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吃饭总是剩一口属于一种怎样的心理状

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002/5738970.html

相信大家都会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那就是有的人吃完饭碗里总是剩一口,对于那些珍惜粮食的人而言,该举动无疑令人难以接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习惯的养成呢?

一.吃饭剩一口,能给我们带来“富足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如今的社会物质充裕,年轻一代群体根本不必担心自己遇上吃不饱饭的情况。除此之外,在碗里剩一口还会给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自身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安全感便是因为得到的无法填补想要的,唯有在物质需求远远小于物质供给的时候,这种安全感才会产生。

或许剩饭的人并没有思考这么多问题,但这些原因的的确确存在于人的潜意识当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除非有一天人类对食物等物质资源不再渴求,那个时候估计就能摆脱这种思想。

剩一口的习惯随处可见,当大家一起出去聚餐的时候,几乎没有一次能把食物全部吃完,不管是盘子里还是碗里总能剩一点,这完全归结于人们对富足感的追寻,若是吃得一粒米都不剩,怕是旁人都要怀疑你是不是很久都没有吃饱饭了,为了避免被质疑,故意剩一口的情况便很好理解。

还有一点也很常见,那就是我们不希望成为饭局上最后一个吃完的人,如果让所有人都等着自己结束用餐,情况会变得非常尴尬,所以这也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一个人在吃饭途中如果只在意自己眼前的饭菜,而不去管其他人的感受,那么这种行为无疑非常幼稚,久而久之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为了获得独立感,自主感

很多人小时候都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之中,那个时候父母总是教导着我们不能剩饭、浪费粮食极度可耻,再加上长辈总愿意不停地夹菜,所以小孩子宁可吃撑也只能默默忍受。由于心理边界长期受到了侵犯,即便饭菜可口,人们也都没有兴趣吃太多。

直到成年以后小孩彻底变成大人,他们无需被父母管教,可扎根于童年的记忆却还是如影随形,每当吃饭时都要想起曾经的回忆。剩饭所带来的愧疚和不甘令他们十分纠葛,但与此同时,必须吃完的命令又会让成年人感觉自己的人生始终被父母所掌控,在这种情况下逆反心理便会诞生,哪怕他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按照自由的意愿做事,也难以接受珍惜粮食这种正常的理由。

人都渴望自由,谁都不想被拘束以及时时刻刻被管教,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固然值得,可若是在身体超负荷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吃完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根本不是出于自身意愿的选择。

三.不拘泥于细节的性格

这群人与前两类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碗里留一口饭是否能让自己看起来不缺食物,同时他们也不在乎这口饭的存在是否能带来心理上的富足感,因为其压根就没考虑到这件事。

一个不在乎碗里是否剩饭的人本身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他们往往不拘小节,只要吃饱了就可以。这样的人放在生活里也很好相处,毕竟他们不会过于敏感,非常适合交往,相信和这样的人相处在一块一定会非常轻松自在。

吃饭是人类的本能,也是维持生命所需必要的行为,无论你是曾经被逼着吃完饭的那个人,还是要求别人不浪费粮食的人,大家都要记住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人的意愿需要被尊重,如果长期不把别人的想法当回事,只会令对方逐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破坏彼此的关系。

总体而言,吃完饭后碗里剩一口非常正常,没有必要过度纠结。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心理上的富足感,那么除了用剩一口饭这种行为来诠释以外,还可以试着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方式。

若是你厌恶被逼着吃饭的经历,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心理上安慰自己,现如今的你已是自由的成年人,控制自己的人生易如反掌,与其纠结小小的一口饭,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等你从别的地方得到了想要的感受,或许就不在意曾经的事情了。不知道你们对这件事情究竟有着怎样的看法呢?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的话,一起在评论区里讨论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zl/10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