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林景区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我是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讲解员,非常有幸能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地欢乐,能给您的红石林之旅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扬子古海
扬子古海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当地人称之为玄关幽谷,又叫穿眼石群。说是海,大家看到的其实是一片神奇的变色石林。
据地质专家解说,大约在四亿八千万年前的早奥陶纪,这里是一片浅海,地质史上称扬子古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沙的碳酸盐物质,经过地壳运动海底被抬起,在大自然风化、水蚀、溶蚀和重力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中国唯一的红色炭酸盐岩石林。由于岩石物质成分的差异,石牙芽、石林、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含铁质较多的,经氧化后形成红色;含泥质较多的,一般呈灰色、灰绿色;含碳酸盐较纯的,一般呈白色。这样形成的五彩石林,其中以红色石林分布最广。
海洋生物在此繁衍换代、生生死死,留下了不少古生物遗体,再加上入海河流带来的含有大量碳酸盐的泥沙,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沉积形成了薄质中层流状离质灰岩石和石灰岩。到了两亿两千万年的中三迭纪末期,在地球各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这片神奇的变色石林,造就了美丽的地质奇观。它晴天一片紫色,雨后顿成褐色,颜色变化如梦如幻,让人遐思、令人惊叹!
穿行其中,大家是否能感悟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与魅力呢?你们可以用手轻轻触摸,慢慢体会。
击掌开山门的习俗
现在我与大家说说我们土家族的一些习俗吧。土家人自古信神、酬神、娱神。清乾隆五十八年(年)刻本传抄“按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傩戏,设傩王男女二神像于上,师巫讽咒礼神,讨卦以卜吉凶。”认为敬天神求时运—“风调雨顺”,敬山神求财运“五谷丰登”,敬水神求命运“一帆风顺”。故,当土家人进山打猎或挖土种地时,有“击掌开山”敬“禾撮”山神的风土习俗。以“击掌、吆喝”,祈求神“禾撮山神,把山里的毒蛇、猛兽、害虫收管起来吧,不让进山的人们遭到它们的伤害。敞开山门,把野物放出来吧,把财富放出来把,让我们各有所获。”古朴、独特的仪式后,土家人一路吆喝走进山里。
富有诗意的松涛迎客
走过奇幻的扬子古海,大家是不是觉得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眼前的颜色由红变绿,放眼望去满眼的古松古树。在这样的场景下,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回响在耳旁的阵阵松涛,此时,你是否会想起“风拂松枝沁心扉,涛声依旧伴知音”的古诗句,是否会觉得此情此景很有一番诗意。
