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疾病常常以疼痛的形式表现,有超过85%的疼痛与肌肉有关。肌肉占人体重量近一半,而且,肌肉外连皮肤,随着于骨骼,穿行于其间的有神经、血管。因此有人认为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中医云,脾主肌肉,属土,土生万物。肌肉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场所,也是最易产生病变的地方。可是,在以往的中、西医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肌筋学将是中西医沟通的最佳结合点。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中西医师都必须掌握的知识。
为此纽约中医论坛肌筋疗法交流群将为大家推出栏目,第七肌由吴大卫博士主讲——臀中肌的解剖,功能,病因,临床表现,触诊,评估和经筋穴位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6.每周一肌▏阔筋膜张肌的解剖,功能,病变和经筋穴位的关系▏主持:张琦医生。纽约中医论坛
5.每周一肌▏梨状肌的解剖,功能,病变和经筋穴位的关系▏主持:蔡小云医生。纽约中医论坛
4.半腱肌的解剖,功能,病变和经筋穴位的关系。主讲:卢山博士。纽约中医论坛
3.臀小肌。主讲:陈志成博士。纽约中医论坛
2.每周一肌:缝匠肌(解剖,功能,病变和经筋穴位的关系)刘忠第博士。纽约中医论坛
1.臀大肌。主讲:彭增福博士。纽约中医论坛
臀中肌的解剖
臀肌属于髋部肌,分为三层,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由上向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是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势的重要肌肉。
具体位置: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为羽状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臀中肌的功能首先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决定功能!
臀中肌位于髋部的外侧,附着在髂窝外侧中部以及股骨大转子的外侧面。
1,在髂骨固定状态下,它的主要功能是使髋关节外展,也可通过前部肌纤维做前屈的运动,后部肌纤维做伸的运动;如果股骨固定,两侧同时起作用时,会使骨盆前倾(前部肌纤维作用)或者后倾(后部肌纤维作用),此肌肉也可称为髋关节的“三角肌”;在以往对于臀中肌的训练中,我们多是沿用它的传统解剖功能去训练它,如站姿髋外展,侧卧抬腿等。
2、在直立状态下,臀中肌的主要功能实际上是等长稳定(腰椎-骨盆-髋联合);骨盆衔接起我们的下肢和躯干,好似人体的中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区域往往也指人体的“核心”部位,稳定躯干的同时保证力的传输,那么在运动中对于骨盆的稳定则至关重要,如在单脚站立状态下,臀中肌可在侧面保持骨盆的稳定,防止其向对侧倾倒。
3、在行走和跑步运动中,会有一个单脚站立过渡阶段;此时如果你的臀中肌无力,将使走路跑步摇摆不定,核心除了能传导力量,还起到在运动中稳定姿态,保持身体正确排列的功能,因此、再次强调臀中肌对于稳定骨盆和保持良好姿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骨盆不能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稳定,会使我们在运动中加大受伤的风险以及浪费很多不必要的能量支出。
臀部的血管神经支配臀部的动、静脉臀部的动脉起自髂内动脉,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等三条
(一)臀上动脉superiorglutealartery为髂内动脉后干的分支,出梨状肌上孔后,分为浅、深两支、浅支行于臀大肌与臀中肌之间,深支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供给邻近结构。
(二)臀下动脉inferiorglutealartery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较粗大,由梨状肌下孔穿出后,供给臀下部及股后部上份的结构。
臀部神经臀部神经:均来自骶丛。分类(一)臀上神经superiorglutealnerve与臀上动、静脉伴行,由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继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臀部神经
(二)臀下神经inferiorglutealnerve与臀下动、静脉伴行,由梨状肌下孔穿出,支配臀大肌。
(三)股后皮神经posteriorfemoralcutaneousnerve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详见股后部浅层结构。
(四)坐骨神经sciaticnerve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多数以一主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下降到股后部。
