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梁老八碗非物质文化系列

“八碗”是指用碗盛装的八种菜肴,过去使用的土陶碗较大(口径约18.5厘米),故名“八大碗”,大碗也称为老碗,因而八碗又被称为“老八碗”。八碗起源于元代,到清早期达到鼎盛,在中国北方地区流传很广。碗的数量是由桌子确定的,过去的八仙桌有特定的尺寸(木径尺二尺八寸),摆八碗正合适,满足八个人享用,节俭不浪费。

蓝边大碗

清道光年间八碗传入柠条梁地区并逐渐本地化,民国以来,柠条梁地区八碗使用传统的蓝边瓷碗(口径约15.3厘米),形成了独具特色(传统久、流传广、大众化)的“柠条梁老八碗”。有的人把柠条梁老八碗称为“梁镇老八碗”,在柠条梁的历史上,正式使用“梁镇”这一名称仅为“人民公社”时期(-),而这一时期柠条梁老八碗受时局、经济等的影响逐渐衰落归于沉寂。改革开放后,柠条梁老八碗再次兴起。

在柠条梁地区,八碗是“席”的代名词,婚丧嫁娶、娘生女满月、老太太贺寿,过事情宴请客人,八碗是最好的款待,因此把坐席也叫“吃八碗”。除此之外,要吃老八碗就是过年,家人团聚,一席八碗,既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享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清末,汉民族的饮食文化形成了以川、鲁、苏、粤、浙、徽、湘、闽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的“八大菜系”。“八碗”是陕北饮食特色的集中体现,各种菜肴都有经过“蒸”的烹饪手法呈现出来。柠条梁老八碗属蒸菜(蒸碗)系列,先将各种菜肴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带碗存放,最后放置笼内蒸熟。蒸碗保持了菜肴原有的形、汁、味,保存了菜肴的各种营养成分,蒸出来的菜肴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蒸菜的做法简单,便于存放,节省了宴席做菜的时间。

柠条梁位于三边,地处边(长城)外,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的交互地带,长期以来以半农半牧为主,饮食方面接近游牧民族的习惯,偏重肉食。柠条梁地区人口结构多元(源自十几个省份),口味各异,经过多年的传承,柠条梁老八碗融合酸、甜、咸、辣等多种口味,发展成为传统的地方宴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上几道,甚至宴席也不需要请专业的厨师。

在柠条梁,大家庭妇女皆可整(方言,制作)一桌上好的老八碗,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柳桂湾西树林田爱莲,进入八、九十年代妇女窦兰生、王芳兰,男士如杜忠、程宏光、王生喜等都会整八碗。

陕北地区的老八碗也各不相同,有的将八碗分为“硬八碗”和“软八碗”(硬八碗是八碗荤菜,软八碗有四碗荤菜和四碗素菜)。作为传统宴席的柠条梁老八碗,是荤素搭配,而软硬之分指的是某一碗肉食(如红炖),是否在碗内(下边)添加了辅料,如果没有添加辅料就称为硬,反之则称之为软。

美食烹饪的方法很多,“柠条梁老八碗”主要采用了烧(红烧)、炖(清炖,红炖)、酥、蒸(清蒸)、炒、烩、炸、腌、煮等传统技艺。柠条梁老八碗的每一道菜最后都是铺碗上笼,但前期的准备是不相同的。老八碗的制作,不仅讲究味道鲜美,而且还要美观。食材加工要棱角分明、色彩鲜明,形状上方的要正、圆的要滚、三角有棱、薄片厚度均匀;色彩红要鲜、黄要亮、白要纯。

柠条梁老八碗在食材选用上,肉类以“隔年猪,1-2年大公鸡,2-4年羊羯子”为上乘。其他食材诸如土豆、土豆粉条、卤水豆腐、干豆角、腌酸菜、腌猪肉、鸡蛋、芡面等均为当地出产。烹饪过程中使用的调料有原盐、大料(茴香),花椒;使用的调味食材有红葱、生姜、白蒜、香菜、干红辣椒、香醋、老酱(jiàng)等。柠条梁地区在调料和调味食材的使用上,一般羊肉不加大料、白蒜,猪肉不加生姜,煮肉时的调料(大料、花椒)要用布袋装封。

