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宝宝的小脸烧得红彤彤,浑身滚烫,有些家长就会很紧张,也有不少家长简单地认为小孩发烧是因为着凉而引起。其实不然,引起小孩发烧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小孩发烧都有哪些症状呢?小孩发烧应该如何用药?又有哪些禁忌呢?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简单地来说,它是因为小孩体内受到了病原菌的侵略,而使得体温升高。这是体内的免疫防御系统为了保护机体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哪些因素会引起小儿发热?
1、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气热穿衣多、喝水少、空气不流通等。
2、内在因素:生病、感冒、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注射引起发热。
发热的伴随体征?
根据一些伴随体征能帮助找到小儿高热的诱因:
(1)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2)若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3)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手足口病等;
(4)若发现皮肤有淤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5)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6)若发现口腔黏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他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儿童成长过程,发烧是频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小儿发热的程度可分为: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给予口服或者肌注退热药,常用的口服退热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按照说明把握好用药的间隔时间。如果在用药的间隔时间内患儿体温再次增高,可以配合使用退热贴,敷在额头及大血管的部位,比如腹股沟、颈部等。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对于低热的患儿一般主张给予温水的抹浴或洗温水澡,也可使用退热贴,有助于小儿退热。
儿童服用退烧药禁忌须知:
1、服用退烧药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2、服用退烧药时要掌握住药的量。
3、服用退烧药后观察孩子的过敏反应,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4、服用退烧药一定要选用小儿退烧药。
5、服用退烧药要在孩子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五以上的情况下才可以服用。
小儿发热的护理:
1、给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空气流通,不要紧闭门窗。
2、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宜多食水果、蔬菜,保持肠道通畅。
3、宜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达到及时补充营养的目的。
4、不要穿过多的衣物,切禁采用捂被子发汗来降温。
温馨提示: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不湿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小便。发热小儿出现以上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要及时就医治疗。
总策划
刘新学
总编审
王建华、王高锋
素材
朱莉
编辑
马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