红石林景区不光有神奇的地质地貌,还有及其丰富的生物种群。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3%,有植物56种属,以松树、柏树为主。其中珍稀和重点保护植物40种。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柏乐、银杏、香果、紫薇等。走在这样一条古树成荫的小道上,能让我们浮躁的心顿时静下来,细细品味,更有意蕴。
唯美的人池
现在我们看到的美景叫人池。人池又叫中莲花池,其形状极似一朵绽放的莲花。在景点的入口处,找一个较高的景点,整个池子尽收眼底。从结构上来看,池子呈半包围状,圆度较好,中间为溶蚀盆地。仔细一看,这个盆地是不是有被耕种过的痕迹。据当地人讲,之前,这里曾是一块农田,可以感悟一下古老湘西土家人的勤劳与智慧。在盆地的南面,大家可以看到一些陡峭的岩石景观,这是经过几亿年的风侵水蚀而成,这些岩石形态各异,颜色变化无常,与中间碧绿的湖水相得益彰。盆地北向出口处有两处小落水洞,分布于东西两侧,因为洞中四级都有甘甜的泉水涌出,当地人称之为“龙眼”,在东侧的落水洞内有长约10米的溶蚀柱状景观,给秀美的人池锦上添花。
人池梯玛听天的故事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叫人池,我跟大家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吧。梯玛,土家语,意为能与上天对话的人。他是土家族上能通天,下能通地最具威望的人。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久旱无雨,河水断流草木枯焦,土家人蒙遭大难。有个勇夫沿着长得齐天高的马桑树爬到了天上,求玉帝降雨解救世人。玉帝一看,果真如此,便顺手将金盆里水泼了下去,结果涨了齐天大水,人间惨遭灭顶之灾。玉帝非常气愤后悔,都怪那马桑树长到了天上。为弥补过失,于是指着马桑树念道:“马桑树儿高又高,不到三尺就勾腰。”从此马桑树再也长不高了。并马上传旨土家梯玛,叫“冗业补所”兄妹成亲,生儿育女繁衍人种。梯玛得到上天的旨意,百般撮合,终于使“冗业补所”兄妹俩在这里拜天拜地成了亲,并生儿育女繁衍了人种。从此,土家族又人丁兴旺了。梯玛再也没有离开这里,静静地坐着,听候着上天的旨意,为土家人如愿的祈求,看护着他们安居乐业。各位朋友,大家若有什么心愿快来祈求我们土家梯玛,他一定会让你如愿以偿。
地池
地池又叫下莲花池,大家看,它处在景区最下方,与天池、人池相辅相成,岩石呈半包围状,中间为溶蚀盆地,曾被开垦为农田。岩石东北——西南走向,有明显的洪水冲蚀的痕迹明显,经过多年的洪水冲刷,形成了峡谷景观。在峡谷中有许多蚀余柱状石头,形态各异,菱角清晰,当地人称之为“野猫坑”。整个景点古树参天,森林茂盛。相传,有一年玉皇大帝准奏观音菩萨巡游人间,普查人间的山水胜景,以便日后下凡消遣。观音菩萨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风雨兼程,来到红石林。目及之处,怪石芸芸、奇特万象,胭脂芳香,胜之仙境。观音菩萨大悦,并情不自禁地依照莲花佛垫的模样在一条线上连续作了三个神记,以界定为天界之地。后来,作记号的三个地方同时生出三口水池来,且满池荷花终年不败,粉红的像云霞,白色的如烟雪,天下绝美,令人唏嘘。由于传说中此处为神仙享乐之地,后来人们就把这三个地方冠以天池、地池和人池的美名了。
地池古井传说
