天。可偏不凑巧,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来校安装自来水,老师们都上课去了,直到中午放学,大家才发现周老师汗流浃背在牵管道、递线卡......她通过自己言传身教,默默奉献,引领着大觉村小的老师们。
扎根家乡无悔人生
以前的大觉小学条件太差,学校是破庙,进出村子是崎岖山路,教室下雨就漏水,操场的土面坑洼不平。学校没有饮用水,周老师就到处请人找水源、赞助安装,把水引进校园;门窗课桌坏了,她就是木工;风扇不转,她就是电工;学校没宿舍没食堂,她就把自己的家变成宿舍和食堂,照顾食宿不便的老师。
年,沿滩区教育局分配给学校一位年轻老师,这对于山村小学可是天大的喜事。周胜莲接到通知赶回沙溪,给小伙子就近找宿舍,给他铺床、找电视机、接电源、送饭菜。小伙子不到一年还是离开了,临走丢下一句话:“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穷困的山区,还有这样简陋的学校,怎么可能留下好的老师!这辈子我不再当老师,我的儿女也不会当老师!”如五雷轰顶,周老师半天说不出话来。
偏僻的位置和简陋的条件留不住新老师,当务之急是立马改善办学和生活条件。她暗下决心,不管有多么艰难,自己也要坚持,尽一切努力改善学校环境。听说老家沙溪卫生院改建剩有废弃的墙砖,她就步行十几里去找车运到大觉小学,每天课余挥锤剔砖,用这些废砖头砌起了学校围墙。周胜莲不辞辛苦奔波,奔走呼吁,终于在各级相关部门帮助下,学校相继平整了操场,建起了围墙和校门,配备了课桌凳及教具器材,美化了校园,大觉小学从此焕然一新。
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人心惶惶。当时从武汉回到大觉村老家的就有好几户人家,大觉村,一夜间就成了瓦市镇的疫情重点防疫区域。周老师正在寒假期间,空闲时她主动和丈夫一道入户测体温、发宣传单......,上级要求上网课时,乡村孩子大多都无法线上上课,于是她每天上午9点左右带着体温枪出发,对未能上网课的学生进行知识辅导.....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开校。复课后,每天早晨7:00开始的师生体温检测、下午放学后的全校消毒工作都成了她的必修课。
经过周胜莲和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与辛勤耕耘,大觉小学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教学质量一直居于瓦市镇前三名,教育教学也一直是远近学校的标杆。国家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投入巨资,今天的大觉村小学也建设成为漂亮的学校,配上了教学器材,拨给了联网电脑,美术音乐课还享受镇中心校的远程教学。
周胜莲老师高兴地谈到,我们虽然还是起早贪黑,但没有怨言。我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里的娃娃们,最大的收获就是看着孩子们快乐学习、成长。她激情澎湃地说:“我们只有培养更多的科技文化人才,山区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振兴。我们要和孩子们、乡亲们一起,守住土地,传承文明,绽放学生们的梦想,一起等来山村文明之花盛开的美好明天!”
来源:紫薇花开监制/王曦
主编/余灵
编辑/紫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