柠条梁老八碗制作工艺分为调汤、制菜、笼蒸和出菜四个过程。调汤是制作老八碗的盘汤,一般用腥汤即煮肉的汤汁。

制菜即八碗菜肴的前期加工过程。柠条梁地区的群众喜好肉食,对肉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煮、炖、酥和烧、卤五种。煮肉适用于鸡、猪、羊肉的单一或混合;炖肉适用于鸡、猪、羊肉的单一或鸡、猪肉的混合;卤肉适用于鸡或猪的头、蹄、肠、肚;烧肉适用于鸡或猪肉(带皮、无骨);酥肉适用于鸡或猪的五花肉(去皮)、里脊、排骨。

煮肉是把肉凉水入锅加调料煮熟,一般肉、汤分开食用,“炒米油茶手抓肉”,“荞麦圪坨羊腥汤”是蒙、汉群众煮肉的典型吃法。煮肉还可用于杂烩、三鲜等的烩制(去骨)或二次回锅加工(烧肉、卤肉)。炖肉的方法有两种,炖羊肉的工序与煮肉基本相同,区别是煮肉的汤较宽(方言,多),而炖肉的汤较少(一般汤和肉一起食用);炖鸡肉、猪肉等需要焯水后入锅加入调料漤(lǎn,煸炒出油),再加入调味食材和开水炖熟。

烧肉(红)、卤肉是对煮肉的进一步加工,目的是为了着色、提味。红烧肉、卤肉都是将肉煮至七八成熟(筷子可以轻松扎入表皮)后捞出,红烧肉是沥干表面的水分,在表皮和四周涂抹上等蜂蜜后,放入油锅炸至表皮呈红褐色捞出控油;卤肉是放入卤汤中继续煮熟烂(卤肉也有将肉直接放入卤汤中煮熟的)。

酥肉是把鸡肉剁成块、排骨剁成段或五花肉(去皮)、里脊肉切成条,腌制、上浆后入锅油炸,装碗蒸熟。腌制是肉类食材预加工时,加入调料、调味食材搅拌均匀,放置1小时左右(入味、去腥)。上浆,直接将制浆原料(鸡蛋、芡面和水配制)和食盐、调味料、食材等混合在一起并抓匀,上浆作用是使食材保持鲜嫩(锁住水分),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炖羊肉、红烧肉、卤肉在柠条梁地区被称为“硬三件”。

柠条梁老八碗主要有十三种菜肴(俗称“十三香”),根据红白事等不同的场合选择其中的八种菜肴成席。家常食用一般包括红烧肉、红炖、酥鸡、清蒸羊肉、红烧丸子、红烧豆腐块、夹肉、干豆角腌猪肉炒粉条等八种菜肴。

⑴红烧肉,肥瘦相间的三线五花肉切成约10厘米方块,放入凉水锅中,加入花椒、大料、红葱、干辣椒,烧开之后撇去浮沫,加入食盐煮至七成熟捞出,沥干表面的水分,在表皮和四周涂抹上等蜂蜜,放入油锅炸至表面起虎皮捞出控油。将肉块切成厚度(约0.5厘米)均匀的薄片,整齐摆入蒸碗(碗底放入适量炒制酸菜丝),皮面向上笼蒸。特色: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⑵红炖,五花肉切成约2厘米大小的方块(带皮)焯水后入锅,加入大料、花椒、白蒜漤出香味,加入冰糖、老酱油翻搅上色,加入红葱、食盐、开水炖约40分钟。将炖肉块装入碗中,浇上炖肉汤汁,上面放红葱、干辣椒笼蒸。特色:色泽艳丽,软烂香甜。