大家瞧,在地池有口古井一年四季冒白雾,十分离奇。此井与酉水河相同,很久以前,恰逢大旱,山坡上田里,禾苗枯焦,人们祈祷降雨,但没有成功,令人焦急万分。此时,有个老司公对大家说,天久不下雨,是井下的孽龙在作怪,我去与孽龙说理,请求解旱,但须大家帮忙,我下去之后,摆在井口的那双草鞋,没有动弹,说明我在井下一切正常,如果草鞋打架,说明我与孽龙相斗,请大家呼喊声援,孽龙听到呼声就会吓走。人们看了很久,不见草鞋打架,便各自去做事了。留下一个老婆婆守望草鞋动静。由于烈日似火,老婆婆汗流满面,看走了神,好像看见草鞋打架了,老婆婆奋力呼喊,没人呼应。因老人气短,声力不足,起不到声援的作用。井里的老司公河孽龙斗得死去活来。孽龙边打边退,当老司公将它逼至井口,刹时一个炸雷猛劈下来,二人被击中。孽龙当即死去化为巨石呈现在酉水河中,而老司公却在井中昏死过去。当人们闻讯把老司公救出井口时,突然井内冒出一团白色雾气,老司公吸气即刻复活。人们为了纪念老司公斗孽龙的事迹,把河中孽龙化成的巨石称为老司岩。井旁的村子称为老司村,至今名称未改。
唱:众仙赞叹人间景,观音打坐红石林,
石林丛中叠三池,天地人和赛天庭。
神奇的奥陶海底
现在我们到达的位置就是神奇的奥陶海底了。奥陶海底也叫石兵列阵。在早奥陶纪时期,这里是一片浅海,经过地质运动,海底被抬起,在大自然风化、水蚀、溶蚀和重力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红石林地面岩石被分割打磨成石牙、石柱、石林等形态怪异的海底地质奇观。这些石牙、石柱分布得很有规律,似乎有人刻意安排,行走其中,好像走进了一个天然的迷宫,不过不用担心迷路,只要爬上一块较高的石头,整个海底尽收眼底,再记好路线,就能顺利走出。
说到这里,我又有一个小故事要告诉大家。远古时期,有一个小土家部落,迁徒逃生,来到这里。见满地石头,不便种粮食,于是他们就凿石头做器具和装饰品出卖为生。这件事被当地一个叫小蛮头的首领知道了,就强迫他们为自己做石器出卖。并派人监视劳动,累得小部落土家人死去活来。一天,来了一个瘦小老头,走到小蛮头那里,说:“您派人监视他们劳动,耗费太大。我给你摆个石头阵围住他们,他们就别想逃啦!”小蛮头十分高兴,便吩咐瘦小老人去做。只见瘦小老头在工场上摆了几层巨石,还每个巨石头上插上一面小黄旗,然后交给小蛮头一面大黄旗说,“做石器的人不卖力,你只要摇三次大黄旗,他们就会拼命的做工啦”。事过三天,老蛮头见到拼死做工的人还不满意,便摇动三下大黄旗,那知结果恰恰相反,巨石飞上天空,把小蛮头和全家大小都砸死了。事后,瘦小老头摆布的巨石列阵又巍然立在原处。从此流落到这里的土家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很快活。为纪念瘦小老头,他们把最大的一块巨石,尊为石头公公。你用神侧看,有个半身的石头人像,表情稳重,和霭可亲。
土司王抗倭的故事
红石林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不,我又得说一个故事了。相传,公元年,溪州刺史彭士愁联络锦、奖二州发兵攻打辰、澧二州,挑起了土家族历史一著名的溪州之战。楚王马稀范率五千步卒讨伐,久战难胜。公元年,彭、马会盟于会溪坪,订下了和睦相处、各治其所、互不侵犯等诸多盟约,并铸铜柱立界,把盟约的全部条款镌于铜柱之上,即便与见证,又昭示后人以此为鉴,远离战乱。相传,楚王当年难平溪州,就是彭士愁深谙了“石兵列阵”这套天然陈法的缘故。到了明朝嘉靖33年,土司王彭翼南奉旨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开征前夕,彭翼南也曾率几千土兵来这里战前演习。当时,他面对这方林立的怪石曾冥思苦想了好几个时辰。之后,他悄悄地对他的军师和副将说:“这方石林的布局,玄机无限,深奥无比,是一套奇妙阵法,难怪当年楚王奈何不了我们的先祖彭公啊!这次抗倭,倭必败。”
惬意的林中茶廊
