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物治疗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小儿发烧的病因小儿高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变态反应,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2、中暑、某些颅内损伤、癫痫和惊厥的发作、新生儿脱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热;3、急性传染病早期或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热;4、某些恶性肿瘤,例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引起小儿长期高热;5、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也可引起小儿长期高热。小儿发烧的症状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根据一些体征能帮助找到小儿高热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样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小儿发烧的治疗1、急救措施(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2、降温方法(1)传统物理降温法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2)药物降温法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3)针灸降温法3、对症治疗(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要患儿必须多饮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ss/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