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长度10-20cm,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
阑尾的组织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外肌层/固有层、浆膜层。
根部(基底部):起始端,阑尾根部位于盲肠内后侧壁,与盲肠关系比较恒定,多数开口于回盲瓣下方2-3cm处,开口处有不太明显的半月形粘膜皱襞。
尖端(末端):游离端,位置多变,决定了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常见的三个位置:回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后位。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约25%),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2岁以下罕见。男/女=2-3:1,20%-30%的急性阑尾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约1/3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约20%;死亡率0.1%-0.5%。
病因:
阑尾管腔堵塞:淋巴滤泡增生、粪石阻塞、其它异物、炎性肠病或肿瘤(继发性)
细菌感染
CT扫描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诊断不是阑尾炎,CT将揭示患者的其它病因。
急性阑尾炎的X线诊断:
前哨兵环征:指的是接近腹内炎症部位的节段性麻痹性肠梗阻。意义:有助于定位腹部炎症的来源。右下腹部的哨兵环可能是阑尾炎引起的。上腹部的哨兵环可能表示胰腺炎。
阑尾粪石:在疑似阑尾炎患者的右髂窝中发现钙化的“粪石”,对阑尾炎具有80%的特异性。儿童急性阑尾炎患儿大约30%出现。伴有粪石的急性阑尾炎穿孔的风险增加50%。
CT如何观察阑尾结构目标:
(1)找到开口于盲肠的阑尾根部和游离的阑尾尖端。
(2)判断阑尾正常与否。
阑尾CT诊断“五部曲”
定位回盲瓣、确定阑尾根部、追踪阑尾尖端、显示阑尾全貌、诊断阑尾
正常阑尾:
1、外径=6mm
2、管壁厚度2mm
3、腔内可含有气体、一般不应有粪石
4、外侧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急性阑尾炎直接征象:
1、外径6mm
2、管壁厚度3mm
3、粪石
注:24%-42%正常人群的阑尾外径6mm因此:外径6mm+间接征象=阑尾炎
患者,男性,50岁
主诉:腹部疼痛2天,恶心、呕吐1天
3月3日
项目名称检验结果单位参考值
WBC12.-9/L3.5-9.5
尿淀粉酶U/L0~
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的腔内气体是坏疽性阑尾炎的CT征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