朋友们,现在我们到达的位置叫做林中茶廊。它是景区内一个修身养性的好景点,景点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幽深宁静。在一条林荫小道上,建起几座古香古色的小亭子,就成了现在的林中茶廊。古丈县素有茶叶之乡的美称,最为历史悠久的名茶是毛尖茶,毛尖属绿茶类,从唐代开始就成为朝廷的贡茶,古丈毛尖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在种植、生产、制作过程中衍生了丰富的文化、技艺。五谷杂粮清炒、煎煮更具特色。素有“品茶不如品茶艺的说法。在林中茶廊的庭中坐下,放慢紧促的都市生活节奏,泡上一杯清茶,一边品着茶的清香,一边感悟大自然的宁静,还能品味厚重的茶文化,实在令人惬意。
古老的围猎场——野猪峡
不了解的人都说土家人野蛮,没有智慧。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所处的景点叫野猪峡,它充分体现了土家人的大智大慧。眼前这条纵深近米,高20米的峡谷曾是古老的土家人最好的围猎场所。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围猎的习好。以前,红石林的野猪特别多,出没频繁。每当秋、冬季节,附近十里八乡的土家寨民就相邀围猎。有一天,一个聪明的土家老汉发现了这个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套野狼的妙计来。他叫上附近寨子里的男女老少在野猪出没的外围围成一个大圈,敲锣打鼓,吆喝不断,且缩小包围圈。野猪听到震天的锣鼓和吆喝声,吓得没处躲藏,只得跳进坑里。随后,寨民就迅速在坑的入口和出口布上结实的套索,坐收渔翁之利。一段时间后,野猪在坑里饿了,试着出来找吃的,可一出来就被套索套住,这时寨民就刀叉相击,野猪们就这样成了寨民的美味佳肴。久而久之,寨民就将此坑称之为野猪峡。
天然舞池——摆手坪
在野猪峡南口,有一块近2亩的平地,在湘西的山区,很难见到这么大的一块平地,平地四周是茂密的森林,空气清新,土家族有个古老的传统,每逢舍巴节(每年3月3日至15日),几个村寨的居民都会聚在一起跳摆手舞,这块平地便成了附近村寨土家人的天然舞池,当地人美其名曰摆手坪。站在这片平坦的草坪,闭上眼睛,遐想一下以前跳舞的盛况,很有一番风味。说到摆手坪自然离不开摆手舞。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永顺府志杂记》曾记载了当时跳摆手舞的盛况:“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士民齐集,批五花被,锦帕裹头,击鼓鸣铳,舞蹈唱歌。舞时男女相携,翩翩进退,谓之摆手。往往通宵达旦”。朋友们可以亲自试一试哦。
土家传统节日——舍巴节
现在,我要为大家讲解一下我们土家族的传统节日。舍巴节也称“摆手节”,土家人叫“舍巴日”。是土家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神圣的祭奠活动,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舍巴日”活动历史久远。明清时期,“舍巴日”活动空前规模宏大。有鄂西、川东南、黔东北及怀化、常德等土家地区的宣慰司、安抚司、土知州、长官司、蛮夷长官司和团近的苗家、客家人参加;各地商家小贩、七十二行手艺人、民间杂耍戏班届时亦纷至沓来,人数多达万人相聚土家古都“老司城”。“福石城中锦做窝,土王宫畔水声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就是当年十世土司王做“舍巴日”活动的写照。
“舍巴日”是土家族集宗教信仰、乡风民俗、文化艺术及人文历史的最典型的代表活动。其民族、地域特点浓郁,庄严神秘、气氛热烈、规模宏大、观赏、参与性强。
三月三
