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多见于劳动者。
急性发作一般属于早期,有持续性自发疼痛症状,多数患者是慢性疼痛,但是也有急性发作的,也有的患者只是感觉到肩部不舒服及束缚感。
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肩痛就会迅速加重,出现肌肉痉挛、疼痛症状,尤其是夜晚,疼痛加重,不能翻身,影响睡眠。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对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肩部物理治疗(推拿按摩,中药外敷,针灸等)。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当肩痛明显减轻而关节仍然僵硬时,可在麻醉下手法松解,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肩周炎是可以预防的。老年人一般缺乏活动,上肢与肩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较差。因此,肩关节的关节囊、肌腱容易变性、钙化,发生炎症。如果老年人平时注意运动,锻炼上肢及肩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肩周炎的发生。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肩周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录音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使肩关节各方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活动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者肩部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受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病因
大多是由于急性肩关节扭伤未彻底治愈而留下的无菌性炎症,或者肩关节过度劳损便局部肌肉劳损,或者肩部外感风寒所致。
肩周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肩部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开始进行性退化,此为中老年人高发此类疾病的一大原因。
2、外伤:人的肩膀是人活动量中最大的关节,有的时候会因为肩部的一些受伤所造成的拉伤,这些病理现象的出现必然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做肩关节运动时出现疼痛和受限。
3、不良的姿势:猫背样弓背耸肩,颈部、背部肌肉的负担加重,分布不对称不均匀。长时间维持这种姿势,将使局部肌张力增加,出现慢性劳损和炎症诱发肩周炎。这是形成肩周炎的病因之一。
4、肌肉的废用:由于职业和工作的关系,经常使用腕和手指,而肩部和颈部却几乎不运动,肌肉处于僵硬状态,同样可引起肩周炎,称为腕源性肩周炎。这也是形成肩周炎的病因。
5、慢性劳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相对薄弱,上肢活动时力臂距离长,受力大,长时间的劳动容易出现劳损。当肩关节出现劳损时,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可出现充血和渗出,形成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
6、内分泌紊乱:50岁左右的人群是内分泌紊乱和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发年龄组,并且肩周炎有经过1~2年后自愈的特点,与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经过一两年的自我调整可以趋于稳定的现象相符。因此一般认为肩周炎与人体内分泌紊乱有关系。
7、免疫反应: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可诱发免疫反应,造成肩关节弥漫性关节囊炎,时间关节出现粘连和运动障碍。
8、外界环境变化:肩周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当肩关节受到寒冷刺激时,肩关节周围组织可出现血流、缓慢肌肉挛缩现象。长期的肌肉挛缩可导致代谢产物聚集,刺激机体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最后形成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粘连、萎缩等现象,使肩关节出现疼痛和活动受限。
9、疾病的存在:机体的某些疾病也与肩周炎的发病有关。例如心、肺、肝、胆管等部位的疾病可导致肩部的牵涉痛,同时这些原发性疾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从而形成炎症病灶,最后转变为肩周炎。
如何诊断肩周炎?
体格检查:患者做肩关节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内外旋等运动观察是否受限。
1.将你的左手搭到你的右肩,疼不?
2.将你的左手从头顶过摸右耳,疼不?
3.将你的左手背到身后摸右肩胛骨,疼不?
如果一个动作疼,是一度肩周炎,两个动作疼是二度肩周炎,三个动作疼是三度肩周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