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8亿国人

北京的最好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体检时看报告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诊断是不是有点惊慌失措?大魔头胃癌的忠实小弟——幽门螺杆菌确实是1类致癌物!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这些人群都是潜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之一。

当前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主要是用四联疗法或三联疗法。约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为什么感染率这么高?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吗?要不要查?要不要治?别急,咱们一条一条解答~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在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再次被列为I类致癌物。它有个洋名叫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

你是怎么被传染上的?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幽门螺杆菌是有一定传染性的,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口口传播1、聚餐、共用餐具、水杯: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2、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接吻,科学研究发现: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3、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不要共用牙刷。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半生不熟的肉制品进入到我们的胃里,继而发生感染。

粪口传播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

母婴传播

包括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医源性传播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治疗等,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和就医院。

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

其实并非每个感染者都会有症状,大多数人浑然不觉。但患胃病的人大多数是阳性。1.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2.会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病程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3.可能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Hp感染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HP感染目前是公认的胃癌的元凶之一!

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

胃炎

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其中,1%会转变为胃癌。

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溃疡

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肿瘤

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儿童HP感染的特点

儿童HP感染与成人HP感染有所不同。1.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大部分感染HP后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有腹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状。2.儿童HP感染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而成人真正根除后,再感染率较低。3.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大约10%左右;而成人HP感染,不经治疗,不可能自发清除。

怎么检查是否被感染?

一、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如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还可加做一个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后续的药物治疗有帮助。

二、非侵入式检查

1.碳13、碳14呼气试验碳13和碳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2.抗体测定法抽血检查血液中是否有抗体。但不能代表是否正在感染,因为即使根除了,抗体依然还是阳性。3.抗原测定法检查粪便中是否有Hp抗原。

感染了Hp一定会得胃溃疡吗?

并非一定会得溃疡病。但大多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存在Hp感染,因此认为Hp感染是引发溃疡病的主要原因。

感染了Hp一定会得胃癌吗?

虽然Hp感染率那么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而且这1%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癌。感染了HP与胃癌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仅仅是罹患胃癌的几率增加而已;然而没有被感染者不一定不会得胃癌。

这7类人一定要高度警惕,最好及时根治!

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的人;3.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4.MALT淋巴瘤患者;5.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6.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7.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和正常人相比,这几类人患癌风险更高,如果被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建议尽早做胃镜进一步检查,并及时进行根除治疗。

怎么根除?

根除Hp,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PPI)、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疗程一般为7~14天,根除率达90%以上,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1、吃什么药?一般来说,杀菌的药分三联和四联:三联:一种胃药(**拉唑)和两种抗菌药。四联:两种胃药(**拉唑和铋剂)和两种抗菌药。抗菌药有哪些呢?不是所有的抗菌药都有用。目前证明有用的是这6个: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西环素、甲硝唑。这些药怎么选呢?胃药:一般选的好点的,这样可以为杀菌创造很好的环境(酸度低);第一次杀菌:一般不选左氧氟沙星;第二次杀菌:一般不选前面用过的抗菌药;耐药比较多的: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对胃刺激大的: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具体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医生一起商量决定。。。。。2、怎么吃药?吃什么药很重要,怎么吃药也一样很重要:胃药:饭前30分钟吃,减少胃里面的酸度,不要让胃酸把抗菌药“消化”掉;抗菌药:饭后30分钟吃,减少药对胃的刺激,同时也等胃药把胃里面的酸度降下来。3、吃多久?最少不能少于10天,也不用超过14天。吃少了可能没用,吃多了也没有必要。4、吃几次?不要安说明书吃药,一定要遵医嘱吃药!!!这些数字问题一定不能错,不然就白吃了,前功尽弃!还有一个数字:停药1个月后复查,千万记住,是1个月,不要白查了!5、注意什么?这些要做到:1)吃药这10天到14天、吃药后的7天,都不能喝酒,不然后果很严重~~~2)因为家庭传播是根除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考虑家里人查一下是不是有(14岁以下的孩子不用),有的话一起治疗。但下面的情况是正常的,不需要停药:(1)如果吃的药里面有克拉霉素,出现嘴巴苦、有金属味;(2)如果吃的药里面有铋剂,大便发黑;(3)如果吃的药里面有呋喃唑酮,小便发黄:需要多喝水,少吃火腿、香肠、水产品等。(4)如果出现有胃不舒服,可能和抗菌药有关系。。。。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一定要杀菌,一定要选择好。所以如果你选择了杀菌,就一定要坚持完10天到14天。

问题

问题一: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癌?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传说很多,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感染了会得胃癌,也有很多人为到底要不要做根除治疗而犹豫不决。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代表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它分泌的毒性物质可以破坏胃黏膜,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改变、破坏胃黏膜细胞,从而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癌。数据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中,发生胃癌的比率为1%。问题二:感染幽门螺杆菌需不需要根治?原则上来讲,即便没有感觉胃肠道不舒服,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对健康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很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检出率高达90%~%。