除了“舍巴节”,土家人还有过“三月三”的风俗,叫“踏青节”、“采青节”,也叫“姑娘节”、“女儿节”。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这天,嫁出去的姑娘要回家,看望父母和未出阁的姑娘相邀结伴进去踏青采花。“春风暖春雨斜,阳春三月好采蕨;姑娘结伴进山来,一路哥儿踏春色”。她们尽情地沐浴着大自然的春光,相互毫无遮掩地倾吐着自己的春心和恋情,交流爱的情感。一遍笑一遍唱山歌,满山春色满山情。踏春采花,直至暮归。夜晚,她们各自把白天采集的花瓣做成“绣花香包”,把深深的爱寄望给它。姑娘作为回婆家给丈夫的礼物,闺女则待日“野合”,用作送给情人的爱情信物。
美丽传说——神雕望月
大家看,在摆手坪的下面有一块石头,神似一只神雕在仰望天空,当地居民赋予了它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对叫巴列和冬冬的伴侣,化做神雕给毕兹卡“禾撮山神”做阴阳护卫。一天在巡视的路上,冬冬的翅膀受伤了,再也飞不起来。当地土地神告诉神裂,说月宫里吴刚酿的桂花酒,可以疗好冬冬的伤。巴列听说之后,立刻朝月宫飞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巴列仍不见飞回。受伤的冬冬一直望着月亮的方向等待。原来,巴列到达月宫时正赶上“天狗吞月”,巴列与天狗几番搏斗,终于赶走了天狗,月宫恢复了圆缺。取得桂花酒的巴列,急促的往回赶,但还是耽误了一天。
谁知天上一天,地上百年。当巴列飞到冬冬面前时,冬冬已风化成石,永远保持着翘首以盼的姿势。巴列伤心欲绝,边哭边用一根小竹尖,往冬冬嘴里灌取回来的桂花酒,嘴里不停地叫唤“冬冬归,冬冬归”,期待着冬冬的复苏。
土家人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伴侣,用水竹做成吹管乐器,吹奏出“冬冬归,冬冬归”的美妙旋律,同时还把这种吹管乐器作为男女爱情的信物。
美丽优雅的花儿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叫花儿包。花儿包是景区内一个秀丽的小山包,为三条山脉所围拱,地方人称之为“三龙戏珠”。每当夏春季节,山包上绽放着各种艳丽的鲜花,花香四溢。
相传盘古开天的时侯,一条孽龙从天而降化作一道山梁,卧伏酉水岸边。从此这里天昏地暗,风雨无常,土家人饱受煎熬。勤劳彪悍的土家人持锄把镐,夜以继日上山挖掘,试图拦腰斩断孽龙,但枉为徒劳。于是,请梯玛听天问法得神谕千把锄头万把镐,不如开花的铜钉钉断腰。土家人大悟,便把油桐树种在山腰上。
来年春早,油桐葱茏花开。但见山腰间一遍殷红,血滴顺溪而流,染遍土包。瞬间长出七彩花朵,满目艳丽。从此,这里风调雨顺,秃山荒丘繁花似锦,土家人安居乐业。花儿包由此而来,传颂至今。
古老爱情之花——冰石夫妻
大家看,在花儿包里,最显眼的就是我一块由两小块石头组成的石块,很像一对感情极深的情侣,上半部分已紧紧地连在一起,相依相拥。当地人称之为冰石夫妻,这块石头演绎了一段土家小伙与苗家姑娘之间跨越民族隔阂与祖上积怨的爱情传奇。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福冲的土家小伙子和一个叫黛雅的苗家姑娘相互倾慕已久,但两家祖上都有积怨,两个人都不敢轻易表白,只得把那份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各自的心底。就算在路上碰见,如果人多,两人也只能默默地低头装作陌生人擦肩而过。每当那时,福冲内心很不是滋味,常常祈祷“老天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取黛雅为妻啊!”。
一天夜里,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托梦给福冲说:“小伙子,你想和黛雅成为夫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到有一棵千年柏树的地方去等她。”同一天夜里,白胡子老头儿也把这个梦同样托给了黛雅。
