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省钱自守清贫
石瑛当村医如此辛苦,却一直坚守着,还很清贫,此话怎讲?
年实行合作医疗,全村余人,每人集款1元,每人看病一次只收5分钱挂号费。出诊走再多的路挑药上门从不收出诊费,为病人上山采草药都是义务奉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高塘村有多人生头癣,为了治好头癣,石瑛总是加晚班帮他们一天洗两次。当时治头癣的主打西药是灰黄霉素。村民当时还比较贫穷。为了给村民节省开支,他在实践中摸索了出用草药治疗头癣病的方法,男患者用他采制的草药膏,女患者就用灰黄霉素。为了节约病人的开支,他把自采的草药拿去卖钱买回灰黄霉素给病人治疗。自采的草药从来不收病人半分钱。经过他精心治疗,全村多人的头癣全治好了,每人花费不到10元钱。至今无人复发。
日常生活中,村民水烫烧伤是经常发生的,医院治疗后脱了险,但创面久不生肌,甚至留下伤疤,给患者带来一生的痛苦。为了患者,他研究出又省钱治疗效果又好的复方三黄膏新药。年6月份,鄱阳县响滩乡新兴村三岁的女孩张细凤背部被开水严重烫伤,面积占身体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经响滩乡卫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生命脱了险,可伤口仍溃疡严重,家属将女孩转入石瑛处,他用自制的三茨膏结合中草药治疗,清热解毒,养阴生津,20天以后,女孩炎症消退,伤口愈合,药费不到元。家属感激不尽,给石瑛送来一面锦旗。
为病人上山采草药不仅不收费,有时还有风险。有一年双抢时黄家塘队长黄继厚得了急性阑尾炎高烧40度,石瑛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晚上加班给黄继厚采草药。有一天晚上采药时被毒蛇咬伤了手指,受伤的手指最终被切除了,黄纪厚的阑尾炎也被他治好了。
石瑛为村民无私奉献,自己甘守清贫,他当村医50年至今没有积蓄,连房子都是借住村民的,原来他有一幢老房子,因年妻子患盆腔癌,儿子在浙江余杭又出车祸,为给妻儿治病,他只好将自家老屋卖了1.2万元,家具也卖了。这些年虽然年收入1万多,但给妻儿治病治伤欠下的债要逐年还清。尽管如此,他仍甘守清贫,热心为村民服务。
年过古稀 为村民看病不知疲倦
石瑛一年天都是忙碌的,天天晨曦起床,打扫卫生所,烧好开水,器械消毒,以备病号使用。他视病人为上帝,只要病人呼唤,他随时出诊,就是饭碗在手里,他也要放下。某日,石瑛正准备吃午饭,电话响了,原来村里78岁的老人石任炎患上重感冒,其大儿媳打来电话,老人躺在床上,行走困难,希望上门服务。此时饭已端上了桌,石瑛二话不说,放下饭碗出门赶到病人家。
老人见到石瑛就像见到了亲人。石瑛拉着老人的手,量了血压,又测了体温。随后,拿起一个衣架挂在床头,给老人打起点滴,还从药箱里拿出自采的草药配好方,叮嘱家属煎药给老人喝。一个半小时后,待老人打完点滴,石瑛才回到家。老人的儿媳想留他吃中饭,石瑛硬是不肯,说是怕上门看病的村民在家等。
果然,刚回家不久,又有村民上门看病。石瑛不顾饥饿,耐心询问村民的病情,开完药,刚端起饭碗,又有外村病人打来电话,他不得不又一次放下了饭碗。
当上村医几十年来,石瑛每天忙个不停。有时深夜接到村民电话,爬起来背着药箱就走,从不含糊,从不迟疑。随着年龄的变大,身子骨没有原来那么灵活,疾病也常缠身。尽管如此,为给村民治病,他常常带着病上山采药。有一次,他在山上采药时突发高烧,躺在山脚下人事不知大半天,幸好有一位好心的外县人路过,喊来村民用担架把他抬到卫生院打吊针。近年他还忙里偷闲开荒种中草药。这一切为的是给村民保健康。
谢谢大港背包乡村村医的辛苦付出;祝福大港背包乡村医生:石瑛,好人一生平安。
都昌大港镇背包医生石瑛,是我县村民生活举为的缩影,更是都昌骄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