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1、B
失访指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或评价阶段,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被干预或评价。当目标人群失访比例超过10%,或非随机失访,会导致评价效果的偏倚。
2、C
因为效应评价是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导致的目标人群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所以干预前、后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评估属于效应评价。
3、C
格林模式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4、B
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之初,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因此常用目标人群调查、现场观察的方法进行评价。其他评价类型均不适用现场观察。
5、C
评定错误指由于测量者的主观愿望使项目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标,而可能导致测试者在效果评价中有意无意地放松了对评价标准的掌握,而可能使项目效果偏离真实情况。该因素属于观察因素中的测量者因素。
6、D
确定优先项目的原则有重要性、有效性,严重的血吸虫病区受累人群比例大,且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因此符合重要性原则。
7、D
格林模式中把影响行为的因素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其中社会支持就属于强化因素。
8、D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描述人群的各种健康问题,确定健康问题的相对重要性,揭示各种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形成干预重点。因此发现干预敏感问题,预测预期效果属于流行病学诊断的内容。
9、D
高可变行为是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低可变行为是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
10、D
重要性原则指优先考虑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有效性原则指优先考虑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的健康问题。
11、B
因为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与环境因素,所以社区的需求与健康问题属于流行病学诊断。
12、A
因为倾向因素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主要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和个人技巧方面的因素,所以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属于倾向因素,故选A。
13、B
社会诊断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其中: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指标、文化指标、卫生服务指标、社会指标和社区资源五项;生活质量的测量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主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客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生活环境的物理、经济、文化和疾病等状况。
14、E
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主要从社会、流行病学、行为、环境、教育、管理与政策六个方面进行诊断。
15、A
健康教育诊断是指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获取健康教育资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16、E
健康教育的流行病学诊断所回答的问题包括:①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②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③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受害者在性别、年龄、种族和职业上有何特征?④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地区、季节、持续时间上有何规律?⑤对哪些(哪个)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敏感?预期效果和效益可能最好?
17、D
高可变行为包括:①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②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③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④社会不赞成的行为。A、B、C均属于低可变行为。
18、E
社会环境诊断包括经济指标、文化指标、卫生服务指标、社会指标和社区资源五项。
19、E
目标人群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属于测量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
20、E
“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属于环境诊断的目的。
21、A
低可变性行为包括:①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②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中的行为;③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B、C、D、E各项均属于高可变性行为。
22、A
B为行为诊断的目的;C、D、E为行为诊断的任务。
23、B
教育诊断中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A属于促成因素;C、D、E属于强化因素。
24、D
总体目标一般由三个“W”和两个“H”组成,即Who:对象;what:实现什么变化;When:实现变化的期限;Howmuch:变化的程度;Howtomeasure:测量的方法。
25、A
干预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目标人群、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及人员培训、评价计划等。
26、E
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①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②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③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内容。A、B、C、D均属于形成评价的内容。
27、C
效应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健康相关行为。
28、C
效应评价是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为今后的计划制订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9、B
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的常见因素有以下五种:时间因素、测试或观察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及失访。
30、E
测试或观察因素包括测量者因素、测量工具因素和测量对象因素三个方面。其中测量者因素又包括暗示效应、测量者成熟性、评定错误,测量对象因素包括测量对象成熟性和霍桑效应。
31、C
形成评价包括:①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②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③教育材料发放系统,包括生产、储存、批发、零售及发放渠道;④是否在最初的计划执行阶段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
32、E
效应评价是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和健康相关行为。其中健康相关行为即指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33、B
健康教育总体目标一般由三个“W”和两个“H”组成,即:Who——对象;What——实现什么变化;When——实现变化的期限;Howmuch——变化的程度;Howtomeasure——测量的方法。
34、B
霍桑效应:人们在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和观察而表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在健康教育项目评价中,霍桑效应也可能影响对项目效果的客观反映。
35、A
健康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它将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
