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做好疫情防范工作
9月天气逐渐转凉,加之大中小学、托幼机构相继开学,学生和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晨午检、因病因事缺课追踪,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等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健康提示一
注意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
普通病例表现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臀部、大腿内侧、会阴部、膝、肘等部位。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染,做为家长,一下是预防宝宝得手足口病的措施:
1、接种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你的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4、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5、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
6、宝宝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被子”,是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方针,大家牢记在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健康提示二
注意气温变化,预防流行性感冒
初秋,早晚温差较大,气温变化不规律,常常会发生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显著的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流行性感冒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流感病例是最常见的,通常急起畏寒、发热,体温达39℃~40℃,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则轻微;少数病人可有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痛、声嘶等上呼吸道症状,及畏光、流泪、胸骨下烧灼感;部分病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热1~2天达高峰,3~4天退热,退热后全身症状好转,乏力可持续1~2周,上呼吸道症状持续数日后消失。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怎么预防流行性感冒?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溅到别人;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注意饮食营养性,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9.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口杯等个人专用物品;
10.如有发热伴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医院就诊治疗。
健康提示三
勤洗手、吃熟食,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年四季均有散在性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流行,普遍易感,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每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左下腹往往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食物及环境卫生。
2、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应洗净双手。
3、食品做熟后再吃,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
4、防止苍蝇、蟑螂等叮爬食物。
5、喝开水,不喝生水。
6、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的人士,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提示四
注意用眼卫生,预防“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揉擦眼晴。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
2、若家庭成员患病,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接触患者后用75%酒精消毒双手。
3、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居家治疗休息。
4、游泳池、幼托机构等公共场所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健康提示五预防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腮腺肿胀时传染性最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之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5天;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应进行煮沸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勤通风、勤洗手、勤晒被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3、保护易感人群。在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
浓情中科白癜风欢度新年南昌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