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深夜急诊故事系列,第44次更新!
夜间十点多钟的时候,急诊室里来了一位小伙子。
这位身穿着蓝色牛仔外套的小伙子,初看起来不会超过二十岁的模样,耳朵上扎着的金黄色耳钉让我至今难以忘记。
说实话,走进急诊室后,他还没有开口说话,我便留意到了这对耳钉。
像多巴胺这样古板的人,在内心里总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打扮,甚至总是认为打耳钉、贴面膜都是女生日常的打扮。
年轻人告诉我:“胃痛半天了!”
“是这个位置吗?”
我还没有将手放在他的胃部,他又慌张的告诉我:“不对,不对,刚开始确实是胃痛,现在好像又不痛了,现在是肚脐痛!”
患者在不经意间描述了一种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那就是“转移性右下腹痛”。
有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的典型症状,病人的腹痛常发作在上腹部,逐渐向肚脐部转移,多数人约在6到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当然,也有一部分急性阑尾炎病人在发病早期只会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腹痛反而不明显。
听见患者这样描述后,我又进行了查体,右下腹果然存在压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去做个B超吧,阑尾可能有问题!”对于这样的病人影像学检查是必须的。
虽然我已经做过了解释,但患者却并不这样认为。
他的理由是:“我肯定没有问题,不可能有问题的,有问题的话我自己会不知道?”
让我震惊的并不是患者抱有的这种荒诞的逻辑思维,毕竟在急诊室里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真正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我眼前抱有这种思维的竟然是一位长相精致20岁的在读大学生。
每每遇见这样年轻的病人,我都不免要在内心感到莫名的悲哀。
因为对于这样年轻的患者来说,他们不仅接受了现代教育,而且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现代科学知识。
然而,可惜的是,我们从来都是有知识没文化,甚至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你对自己这样自信?你这么了解自己的身体?怎么没有预料到肚子痛到现在也没有缓解?”
在我的劝说下,患者最终还是答应去做了检查。
当然,对于做检查,他是不服气的,甚至是有怨言的:“医生,要是检查没有问题怎么说?”
看着眼前这位已经痛到捂着肚子的年轻人倔强的样子,我突然有种既可笑又心疼他的感觉:“赶快去做吧,没问题更好,你希望自己身体一定有问题吗?”
虽然希望检查结果没有异常,但那只是美好的愿望,患者的超声检查明确提示急性阑尾炎。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应该早期手术切除治疗,这样的话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并发症较少。如果一味拖延,甚至直到化脓、穿孔后再手术的话,就要相对困难许多,并发症也会明显增多。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急性阑尾炎只不过是一种小病,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抗感染输液就可以了,大不了最后挨一刀。
然而,大家却不知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阑尾炎也是可以致命的!
比如下面这三条来自网络上的新闻: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甚至在大家身边就有真实的案例。
得知急性阑尾炎诊断后,这位年轻人又拒绝了住院手术的建议,而只是要求暂时输液治疗,理由是要等父母从外地赶到后做出决定。
既然如此,也只有满足患者的要求了,毕竟住院手术是一件大事。
很快会诊后,我会患者开了一些常规抗感染、止痛的药物。
我原本以为对这位患者的诊治已经告一段落,只需要等到患者父母赶到后沟通即可。
没想到的是,在开完药大约一个小时后,患者又推开了急诊室的大门。
小伙子拎着头孢安瓿瓶子对我说:“医生,这个药能退吗?”
“为什么?”患者要退药的要求超出我的预料,因为对于病人来说抗感染是必须要的。
没想到病人的理由却是:“我刚才网上查了,这是抗生素,不能用!”
“没错,这是抗生素,你为什么不能用?”
“我从小身体就很健康,一直都没有用过,现在用了以后怎么办?”
如果这个问题从一位老大爷口中说出来,我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毕竟网络上关于抗生素的传言有太多。
但是,这句话却从一位在读大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
“抗生素是不能滥用,不代表不能用,你现在就需要用,不仅需要用,我还在考虑这点抗生素够不够呢!”
不得不说,很多人就是这样极端:要么随意滥用抗生素,要么不分轻重拒绝使用。
无论如何劝说,患者就是坚决拒绝抗感染治疗,以至于我不得不说:“你要是在我这里看病,就要听我的,我就这样制定方案。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你可以换医院。”
这句话说起来很解气,甚至很爽,但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病人很有可能以推诿病人或态度问题来投诉。
所以我刚说完这狠话后,又不得不故意压低声音装作温柔的大哥继续劝解:“急性阑尾炎是什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阑尾感染了,感染了怎么办?不抗感染能行吗?要是感染严重了,可就不止是肚子痛那么简单了!”
为了说服这位年轻人,我甚至和他一样,掏出手机,在网络上收集了以上几则关于急性阑尾炎的新闻给他看。
看完后,他再也没有提退药拒绝抗感染治疗的要求了,又拎着药走向了急诊输液室。
凌晨一点钟,我路过了输液室。
“那个XXX,阑尾炎肚子痛那个小伙子呢?”我向搭班护士打听,想看看患者腹痛症状缓解了没有。
没想到的是同事错愕的回答我:“没有这个人呀?没来!”
原来,他竟拎着安瓿瓶不辞而别了!
在希望这位年轻患者平安的同时,多巴胺也希望通过这个生活中最寻常的事例告诫大家:“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更不要将网络上信息当做真理,千万不要学这位不辞而别的小伙子,临床医生永远要比你知道的更多!”
前日临近下班时突现剑突下隐隐不舒服想做个心电图犹豫再三却又没做你们以为我是不敢正视问题其实并不是我只是担心赵大胆看见了我的五花肉
-END-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