第二天,天寒地冻,出奇的冷。福冲和黛雅终于在千年柏树下见面了。见了面,两个人的情感像泄了坝的洪水,谁也不说话,紧紧地拥抱着,泪如雨下,一连好几天不吃不喝也不松手。
天越变越冷,漫天飞舞着雪花,大雪将两个人的身体紧紧裹住。一天、两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两人渐渐变成了冰块,福冲和黛雅始终保持着相拥的姿势,面带幸福的笑容。
后来,冰块又变成了石头,福冲和黛雅也就这样成了天荒地老的夫妻。如今,那棵千年柏树早已萎枯而腐,可它的后代,也就是这株小柏树依旧见证着这个最凄美的爱情故事。
天然的露天剧场——天池
天池又叫上莲花池,是景区的中心区域。而我们现在也正在其中心位置。视野宽敞,池水四周石林、石墙景观丰富,中间同样为溶蚀盆地,也曾被古老的土家人开垦为田地。向北开口,开口处散布独立岩体,形如花苞状、错落有致,恰似莲花、佛手、动物、头像、石门等具象。从整体上来看,天池形似一个天然的古希腊罗马剧场,舞台是第一个层台面,下面有一定的泉水露出,倒映着舞台,很是好看。想象一下,如果在这样的一个天然舞台演上一场极具土家风味的毛古斯,那场景肯定原汁原味,令人神往。
天池莲花女的民间故事
传说当年花儿包的花神回到天庭,将酉水河边的美景告诉了观世音菩萨。他驾云飘下仔细观赏。目及之处,奇特万象,胭脂芳香,胜过仙境。观音菩萨大悦,指高处的一座巨石(天池上方的石莲花)化作莲花佛垫,并依照莲花佛垫的模样在一条线上连点三个圆圈,以定为天界之地。瞬间,神记处同时生出三口水池来,且满池荷花终年不败,粉红的像云霞,白色的如烟雪,天下绝美,令人唏嘘。
久之,池中莲花盛开,娇嫩艳丽,常引来他人采摘。为此,观音菩萨顿生惜花之情,便施展法术,把池中最艳的七朵莲花变成七个美丽的莲花小仙女,叫她们守住莲花。
天池来了七个美貌如花女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方圆百里的土家、苗家后生蜂拥地赶来向她们献殷情、唱情歌。后生们整天纠缠,都想把她们娶回家做媳妇,以至莲花仙女们动了凡心。观音菩萨听到此事,一怒之下,把七个莲花小仙女又变成七块莲花状的石头,让谁也娶不走。
有一天观音菩萨路过天池的上空,听到云瑞下有姑娘嘻嘻哈哈声,驻足一看,原来池中一群姑娘在戏水。她们欢乐无比;再仔细一看,啊,原来是那七个莲花小仙女。观音悔怒。我早已将她们点化为石莲,时已千年还不安分,只怪我大慈大悲,当时没关上她们通向凡间的心灵天窗噢。观音便吹了口仙气,把仙女们的心灵都收上了天庭,并关上了她们与人间相通的“天地情缘不二门”。从此,断绝了天仙配的情缘。
唱:要吃鸡蛋喂鸡婆,要吃虾米跟沟撮,
鸡婆下蛋爱鸡公,虾公耍须惹虾婆。
五亿年前的馈赠——古生物化石区
从天池往上走,有一块用一条铁链围住这块石头,石头上布满了古生物化石。这是整个景区最集中的化石区,这些化石的前身是角石,又称宝塔石或中华石。角石是奥陶纪时期生活在浅海环境的古生物,距今已有四亿五千万年。角石外套分泌钙质,死亡后沉淀海底,肉质部分腐烂,而剩下的硬体部分埋入沉积物中,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变成古生物化石,是研究海洋环境和划分地质时代的标准化石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观赏和收藏价值。
八部大神的传说
土家族传说八部大王是他们的祖先之一,分别叫熬潮河舍、西梯佬、西呵垴、里都、苏渡、那乌米、拢此也所也冲、且也会也那飞列也。他们力大无穷,可以搬起巨石、大树。传说,唐明皇坐朝登基时,有外敌入侵,调征八部大王兄弟去出征御敌。八部大王手持打虎的盆排,英勇杀敌,打退了入侵的外寇,保住了唐朝江山,功勋卓著。唐明皇封赏时,问他们姓什么,他们没有姓氏,心里急慌了,手拿盆排,顺口结结巴巴说:“盆……盆……盆”。唐明皇听了,便以为他们姓“彭”,就说:“你们姓彭呀!”他们说是。土家人的彭姓就从此起源了。你看,他们用过的盆排还依稀可见。
