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传统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早在多年前的《黄内经》就有关于导引按摩的详细记载。
按摩疗法是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诊断学等,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以达到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一种操作方法。
按摩疗法有哪些作用,
在按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
又有哪些禁忌?一起来听听
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怎么说吧~
按摩的分类
根据操作目的,按摩可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和运动按摩。
根据按摩部位区分为全身按摩和局部按摩。
常用按摩手法
中医按摩手法多达数十种,适宜推广的常用按摩手法有按、摩、推、拿、捏、揉、颤、打八种。各种按摩手法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使用。
养生保健中配合穴位按摩效果好
养生保健操作中配合中医经络理论的穴位按摩,方便快捷、疗效显著,颇受欢迎。其中,穴位按摩尤其适合在养生保健中开展,由他人或本人自行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操作,可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机能和扶正祛邪的目的。
因此,按摩疗法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日常自我保健中长期开展。
按摩疗法的注意事项
按摩的环境按摩的环境应该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着凉。
按摩的力度按摩的力度需根据受术者的耐受力、体质和病情等情况而定,以受术者能够忍受、按摩部位达到酸胀、有压迫感为宜。当受术者病情较重或近期身体损伤时,手法宜轻;若受术者病程较久或为慢性损伤时,手法宜重。
按摩的时间按摩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但也需根据病情的轻重调整按摩时间。病情轻者按摩时间可短些,病情重者按摩时间可长些。
按摩时的其他注意事项较重的急性损伤早期,肿痛严重者原则上不应在局部施以手法治疗,以免加重局部内出血。24至72小时后可以在局部进行手法治疗。
按摩时需要保护受术者,应修剪好指甲,摘下手镯、戒指和手表等物品,防止操作过程中损伤皮肤。
按摩时注意力度均匀,刚柔相济。
按摩过程中注意观察。若受术者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手法。若受术者发生晕厥,应立即使其平卧,掐人中、十宣等穴,然后服用温糖水。
按摩疗法的禁忌
1若患者有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出血倾向的疾病,不宜进行按摩。
2新伤处于瘀血、肿胀期时不应立即进行按摩。
3骨折、皮肤烫伤、烧伤、开放性创伤、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和肠穿孔者应禁止按摩。
4不宜按摩的疾病:急性传染病患者,如乙脑、肝炎、结核、梅毒和霍乱等,患有疖、湿疹、丹毒等皮肤病,局部恶性肿瘤,严重的骨质疏松者等。
5孕妇及月经期女性腹部不宜按摩。
6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应慎用按摩疗法。另外,精神病患者、过饱、过饥、醉酒等不宜按摩。
按摩疗法好处多多,
不过注意事项和禁忌也不少,
小编提醒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哦!
如果有更多问题,
欢迎到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就诊和咨询!: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00,周六8:0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