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医学作者:医院检验科
这份血常规报告单,你怎么看?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三大常规之一,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项目,可以对病人身体状况做出评估,对疾病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给予判定,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能起到早发现,早排除,早诊断。可见一份正确血常规报告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正确的对血常规报告作出解读呢?今天,我带来了一份“诡异的血常规报告单”,供大家一起解读。
梁某某,男,67岁。因腹痛,恶心…5月30入院就诊做相关检查,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入住外一科。于22点做急查血常规:WBC:2.1x/L,分类:中性粒93%…报告单(图1)。次日早8:22分重抽复查血常规21.8x/L,分类:中性粒91%…报告单(图2)
第一次急诊血常规报告
第二次复抽血常规报告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类分类增高。
而该患者白细胞明显降低。相距十小时后复查又发现白细胞明显增高。
标本错误,张冠李戴?联系其临床医生后证实,当晚急诊入院就梁某某一人,复查血液是其亲自送检。排出标本错误。
标本凝固?实验误差?排除!本室检验师对两份标本又重新进行了复核检查,结果以上次无差异。
难道是少见的白细胞对EDTA敏感而引起的聚集现象?于是我对两份血样分别进行推片进行镜检,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镜检拍图如下
易见凋亡的白细胞
可见胞浆颗粒增多及空泡。
细胞凋亡,退化,有聚集
核左移,颗粒增多,空泡变性
看完血片后,我突然想起我的老师张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相关因素,无非是:增殖、储存、释放、消耗。因为白细胞低,所以感染。因为感染,所以粒细胞增高。却与病人年龄,用药相关…
怎么解读这份“诡异”’结果呢?
我们知道白细胞其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根据粒细胞发生,分化不同阶段医学家人为地划分了: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这几个池。每个池都相应的又有一个释放卡,严格、合理的控制着细胞的进出。我们血常规计数的白细胞是循环池里的白细胞。而控制释放入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白细胞数是贮备池中的释放卡。当循环池和边缘池白细胞胞因感染或免疫等因素导致白细胞破坏、消耗过多而引起减少,就会把这一信息分别逐一传到上级各分化池,要求追加生产。再通过每个池相应的释放卡逐一释放到循环池、边缘池。如果任何一个释放卡出现障碍、失灵。都会导致外周血像变化。
讨论: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当有"外敌"入侵时它们在趋化因子作用下奔入"战场"。杀死"敌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终凋亡、坏死…
上例第一次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减少,我们从血片可以发现:中性粒细胞颗粒增,可见空泡,杜勒小体,及凋亡细胞,变性细胞增多,证明机体受到感染,白细胞消耗,破坏,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减,中枢神经系统并把减少这一信息同时反馈给贮存池一感熟池-分裂池-干细胞池。同时多能干细胞按需求开始分化成相应的祖细胞,以此类推逐级分裂,释放。因病人年老,机体反应迟钝,免疫功能,细菌毒素等相关因素,作用于贮存池释放卡,导致释放卡出现释放受阻,而上一级生产持续,释放持续,贮存池细胞越贮越多。外周血白细胞"作战"持续、死亡持续,数量越来越少,但需求反馈持续。
第二份血常规,我们发现白细胞明显增多,核左移,感染持续存在。(中性粒颗粒增多,空泡,内外浆现象)。表明释放卡功能恢复,机体自我保护功能开启,大量白细胞从贮存池冲入循环池。加入消灭感染"战斗"。原因是:抗生素药物注入,对细菌起到了积极的抑制,缓解了白细胞的压力,激活了贮存池释放卡功能…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是不是就容易明白了这次"诡异"现象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解,还请老师和专家们给予斧正。
谢谢!
参考书籍:
《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作者:王凤计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
-END-
/相关阅读/
·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