“八部大神”也有人叫罗汉山。相传玉皇大帝曾派八个罗汉在观音菩萨作神记的地方留守,后八大罗汉回天庭,就化作八座石头依旧留守。土家族自古就信奉八部大神,八大罗汉走后,他们就把这座山改为八部大神山。八部大神是一母所生的八个孪生兄弟,他们分别叫敖朝河舍、西梯老、西呵老、里都、苏都、那乌米、拢比也所也冲、接也飞也那飞也。这八个兄弟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八个部落酋长。相传他们只因出生时长相奇特,被其父弃之慌野,受龙哺乳,凤羽温暖长大成人。因而神力无穷,本领高强,为报效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皇帝恐八兄弟久居京城对己不利,于是便封八兄弟为八部大王,谴回溪州各管一峒。
用手劈出来的峡谷——小龙峡
此处叫小龙峡,各位朋友不要听错哦,不是小龙虾,是小龙峡,它是一条峡谷。小龙峡长米、高20米,两岸陡峭,十分险峻,传说是一位土家族的勇士用手劈开的一条裂缝。仔细一看,崖口还真有一个两平方米的五指印。
这位勇士叫鲁力嘎巴,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能把两人合围的大树轻易拔起,是部落头人的贴身侍卫。有一天,他陪部落头人来红石林狩猎,头人不幸掉进了天坑。鲁力嘎巴欲救,但身体高大,天坑洞口狭窄进不去。情急之下,他就用手把洞口劈开了一条长长的裂缝,救出了头人。因用力过猛,鲁力嘎巴把五个手指钳进了石头里,至今指印清晰可见,于是,天坑也就变成了今天的小龙峡。
土家族的禁地——护神坛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土家族的禁地——护神坛。“护神坛”也叫“天心坛”。这里是整个景区的最高点,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土家族传说中,有一棵通天大树,能够让土家巫师“梯玛”与天神对话。而护神坛中心就是传说中的那颗马桑树的化石,因此护神坛就成了巫师和天神对话的禁地,以前只允许有地位的土家人在此拜祭,没地位的穷人、妇女、儿童被禁止入内。当然,现在是科学社会,我们就当它是土家族神秘的巫文化去欣赏。
傩的介绍
向来都说湘西很神秘,那么,我就为大家说说傩吧。傩,有大傩、小傩、暖傩之分。大傩,即“还傩愿”大祭。
“还傩愿”,堂屋中,设神坛,坛上供傩氏兄妹,俗称傩公傩母。坛前用竹篾彩纸扎三洞桃花门,象征远古穴居岩洞,表明傩氏兄妹结婚,为“血缘婚”。堂门前扎戏台,唱傩堂戏娱神。
《溪州府志》有竹枝词描写土家族“还傩愿”情景:
桨帕蒙头逐大傩,明灯万展绕山河。
缘章封事词应俚,谁返骚魂易九歌。
小傩,谓之“扛干龙船”。是用檀香木雕成三尺长的小船,中间安装傩公傩母像,围上红绸彩旗,巫师将小船扛在肩上,敲击小锣,到人家堂前去游船,送福送子。有竹枝词道:
干龙船到画堂中,即上花鞋又上红;
祝罢傩神无别事,浊醪醉谢主人翁。
梅山神的故事
梅山娘娘,又名梅娥,是土家族最崇敬的女猎神。传说梅山法功极大,山民上山打猎,先要敬梅山娘娘。当打不到猎时,赶山打猎的人即倒穿蓑衣,盘脚而坐,掐雷公诀,念“梅山咒”祈请“梅山动驾,使野兽进网钻套”。传说,下了“梅山咒”,山山风起树摇,虎吼狼嚎,各种野兽出入中计,打猎便收获很大。
又传,梅山英勇无比,率领好多男子上山打猎,每次都满载而归。大家都很敬佩她。一次,一只老虎出山危害人畜,梅山前往与虎搏斗,经过几天几夜殊死滚打,把老虎生擒。为了不让老虎再去作乱,便把老虎收为坐骑,从此老虎老老实实为梅山娘娘服务。
