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夫妇在他们的窑洞前与苏联医生阿洛夫(左一)合影。)
安特烈?阿洛夫,苏联人。年出生在一个五金工人家庭,年毕业于莫斯科第一医科大学,后随世界著名的外科专家尤金及克林涅夫斯基实习,专攻外科数年。历医院、医院医院的外科医生,并曾任大学教授,对医学具有专门的研究和很深的造诣,曾受到苏联政府的嘉奖。还参加过苏芬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地救护工作。年5月11日,他从苏联来到延安。据说,他来延安是奉斯大林之命为中共中央某位领导人治病的。到延安后,他医院第一部(医院,当时因统战关系改此名。)外科主任,也兼管中央卫生所医疗事宜,为中共中央领导人治病。 安特烈?阿洛夫“精通医务”,“热爱病人”,“一切为病人而工作”。医院第一部担任外科主任期间,他无论是在医疗技术方面,还是行政管理和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教育提高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延安抗战工作做出了自已卓越贡献。 红军初到陕北时期,医院医疗条件很差,不仅缺医生、缺设备,而且还缺少药品,但他发挥精湛的技术,创造和使用了许多既节省药品又免除病人痛苦的新式疗法。如烫伤的治疗,他采取了别特曼氏的疗法,即做一层假肤敷住伤口,不要任何药品,数日后便可痊愈。年,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赵占魁的脚面被熔铜烫伤,安特烈?阿洛夫就是用此法治愈的。他还采用最低浓度即0.%索服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任何大手术均可应用,较诸一般浓性麻醉毒效小,无生命危险,病人不感痛苦;同时节省药品,据说每一格兰姆可配cc,麻醉40人,而一般浓性麻醉,每一格兰姆仅能配50cc,麻醉1人。 安特烈·阿洛夫的石膏固定疗法亦极适用于当时的环境,那是一种把石膏直接上到伤口处的简易疗法,延安中共中央党校运输员杜成仁脚跟被大车压伤,经他用此法治疗,五天即步行出院。安特烈?阿洛夫用索尔菲丁治疗急性淋病,三天即可痊愈。此外,阿洛夫坚决主张直接大量输血,手术后少休养多活动以增强肌肉生长等,都给当时八路军医疗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他还利用香蒲(俗名蒲草)制成了药棉,质量较高,吸水性强,效果好。据载,经阿洛夫之手治疗好的病人,“广至陕甘宁边区各分区、县、市。”在陕甘宁边区,他医疗声誉卓著,“百里以外群众骑驴乘车来找‘外国人’看病者,为数甚多”。
(年,医院院长傅连暲和苏联外科医生安德烈·阿洛夫在延安合影。)
安特烈?阿洛夫还善于组织和推动工作。他领导医院第一部各科室学习的目标。他的领导方法是:“经过紧缩的精简,严明的分工和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各人都有明确的责任,不仅使工作能固定熟练,且能很好的配合,形成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作风。”有人参观完他们的手术室后说:“参观他们的手术室,就好像看到一部完整的机器,在加快动力时顺利而不紊乱地工作着。除去刀剪声之外,再听不到任何声音,因为每一个医生和护士都有一定的责任,看到第一步工作,第二步就立刻准备就绪。时间一分一秒都抓得很紧,说七点钟施行手术,所有准备工作,就一定在七点钟以前做完,决不拖拉。”这与他平时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分不开的。阿洛夫常说:“一次革命的爆发只几分钟,而准备就不知要多少时间,一个病人的死活时常也决定于几秒钟的时间之内。”他经常检查本科室制订的汇报、统计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而且检查得非常细致,每本登记册他都要翻阅,每一个汇报的事实,亦都要再三调查清楚。谁把病历写错了字都要求要返工,顺序也不容许写颠倒。手术室领来的布或被单,他都要一尺尺地量过或者点清,而每人的工作情况表,也都由他按时好者画红,坏者涂黑,以使赏罚分明。由于他的管理到位,就使外科的工作空前的团结和进步了。到年6月,他医院第一部外科,床位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40个,护士由12人减少至7人,但工作效能却提高了一倍,平均每个护士要看护6个病人,每天从早晨7点至11点四个小时内就可完成18种日常病房工作,护士休息时间亦由两周一次改为每周一次,而他们争取很久的每年休息半个月的要求,也开始实现。特别是手术室,手术次数虽减少了1/3,而被做手术的人数却增加了1/3,手术时间反而加快一倍,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物品。一个急症,20分钟内即可完成手术准备工作,而过去则需要数小时。阿洛夫能在三个小时内完成9个阑尾炎和盲肠炎手术,并且由于技术熟练,病人一星期后即可出院,而过去此种手术却至少要休息半月以上。 在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实习医生及护士的业务教育提高上,安特烈?阿洛夫也有新的创造。其特点是:“把学习进步与工作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任何工作的本身都包含了他的教育计划。”他的教授方法是:“先看,看过再做。”