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定义
小儿阑尾炎又称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发病率虽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弥漫性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因此必须重视。小儿阑尾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应加以重视。
简介
小儿阑尾炎又称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发病率虽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弥漫性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因此必须重视。小儿阑尾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应加以重视。
儿童约占各年龄人群患者的10%。6~12岁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幼儿较少见,1岁以下发病率更低,可能与幼儿阑尾以育有关,此期阑尾在盲肠的开口较广,呈瓣斗状,不易形成梗阻,所以发生急性阑尾炎的机会也小。有学者报告,小儿阑尾炎的发病和季节有关,3、4月初春上呼吸道感染多的季节和7、8月胃、肠炎多发季节阑尾炎的发病也高。
特点小儿急性阑尾炎病变以渗出为主,在炎症早期即有腹膜渗出,并迅速增加,炎症很快波及阑尾浆膜和壁层腹膜。
小儿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机会高,原因是小儿年龄小,阑尾腔相对大,大网膜短,阑尾壁薄,易发生穿孔,且局限炎症病变的能力较差,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但婴幼儿阑尾炎病变以腹膜炎较显著,不严重或尚未坏疽、穿孔。
小儿盲肠位置较高,活动度大,相对游离,压痛部位变异大。
病案简介
11月07日17时19分,患儿熊国兰,女,4岁。因"右下腹持续隐胀痛4天余",于年11月07日17时19分,由门诊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收住入院。术前检查已完善:B超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并周围脓肿形成,血细胞分析:白细胞24.90×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0.80%↑、淋巴细胞数6.00×10^9/L↑、中值细胞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数17.70×10^9/L↑、血小板.00×10^9/L↑,目前患儿阑尾穿孔并周围脓肿形成,白细胞数值较高,说明感染较重,需要立即行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手术,有手术指征,如果不马上感染加重,引起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麻醉方式选择
因患者为4岁的小女孩,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特殊,手术较急,不能采用全麻插管麻醉方式,麻醉医生许燕蓝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行手术治疗。小儿硬膜外麻醉: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很近:新生儿~1岁为0.5~1.4cm;2~8岁为1.6~2.2cm;9岁以上为2.2~3cm。因此,进针深度应做到心中有数,切勿刺入过深,特别警惕注意皮肤局麻的针头避免刺入过深,否则有可能直接构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非常危险,甚至导致麻醉意外危及生命!!麻醉操作过程中,患儿是少数民族,不能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操作,故全程在家属陪同下,麻醉医生许燕蓝在熟练的操作技术下,成功完成麻醉操作。
手术过程:
11月07日20:40麻醉生效后,开始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下腹麦氏点切口,长约3.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显露腹膜,提起腹膜切开进入腹腔,见少许淡黄色浑浊液体溢出。洗手探查,触及阑尾位于右髂窝内,被大网膜包裹,用手指将大网膜分开,钳夹阑尾提出,腹腔内见较多淡黄色浑浊液体,吸净,量约50ml,见阑尾长约7cm,直径约1.0cm,明显充血肿胀,质韧,见较多脓苔附着,尖端见一穿孔点,可见脓液溢出。于阑尾根部分离缝扎阑尾系膜,按顺切法结扎阑尾根部并切除阑尾,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处理阑尾残端,在距阑尾根部0.5cm周围行盲肠浆肌层"荷包"缝合包埋残端;蘸尽腹腔内积液,观察术口内无活动性出血,留置腹腔引流管于盆腔从切口下方另戳空引出,术区均匀涂擦术尔泰50ml以预防肠粘连;清点手术器械无误,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消毒包扎手术切口,术毕。术中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出血量约5ml,历时60分钟,于21:40结束手术,术毕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送病房。
小结
小儿阑尾炎阑尾切除术麻醉选择,尽量选择全麻插管,因为患儿一般不能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操作,做硬膜外麻醉操作,风险较大,如不慎穿刺失败可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患儿情况紧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急诊手术,不能实施全麻插管麻醉方式,做硬膜外麻醉操作时,一定要做到进针深度应做到心中有数,切勿刺入过深,特别警惕注意皮肤局麻的针头避免刺入过深,否则有可能直接构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非常危险,甚至导致麻醉意外危及生命!!古人云: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无论大手术还是小手术,身为麻醉医生,我们选择麻醉方式,永远都是基于两个原则,既要满足手术需要,也要保证患者安全。大麻醉还是小麻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麻醉医生的那份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