坐骨神经自盆腔穿出时与梨状肌的关系有多种类型,有时坐骨神经分为两股,即腓总神经与胫神经,一股穿过梨状肌,另一股出梨状肌下孔;或一般出梨状肌上孔,另一股穿梨状肌或穿梨状肌下孔,或以一干穿梨状肌肌质,由于神经的全部或其一部分穿过梨状肌,受肌压迫的影响,有时可出现神经压迫症状。
(五)阴部神经pudendalnerve出梨状肌下孔,与阴部内动脉伴行经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部皮肤及其它结构。
臀中肌损伤的临床表现
臀中肌损伤有急、慢性两种。
急性损伤者,局部肿痛显著,无复杂的临床症状,极少数病例因损伤较重,内出血太多,影响附近的神经和血管,出现臀部麻木,发凉等症状;
慢性者,肿胀不显著,但出现的症状较为复杂,除局部疼痛麻木外,还常常引起坐骨神经疼痛,行走受限。
臀中肌损伤可根据臀中肌损伤所波及的范围和病理变化,分为以下3型:
单纯型臀中肌本身受损,并未波及其他软组织,所以只在臀中肌本身有1~2个单纯的压痛点,疼痛较局限,多不引起牵涉痛。下肢可有轻微的疼痛和麻木感。
臀梨综合型臀中肌本身有痛点,压痛且波及梨状肌,做梨状肌牵拉试验,引起臀中肌疼痛加重,且疼痛范围不确定,或有下肢疼痛。混合型臀中肌本身有痛点和压痛。梨状肌也有疼痛和压痛。压臀中肌和梨状肌都引起下肢沿坐骨神经干的牵涉性疼痛、麻木。患者主诉行走,站立时下肢有痛麻感,发凉等。波及梨状肌时诊断更为困难。慢性臀中肌损伤的发病率在骨伤科疾病中较高,常被误诊为梨状肌损伤或笼统地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臀中肌本身受臀上皮神经支配。梨状肌与臀中肌相邻,起于坐骨大切迹及骶骨的前面,止于大粗隆的上缘(即大粗隆尖部),其止点和臀中肌紧密相邻。
又因梨状肌由坐骨大孔穿出后,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下孔,此二孔是盆内神经、血管通往臀部及下肢的必经之门户。所以,臀中肌病变后必然要波及梨状肌及与它紧密相连的神经血管。臀中肌损伤后,在临床上出现较为复杂的临床症状是与它的特定的解剖位置紧密相关的。
臀中肌鉴别诊断
1.存在损伤史;[貼圖]臀中肌有疼痛和压痛,梨状肌无压痛,患侧下肢或有轻微痛麻感觉;嘱患侧下肢做主动外展运动,疼痛加剧,为臀中肌损伤单纯型;
2.臀中肌有疼痛,压痛,位置偏于下侧,且梨状肌表面投影区也有疼痛和压痛(臀裂上端和患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与同侧股骨大粗隆连线,即为梨状肌的表面投影),且其痛点和臀中肌上的痛点相邻,且位置模糊不清,连成一片。做梨状肌牵拉试验疼痛加剧,而下肢麻木感不明显,即为臀中肌损伤的臀梨综合型;
3.臀中肌有疼痛和压痛,并牵涉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域干痛麻不适。梨状肌表面投影区有疼痛,梨状肌牵拉试验引起下肢沿坐骨神经支配区域干痛麻加剧。患者走、站均感下肢疼痛不适,此为臀中肌损伤混合型。
臀中肌激痛点
腰骶疼痛是困扰人们学习工作的常见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生殖器官病变等。有一个原因常被医生或治疗师忽略:臀中肌激痛点。
激痛点,源于英文的myofascialtriggerpoint的中文译名,它是指骨骼肌肉能够激发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的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肌肉局部颤搐,可能引起远端的牵涉痛。激痛点是很小的,属于局部的肌肉痉挛或者挛缩,引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负重、直接的受伤、反复持久的肌肉收缩。
臀中肌激痛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臀中肌负荷过大。腰骶疼痛在网球、排球,长跑运动员身上常见。剧烈持久的运动,会使臀中肌受到损伤。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太极拳高手身上,也经常发现臀中肌激痛点,原来,太极拳中有许多单腿站立,左右侧移的动作,加重臀中肌的负荷。
2。肌肉损伤。直接的外伤,如跌倒,某些药物的肌肉注射,会引起臀中肌损伤,引发腰骶疼痛。
3。肌肉损伤。直接的外伤,如跌倒,某些药物的肌肉注射,会引起臀中肌损伤,引发腰骶疼痛。
臀中肌激痛点引起的痛是深层的、固定的、模糊的,往往分布在一个弧线上。少数疼痛分布在臀部及大腿近端外侧;患者从坐位转为站立行走时,通常会产生疼痛,需要屈髋走两步才能直立行走;仰卧位转侧卧位时,症状加重;走路比坐更容易诱发腰骶部的疼痛。但这个位置的疼痛更需要与髂胫束、臀小肌、骶髂关节错位等相鉴别。
对臀中肌激痛点治疗之前,要先对臀中肌进行评估。患者站立时,对姿势进行评估,通常骨盆会向健侧倾斜。臀中肌激痛点通常伴有阔筋膜张肌肌筋膜紧张。患者健侧卧位躺在床上,患侧屈髋90度,屈膝90度,患者大腿用力,向床面按压患侧膝部。如果膝盖不能碰到床面,则对臀中肌的评估结果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评估后,开始在臀部寻找臀中肌激痛点。连接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通常可以发现激痛点,在臀中肌肌肉中部也可以发现其他激痛点。一般可以找到三个。