他的教授原则大致有三:(一)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是书本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而且他所教的理论本身也就是完全根据当时实际所需的病症疗法等急待应用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具体教授,更是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甚至有些往往是理论中所没有的。同时,他又能很好地注意到临床病例与系统理论学习的结合,克服了过去大家最感困难的学与做混乱或脱节的倾向。(二)从一般到专门的教育。要求护士和实习医生先从小处做起,使他们由浅入深地熟悉和掌握整个工作的全部过程,打下坚固的基础,然后再向专门化发展。即使医术较高的医生和卫生部的部长,也必须从端便盆学起。(三)尽力介绍科学,吸收各种医学理论,发挥高度的技术能力。无论是护士还是医生,在本职工作做好后,均可自由学习,努力研究,反对过去那种护士不能学医生的陈腐观念。在教学中,每一历史的发展和现成的理论根据,他都要讲解清楚,三番五次地重复来加强记忆,并运用很多方法来启发思索。有一位姓冯的同志记性差一点,他便在数月内结合骨折病例考问他20余次,直到他记住骨折的七个特征为止。平常叫你做什么事,他并不告诉你详细的办法,而让你自己去想,一等有点儿成就,即予以热情鼓励。有一位同志做了一个点滴灌肠用的滴管,还有一位同志用灯火烤弯竹子做成了创罩,他都在工作情况表上给他们画了红杠。不管什么人,什么时候去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详细解答,甚至搬出七八本书来为你查询。他公开号召大家去问他,并说:“我知识的大门永远是开着的,谁都可以进来。”当你手术操作慌乱了的时候,他总是叫你沉住气,从不随便接手,也从不生气,直到在他的启发下你自己做会了,而且熟练了,他才离开你。有时他还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印象,改正错误。在阿洛夫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医院第一部外科的医生和护士们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此外,还接受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任务,为前线先后培养出80多名外科医生。
(苏联医生阿洛夫在给伤员做手术)
特别值得记述的是,阿洛夫身为专家、外科主任,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深夜也始得休息,但是当有急症需要出诊时,不论风雨昼夜,他都立即前往。当地群众马万祥病危,他十几分医院。中共中央党校五部有人中毒,他半夜从枣园跑回又立刻飞马去出事地点。据统计,他每天出诊总得跑20里以上的路程,而且从不怕跑空路。有一次,延安市商会报告说发生急病,他立刻中止工作前往诊治,但到了那里一看,原来是一个老乡感冒,还能坐在炕上聊天儿,他非但不生气,还说:“宁让医生空跑十次,不愿一次不跑使病人不救。”由于阿洛夫工作出色,成绩卓著,先后被评选为医院第一部“模范医务工作者”、陕甘宁边区医务界的特等劳动模范。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老中医)还曾亲手授给安特烈?阿洛夫毛泽东为阿洛夫书写的“模范医生”的奖旗。对于其事迹,延安《解放日报》也曾予以详细报道。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年6月29日的《解放日报》,以《国际友人阿洛夫同志》醒目标题专篇发表通讯,对阿洛夫的事迹进行报道和客观的评价。该通讯指出:“医院第一部(医院)的两年工作中,已给我们的医务界注射了不少的新血液,开辟了医务工作者一个新的方向,无论在思想、技术或工作作风上,都起着转变和革新的先锋作用。”
抗战胜利以后,阿洛夫和格里(在延安搞技术工作的苏联人)一块回苏联一次。据当时给安特烈?阿洛夫任译电员的齐复华回忆:这次安特烈?阿洛夫回去是为了给延安购置药品,阿洛夫临行前还送给他一把刮胡子刀,他一直保存到年,才将其捐送给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次回去安特烈?阿洛夫住了三个多月,年1月返回延安。年3月,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时,安特烈?阿洛夫随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继之又随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转移到山西省临县三交镇,在那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服务。后来,安特烈?阿洛夫离开三交镇,返回河西又为陕北战场服务了几个月,临近七月才返回山西。返回山西后不久,安特烈?阿洛夫随中共中央“后委”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年3月,他跟中共中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起进驻北平。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特烈?阿洛夫离开北京返回苏联。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个人八年的青春时光!
文章摘自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刊《源流》
编辑
秦小延
责编
木子禾子
审核
anaer
红色文化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