打猎敬山,其形式特别。在打猎的前一天傍晚,要请土老司安“梅山坛”。老司选择深山古树或岩壁脚下,用石头砌一间两尺高的小岩屋。屋里摆一个香炉,炉中插上用红、绿、黄纸做的三朵花。表示是梅山住的花园;期间插上三面红纸做的三角形小旗,表示是梅山调兵的“令旗”。敬祭时,摆上斋粑、刀头(一坨煮熟的肉)、豆腐和一只开叫的雄鸡。祈求梅山保佑打猎人:一不遭猛兽咬;二不遭蛇噬;三不滚岩坎;四不怕刺撮脚;五要多打兽。打猎归来要敬梅山,要跳摆手舞、跳茅古斯等。
有《溪州竹枝词》云:兄弟三五入层峦,觅见脚踪喜欲癫;猎犬紧迫款款吠,归来半夜敬梅山。
镇山之宝——宝藏坪里的飞来石
宝藏坪是《血色湘西》中的血咒戽场景拍摄地。宝藏坪其实没有宝藏,但关于它的传说倒真不少。有人说这里是亿万年前杨子古海凝固了的冰川,有人说这里是神话中孙悟空大闹过的海底龙宫。我们先不去探究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可以慢慢来欣赏它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景色来说,这里美得粗犷、美得古朴、美得真诚;从土家厚重的历史文化来说,这里是土家人山盟海誓歃血赌命的义气之地。所以,即便没有真正的金银珠宝,也是土家族人的风水宝地。
你们看那远远的红石巅上有块石头,当地人称为红石林的镇山之宝。传说是天外来石。有人见过,每逢天上流星划过,这块石头与流星回光反照,神奇而美丽,可惜现在没有流星,不然大家就可以见证之一奇迹了。
祈福石——石莲花
瞧,这朵硕大的石莲,相传是观音菩萨凡间修身净地的莲台。观音菩萨对这朵莲花情有独钟,所以这朵莲花也就最有灵性。至今,每当雨后天晴或皓月当空之时,石莲花上空呈现出黄色的光环,久久不散。当地土民认为是观音现世为凡间赐福。有见奇观者,个个烧香点烛,谢拜接福。有兴趣的游客可现场烧点香烛,接点福气。
唱:石莲花来石莲花,不坐天庭落土家,
土家处处人间情,甘为凡尘坐地花。
红红火火的野合坪
野合坪又名火棘园,园中长满了火棘树,火棘结果的时候一片火红很是壮观。请大家随我来。火棘又名救兵粮、救命粮、火把果、赤阳子,属蔷薇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m。火棘树形优美,夏有繁花,秋有红果,果实存留期长。是庭院绿篱以及园林造景的好材料。它分布于我国广大西南地区。全属10种,中国产7种。火棘果实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各种饮料。其根皮、茎皮、果实含丰富的单宁,可用来提取鞣料。根可入药,其性味苦涩,具有止泻、散瘀、消食等功效,果实、叶、茎皮也具类似药效。树叶可制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收敛止泻的作用。让我借用火棘之灵性,祝各位事业红红火火,生活平安吉祥。
会流血的奇花——禾雀花
大家见过会流血的花吗?没见过的朋友请往身边看。这就是那会流血的花,学名禾雀花,它是景区内最为珍贵的植物,它富有灵性,花形如趣致可爱的小鸟---花的旗瓣如胸颈;翼瓣如双翅;龙骨瓣是调皮而尖翘着的小尾巴,似欲展翅飞翔的小鸟,玲珑可爱,活灵活现;花萼如披了一层闪亮的棕色毛,露出一个个毛茸茸的小脑袋;花柄似小鸟长长的喙,如雀儿嬉戏于鸟语花香。长长地一串垂下枝头,恍如一只只巧夺天工的鸟儿,热闹地簇拥在一起,令人不得不称赞自然造化的神奇。
在鸟类世界中,禾花雀被称为“天上人参”,并被列入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名单。在植物界则这种“藤上奇花”—禾雀花,与之遥相呼应,同样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