36、B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结局评价正是着眼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所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37、C
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在格林模式中,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三类。
二、A21、A
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该案例属于患者个人的信念、态度,因此属于倾向因素。
2、B
霍桑效应:人们在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和观察而表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在健康教育项目评价中,霍桑效应也可能影响对项目效果的客观反映。
3、C
该行为形成时间已久且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因此属于低可变性行为。
三、A3/A41、1、A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其具体内容包括:①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②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③教育材料发放系统;④是否在最初的计划执行阶段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
2、E
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①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②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③确定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④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E选项“确定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属于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而非目标。
四、B1、1、A
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2、E
健康相关行为因素指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3、B
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4、C
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2、1、A
社会环境诊断包括经济指标、文化指标、卫生服务指标、社会指标和社区资源五项。
2、E
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3、D
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4、C
生活质量的测量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主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客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生活环境的物理、经济、文化和疾病等状况。
第五章-医院健康教育
一、A1
1、患者的健康需求评估内容不包括
A、患者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知识水平
B、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C、患者的学习能力
D、患者有无学习动机
E、患者的环境因素可暂不考虑
2、下列属于病房教育内容的是
A、出院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健康指导
B、指导继续用药和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C、为患者讲解探视制度
D、提供疾病病因、治疗、并发症等知识
E、在报刊、杂志上开辟专题栏目
3、医院健康教育是
A、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B、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C、对医务人员及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D、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E、对医务人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医院健康教育的目的是
A、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B、提高患者依从性
C、密切医患关系
D、降低医疗成本
E、减少医疗事故
5、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提高患者依从性
B、消除致病因素
C、密切医患关系
D、降低医疗成本
E、减少医疗差错
6、下列不属于门诊教育的是
A、候诊教育
B、随诊教育
C、咨询教育
D、健康教育处方
E、病房教育
7、下列属于住院教育的是
A、出院教育
B、随诊教育
C、健康教育处方
D、咨询教育
E、候诊教育
8、下列属于入院教育的是
A、探视制度
B、所患疾病的病因
C、治疗原则
D、饮食知识
E、定期复查
9、随诊教育是指
A、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B、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性疾病的防治所进行的健康教育
C、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
D、医护人员对门诊患者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与健康的问题进行解答
E、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10、患者健康教育中,评估教育需求时,下列属于直接评估的是
A、阅读患者病历
B、与患者家属交谈
C、与患者接触
D、分析患者病史
E、分析患者健康影响因素
11、下列不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组成部分的为
A、教育时间
B、教育场所
C、教育人员
D、教育工具
E、教育效果
12、关于实施教育计划的注意事项,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注重信息的双向传播
B、适当重复重点内容
C、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
D、注重教育者的态度
E、教育场所可依医务人员的方便而定
13、关于患者健康教育的分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门诊教育和住院教育
B、病房教育和随诊教育
C、咨询教育和病房教育
D、入院教育和出院教育
E、候诊教育和病房教育
二、A2
1、患者陈某,男,45岁,高血压,医生针对陈某的情况,以医嘱的形式,对陈某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用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这种健康教育材料称为
A、门诊咨询处方
B、自我保健处方
C、治疗处方
D、健康教育处方
E、治疗方案
2、患者刘某,男,23岁,急性阑尾炎术后,主管护士通过阅读患者病历了解到患者对阑尾炎术后的康复知识了解不足,并制订了健康教育计划。主管护士评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方法称为
A、直接评估法
B、间接评估法
C、病历评估法
D、非语言评估法
E、语言评估法
三、A3/A4
1、李某,女,48岁,糖尿病6年,口服降糖药可以保持血糖平稳;高血压病4年,此次因冠心病入院,入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做搭桥手术,患者当天即出现按平时降糖药物剂量血糖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且夜间难以入睡、食欲下降。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主要因为对手术的害怕而导致了焦虑、紧张的情绪,护士即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情绪逐渐好转,血糖也逐渐降到以前的水平,睡眠和食欲改善。
1、在该案例中,护士的健康教育主要对患者起到了什么作用
A、提高依从性
B、密切了护患关系
C、心理治疗
D、加强信任
E、降低医疗成本
2、该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属于
A、入院教育
B、病房教育
C、随诊教育
D、术前教育
E、心理教育
四、B
1、A.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B.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C.根据季节、地域,给予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D.提高患者依从性E.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
1、病房教育可以
A、
B、
C、
D、
E、
2、住院教育可以
A、
B、
C、
D、
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