⑶清蒸羊肉,清蒸是原料直接调味蒸制。羊羯子肉剔骨切薄片整齐码入碗中,加入红葱段、生姜片、干辣椒、花椒粒、食盐,加凉水上笼蒸熟。也有用煮肉晾凉,切薄片码入碗中盘入羊腥汤笼蒸。特色:羊尝百草,肉自然香,清蒸羊肉,香烂大补。

⑷酥鸡、⑸酥肉、⑹酥排骨,大公鸡剁成块,五花肉(去皮)或里脊肉切成条,猪排骨剁成5厘米左右的段,腌制、上浆后油锅炸至金黄捞出。装碗笼蒸。一般过红、喜事酥鸡或酥肉二选一,过白事用酥排骨(骨肉分离)替代。特色:软烂香酥,老少皆宜。

⑺清蒸丸子,土豆去皮切丁、五花肉切丁混合,加入红葱铡(zǎ)碎(方言,用切刀反复地剁)成膏状,打入鸡蛋,加入调料、调味食材后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将搅拌好的丸子料在掌心脔(luán,手掌十字合拢,掌心互向一个方向旋转)成圆球状,再滚上荞麦糁子装碗;⑻红烧丸子,将搅拌好的丸子料用食指和拇指合呈圆形挤出,入锅油炸至金黄后捞出装碗。清蒸丸子或红烧丸子装碗笼蒸时要盘汤。一般过红事选择红烧丸子,过白事选择清蒸丸子。特色:荤素结合,美而惊艳。

⑼清蒸豆腐块,选用卤水豆腐,切成厚2厘米的方块,装碗,盘汤、笼蒸;⑽红烧豆腐块,豆腐块入锅油炸至金黄捞出后装碗,盘汤、笼蒸。一般过红事选择红烧豆腐块,过白事选择清蒸豆腐块。特色:方方正正,肥美如肉。

⑾夹肉,猪肉剁碎加入调味料搅拌成馅,馅内添加适量面粉(增加与面皮的粘合),和面时分别添加食用色素(红、绿)揉合,将面擀成大饼状(面皮),夹入肉馅(轻压贴合),然后切成三角形、菱形小块入锅油炸。土豆去皮,切成2-3cm的滚刀块,下油锅炸至金黄。将炸土豆块、夹肉块装入碗中,盘入腥汤,笼蒸。特色:秀色可餐,五味俱全。

⑿干豆角、腌猪肉炒粉条,干豆角沸水煮熟后捞出沥干,土豆粉条在开水中泡软捞起,腌猪肉切成细条。热油爆香葱花,腌猪肉条入锅煸炒,加入调料,放入干豆角、粉条翻炒,可漩(xuán,从四周淋入)入少量腥汤,加入食盐、调味食材入味。特色:鲜香劲道,醇厚久长。

⒀黄花海带烩粉条,备好的黄花、海带、粉条装碗,盘入腥汤,加入调味料和调味食材盛碗笼蒸。特色:清香浓郁,朴实无华。

上笼是将制作好的老八碗放入蒸笼中蒸制。出菜即八碗出锅,出锅时要用湿毛巾包住菜碗放在木盘子里,防止烫手。八碗上面都要撒一撮(zuǒ)彩头(红辣椒丝、葱花、香菜)之后开始传菜(也叫走菜),传菜的人将木盘托起,边走边喊“油来”呈至桌上。

现代八碗

吃八碗也是有讲究的,八仙桌座次尚左尊东,以面向门的一侧(或靠墙的一侧)为“上席”,上席的左侧为“首席”。一般外家客(娘舅)、长辈或年长者坐上席。八碗的摆放呈“工”字形,即3-2-3碗,从左至右依次摆放,首席动筷方可开席。

木盘子

在柠条梁地区,猪肘等作为凉菜用盘(碟子)盛装,杂烩或三鲜一般用盆盛装,因而传统的柠条梁“老八碗”中没有包含这几种美食。

最朴素、最好吃的就是家乡味,柠条梁老八碗闻着香,看着馋,吃着更香,吃后回味无穷。由于食材的变化及新的制作工艺,如今已经很难再吃到传统的“柠条梁老八碗”。

年10月于靖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11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