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刘柏煊蒋勇李羚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要说现在年轻人中最“顶流”的户外运动是什么,飞盘肯定榜上有名。飞盘看似新鲜事物一夜爆火,实际上是小众运动重回大众视线,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来到中国。而飞盘运动的这轮爆火,让不少人思考:飞盘热会不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小飞盘真的能够转动大生意吗?
“有望成为全民健身爆点项目”
最近一个周末,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一片足球场地上,记者看到,几个小时下来,踢球的队伍没有多少,玩飞盘的队伍倒是一波接一波。
图为新手体验飞盘项目
在美国留学时就接触到飞盘、拥有7年“盘龄”的李凯旋默默观察着今年这轮悄然兴起的飞盘潮。他说,被社交媒体“种草”然后再来飞盘局“拔草”,很多年轻人和飞盘运动的第一次就这样开始了。“大家都会拉自己的朋友来体验这项运动,体验之后就会变成一种自主行为。我们发现,所谓的复购率很高。”
在飞盘行业摸索了10多年的从业者徐颖峰说,作为一项原本的小众运动,飞盘运动正在“破圈”走向大众,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们。“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已经把这个专业运动变成潮流运动。我们目前在30多个城市都有相应的飞盘社群。”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手入局,相应的场地和教练需求也在爆发。某运动品牌相关负责人杜倩文已策划了好几场定制化的飞盘活动,乐在其中。“我们一般是线上攒局,然后整合线下优质的场地和教练资源,让大家参与的门槛更低,更简单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享受到飞盘运动的快乐。”
海南省飞盘运动协会会长汪若阳判断,飞盘运动之所以爆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小的一张飞盘给了男女老少们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现在更多的人有比较强的猎奇心态,喜欢尝试新项目。飞盘运动让大家亲近大自然,还可以与露营等户外活动结合起来。所以我相信飞盘运动这股热潮会长期地持续下去。”
在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易剑东眼里,飞盘运动的发展势头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我认为这个项目有可能成为国内下一个全民健身的爆点项目。”
飞盘相关企业:七成卖产品,三成卖服务
和飞盘运动眼下的热闹相比,飞盘产业的赛道还略显冷清。根据几位资深从业者的估计,国内做飞盘相关垂直业务的企业不足20家,中国飞盘产业目前的总规模在几千万元到1亿多元之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是非奥运项目,台球在我国的市场规模已达到百亿元量级。
从地理版图上来看,记者发现,为数不多的飞盘相关企业都聚集在沿海地区,比如宁波、深圳、厦门、上海等。靠近港口,方便产品出口,销往北美等地区;背靠人口基数大的城市,便于组织线下社群活动。
“七成卖产品、三成卖服务”是深圳这家飞盘企业目前的盈利方式。企业市场总监陈聪说:“产品这一块,包括飞盘本身以及飞盘的一些周边,比如手套、衣服、鞋子,还有一些飞盘的教具等。服务这一块,主要是飞盘培训、赛事,还有一些团建项目。现在来说的话,在营收上,产品的占比相对高,大概是70%。”
根据国内两家头部飞盘企业披露的数据,宁波这家企业去年的营收为万元左右,深圳这家企业去年的营收为多万元;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10%-20%。
“轻器材、重体验”是飞盘运动的特点。因此,不少从业者觉得,飞盘产业的增长曲线要从线下活动中去寻找。
图为新手体验飞盘项目
“铁三角”或是最佳商业模式:赛事+培训+装备
全国飞盘运动推广委员会副秘书长薛志行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十年里,之所以飞盘产业没有做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孵化出成熟的赛事IP。以赛事为基石的“赛事+培训+装备”的“铁三角”模式将是未来“最理想的商业模式”。“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竞技竞赛。赛事可以成为培训的出口,装备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把飞盘赛事做好,自然会带来各项商业收入。这样一来,飞盘产业的盘子才会越做越大。薛志行说:“赛事具有聚光灯效应,能吸引参与者、爱好者和大众的注意力。随着飞盘运动的普及,会有更多的相关方参与到商业运营中来。如果赛事获得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