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我真的想把儿子抱在怀里啊为了村里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因为她不在身边,儿子每天晚上都在看“小蝌蚪找妈妈”,看很多遍才睡觉,她上周回去的时候,他过来用情境故事扮演的形式给她讲……

为了龙泉关的留守儿童,

她让自己的孩子

成了城市里边的留守儿童

……

她就是阜平县龙泉关学校(保师附校教育集团龙泉关分校)执行校长杨俊芳。

4年多来,她扎根龙泉关,走遍每一条沟,去到每一个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家里去家访,就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进行科学管理提真实的数据。

杨校长和儿子的合照

杨校长和孩子们坐在一起

初到龙泉关险些把自己丢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教育扶贫努力提高山区人民的文化素养,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阜平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新建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以解决学生路途远、上学难的问题。

在保定市教育局对三区三州教育精准帮扶的大背景下,作为保定的名校,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以下简称保师附校)担起了精准教育扶贫的重担,开启了集团化管理。

年12月,王淑英校长带队对贫困薄弱学校阜平县龙泉关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达成重点帮扶意向并签约。

年4月,杨俊芳来到阜平县龙泉关学校,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了教育精准帮扶工作,一干就是四年多。

4月27日,记者在龙泉关学校见到了杨俊芳,她身穿羽绒服,脖子里还围着一条围巾。没办法,大山里的天气还比较凉,一条围巾能缓解她的咳嗽症状,否则凉风一吹就可能咳个不停。“一直这么过来的,咬着牙不退缩就行了。”

家访

“到这个学校以后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课堂一线听课,然后第二个任务就是要进到各个孩子家里面去家访,了解实际情况。”

回忆起刚来时的情景,杨俊芳还是有点后怕,“第一次到黑林沟家访的时候,是由工作组把我领进去的,我就没有注意路况。等家访完了以后我回学校的半路上,突然发现山里边还有岔路,不知道向左边走还是向右边走了。我就想赶紧给工作组的同志打个电话,结果手机没信号。然后我说问一问老乡吧,十分钟我就在那等啊等,就没有一个人经过。最后硬着头皮选了一条路。后来当地老百姓告诉我,要走另一条路的话,就走到大山里边去了,真的就走不出来了。”

家访的路难走,即便是身怀六甲时她依然没有放弃。

年,40多岁的杨俊芳生下儿子,休息两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她几乎走遍了当地每一条沟,去到每一个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家里去家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她进行科学管理提供真实的数据。

“现在多个孩子,大部分孩子的家里边我都去过。”一开始她还会遇到方言问题,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现在走到村子里面会有很多人跟我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是谁,我就感觉自己真的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了。”自己嘴里的笑话外人眼中的心酸

在来到龙泉关学校的4年多时间里,杨俊芳每周都要往返近公里,奔波于家庭和学校之间,也只有在周末的2天时间里,她才能跟2岁多点的儿子亲近一下。

“周五晚上走,周日下午来,家里边有什么事就在一天半之内处理。”

杨俊芳跟儿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一岁多的时候,孩子就会拿着门禁卡在小区门口刷卡,然后看一看外面来人是不是妈妈,一看不是妈妈,再坐下;然后再来人,他又去刷卡,看是不是妈妈……“

当爱人把这个视频传给我的时候,我真的心里酸酸的。门卫师傅都说天天有一个小家伙过来给大家开门。”杨俊芳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笑,但听在旁人耳朵里都是心酸。

孩子坐在门口等妈妈

孩子现在2岁8个多月了,近来每天晚上都会看很多遍“小蝌蚪找妈妈”。

“我上周回去的时候,儿子就过来给我讲小蝌蚪找妈妈,用情境故事扮演的角色,然后走到爸爸身边说:虾公公虾公公,我的妈妈在哪里,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穿绿衣服……当时儿子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真的想把儿子抱在怀里啊!”此时她的眼里噙着泪,“有时候孩子在车里边坐着,只要路过一个学校他就会说‘妈妈学校’……”

当地人都说这个城里人不娇气,也有人说她是特殊材料打造的“狠心人”。

八十的父亲遇车祸8根肋骨骨折,她不在身边;女儿急性阑尾炎手术她顾不上照顾……

都说她狠心,为了龙泉关的留守儿童,杨俊芳让自己的孩子成了城市里边的留守儿童。

杨校长讲述自己在龙泉关五年来的感触

妈妈一样的校长心里牵挂贫穷家

年冬天,小班车上一个大哭大闹的女娃娃,抱着车座不下车,“司机和孩子奶奶两个大人都拽不下来,哭得很伤心。”

杨俊芳也是头一回遇到上学障碍的孩子,“我用温暖的怀抱把这孩子抱在怀里,让她平静下来,然后跟她聊天,把她劝到了教室。”

原来,这个孩子所在的印钞石村就她一个上学的孩子,教学点撤掉了,她只能来龙泉关上学,三年级的孩子就要跟四年级孩子一起住宿、一起晚自习,一周才能回一次家。

她父亲是聋哑人,没有母亲,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后来我就每天早晚都去看她。”杨俊芳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ss/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