找到激痛点后,在此处施以针刺,延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针,另外也可以施以按压的方式、让患者调整呼吸,吸气时按压,呼气时放松。
按压放松后,对臀中肌进行牵拉放松。患者健侧卧位躺在床上,拉伸臀中肌前束时,患髋轻度后伸后外展,同时治疗师施加阻力抵抗外展;拉伸臀中肌后束时,患髋前屈30度,内收,同时,治疗师施加阻力抵抗内收。
对臀中肌松解后,要对髋关节进行全范围的放松。然后对激痛点的位置进行湿热敷。不推荐对臀部进行搓揉,否则,第二天,疼痛会加重。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再次进行评估,如站立时骨盆的倾斜度,侧卧位时,膝盖能否碰到床面。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不断完善康复方案。
为了使治疗的效果更持久,治疗师要开运动处方,督促患者在家的运动锻炼,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臀中肌进行拉伸。
睡觉时侧卧位,膝间放枕头。
臀中肌與經絡穴位的關係
臀中肌經絡系統的關係:
足少阳胆经
臀中肌與經絡穴位的關係
1穴位名:居髎(JūliáoGB2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居髎是足少阳胆经、阳蹻脉的交会穴,居即居处,髎即骨隙,此穴居髋部陷处,故名居髎。
2标准定位
居髎穴位于臀区,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另说“在章门下同身寸之八寸三分,骼骨上”(《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从维道下行三寸,监骨上陷中”(《医宗金鉴》);“维道下二寸,后开五分,环跳前,横直环跳,相去三寸微高些”(《针灸集成》)。
3取法侧卧位,伸下腿、屈上腿、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之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4穴位解剖居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当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阔筋膜张肌以短腱起于髂前上棘,约在股骨中上三分之一处移行于髂胫束,束的下端止于胫骨外髁,该被阔筋膜包裹。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均由臀上神经和血管支配与供应。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臀中肌→臀小肌[1]。布有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通过。
5特异性阳跷、阳维、足少阳之交会穴。
6功效与作用舒筋活络,益肾强健。居髎穴有舒筋络、强腰膝、利膀胱的作用。
7主治病症
居髎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痛引腹、肩痛引胸、瘫痪痿弱、疝气、脚腿诸疾等。
其它治疗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痛,下腹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肾炎,膀胱炎;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白带多;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等。8刺灸法
刺法一般直刺1~2寸[1]。直刺1~1.5寸[3]。直刺或斜刺1.5~2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髋关节、臀部和腹外侧。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9配伍居髎配环跳、肾俞、委中,有舒筋活络,宣痹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痹痛。居髎配大敦,中极,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10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阳蹻、足少阳之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类经图翼》:主治肩引胸臂挛急不得举,腰引小腹痛。
吳大衛医生简历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针炙师、整骨医学博士出生于大连、海军军人家庭、祖辈数代行医辽东地区、吴式气化正骨自成一派。毕业于大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曾医院骨伤康复科,年之后来加拿大,学习西方整骨医学,现于多伦多开设专业颈椎病治疗中心,满医骨伤研究学院,对脊椎相关疾病有着独到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吴大卫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