所以国外很多专家主张,任何人只要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应该做根除治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习惯分餐制,所以健康人并不容易通过饮食被传染。而中国人共餐的饮食习惯已成定俗,即便做了根除治疗,仍然很容易再次感染。反复治疗可能会破坏胃内菌群平衡,还会增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如果你实在不能忍受身体里住着这个“入侵者”,也可以根除治疗,不过你最好能保证1次根除后不会再感染。问题三:我的菌需要杀吗如果你有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一定要杀;如果你是个孩子(<14岁),一般不用查不用杀;如果你想降低得胃癌的风险,可以考虑去杀;但,如果你是以下情况,要和医生商量下,不一定要杀。如果你有慢性胃炎而且有了消化不良的不舒服(肚子胀、不想吃什么的);√

如果你有慢性胃炎而且胃镜做出来有萎缩、肠化;

如果你做过胃的手术;

如果你家里有人有胃癌(有血缘关系的);

如果你要吃很长时间阿司匹林什么药的;

如果你有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过敏性紫癜又找不到原因的;

如果你有增生性胃息肉什么的和幽门螺杆菌有关系的胃病的;

如果你觉得心里害怕…

√所以,不是所有的菌都要杀,但如果杀了,就一定要规范杀。问题四:我的菌杀掉了吗?很遗憾的告诉你,现在不知道。现在去复查,如果是阴性,只能告诉你菌已清除,但不能说明菌已根除。所以要想知道菌杀掉了没有,必须要等一个月。为何要一个月呢?因为吃了那么多的药(抗菌药、拉唑类的药),都会影响结果,造成结果不准。一个月,是为了去除它们的影响。复查做什么检查?呼气试验。如果数值在参考值以下,写了“阴性”,恭喜你,杀菌成功了!如果数值在参考值以上,写了“阳性”,别灰心,再来想办法。但,这一切都要在一个月以后。所以,吃完药后你就安静地等待。问题五:需要巩固治疗吗也许你希望杀得更干净点,希望复发的可能性更小一点,但是答案是:不需要。4天的时间已经足够,吃再多的药也不会增强效果,只会让胃不舒服;复查阴性菌已被根除,再去吃药也不会有巩固作用,更不可能减少复发。呼气结果的数值只要低于参考值就行,只要是阴性就行。并不需要到“0”既然药都没用,牙膏、红酒、保健品......难道它们就能那般神奇?除了花钱买安心,并没有啥用;万一买到个假货,后悔莫及了。所以,有钱也不能任性,你并不需要巩固治疗,吃完即可、阴性即可。问题六:为啥胃还不舒服本来以为吃完药胃就舒服了,但事与愿违,胃依然老样子,可能还更严重了。为什么,怎么办?1)菌没有杀掉毕竟药不是万能的,有可能没有杀掉,但再吃杀菌药也没有用。如果难受可以忍,那就不吃药;如果难受不能忍,肚子胀吃动力药(比如伊托必利)、反酸吃胃黏膜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如果吃了都不行,吃了拉唑类的药,那就再停药一个月后复查。2)药的副作用毕竟吃的药里面,有两种抗菌药,有的对胃刺激比较大。可能这种刺激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再等等。如果过了几天还不好,就尽量只吃点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3)不是菌的错导致胃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所有的胃不舒服,都是菌的错。需要做个胃镜看下究竟是什么问题,幽门螺杆菌检查不能取代胃镜。4)胃功能问题如果胃镜也就是个胃炎,可能你的胃不舒服是因为胃的功能问题,最多的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它本身不是胃病,是“心病”,和睡不好、想得多、好生气有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开心心睡得好,胃也许就变得舒服起来了;实在不行需要吃药改善心情。菌在与不在,和你的不舒服没有关系。5)不是胃的错尽管,你是胃的那个地方不舒服,但也不一定是胃的问题因为,可以让那个地方不舒服的原因,实在太多:胆囊、胰腺、肠道、心脏......你要去找医生查一查、看一看,可能得了“假”胃病。看到这里,也许你明白了,吃药治疗14天以后的下一段旅程是什么了:好好等待复查。1、一个月后复查;2、不需巩固吃药;3、让胃舒服起来。

养成好习惯,远离幽门螺杆菌

既不能摆脱威胁,又没法彻底根除,那应该怎么办呢?专家提醒,远离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要从预防做起!

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2、食物要经过高温: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3、少刺激胃:少吃路边摊、外卖,少吃生冷、刺激食物,戒烟戒酒,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4、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如果有条件,建议在家里采取分餐,避免相互传染。。

5、禁止口对口喂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6、牙具定期换: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7、多锻炼,多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8、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远离胃癌,最好及时胃镜检查

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要想远离胃癌,以下人群不但要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还要在40岁前做一次胃镜精查。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渍、烟熏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忠告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很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检出率高达90%-%。

所以国外很多专家主张,任何人只要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应该做根除治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习惯分餐制,所以健康人并不容易通过饮食被传染。而中国人共餐的饮食习惯已成定俗,即便做了根除治疗,仍然很容易再次感染。反复治疗可能会破坏胃内菌群平衡,还会增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如果你实在不能忍受身体里住着这个“入侵者”,也可以根除治疗,不过你最好能保证1次根除后不会再感染。

专家提醒,远离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要从预防做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分餐制,公勺公筷餐桌必摆,减少传染更添关爱,饮食文明促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ss/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