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人正在犯的错吃完半个西瓜差点丢了命

夏天到啦,正是吃西瓜的时候,南昌人最喜欢的吃法大概就是切两半,放在冰箱里冰一段时间,然后拿勺挖着吃吧~~~但是,碰到大个的西瓜,很多人切开后一次吃不完,一般会盖上保鲜膜放在冰箱里,你知道吗?这种做法,其实很危险!!!

安徽的兰女士将半个西瓜在冰箱里放了两天,怕浪费,就拿出来吃。吃下西瓜后不久,就觉得有点发烧,怕冷,头晕心慌。第二天早上陷入昏迷。

兰女士后来竟然因为发热原因不明,发生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情危重被转到安医大二附院重症监护室。

医师介绍,兰女士是典型的感染性休克,原因很可能就出在她吃的那半个西瓜里——原来她吃的西瓜已经滋生大量细菌,细菌进入肠道后又跟着血液“跑”遍全身,侵入器官。

24日傍晚,一对姐妹被紧医院,浑身无力,神志不清。

据孩子的爷爷说,他们一家租住在嘉兴市解放街道菜花泾东区。出事那天下午,天很热,两个孙女就待在空调房里,大口吃着西瓜。一开始都好好的,可吃完才没一会儿,姐妹俩都哭了,还说肚子不舒服。再后来,两个孩子直接晕过去了。

“晕了大概有一两分钟,小的先醒了过来。”看到两个好好的孙女变成这样,爷爷吓坏了,赶紧把她们就近送到了解放街道卫生服务站,“那边的医生说孩子神志不清,怕耽误病情,医院。”

爷爷告诉记者,他怀疑是西瓜出了问题。“这西瓜是前一晚吃剩下的,放在冰箱里。”话虽这么说,可爷爷心里纳闷着呢。“之前也吃过隔夜西瓜,明明都没问题的啊。”

孩子的母亲也想不通,如果是因为吃坏了肚子,怎么会“没拉肚子也没吐,就是身上没力气”。

当天在急诊值班的儿科医生应勤分析:“从家长反映的情况看,姐妹俩身体不适,吃隔夜西瓜所致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原因。”

保鲜膜包西瓜,等于给细菌造了豪宅?

关于保鲜膜包西瓜繁衍细菌的说法,每到夏天总会广泛流传。不少养生爱好者纷纷疑惑,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郑州市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检测师先用清水冲洗刀具、菜板和西瓜,然后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将其中3份用保鲜膜封盖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另外3份则直接放入冰箱保鲜层(保鲜层的温度为5摄氏度)。

检测师将冰箱内的西瓜样品取出2份,在消毒室对样品取样进行检测。

冷藏4小时后→

得出结论是:

未封膜的样品内,每克细菌数量为10个;而封盖了保鲜膜的样品中,细菌数量为65个。

冷藏7小时后→没封盖保鲜膜的西瓜,细菌数量是每克75个;而封盖了保鲜膜的西瓜,细菌数量为每克90个。冷藏20小时后→

没封保鲜膜的西瓜,细菌数量为每克80个;而封了保鲜膜的西瓜中,细菌数量达每克个。

如果把实验数据整理成图表,也许会更直观一些:

实验证明,西瓜切开后封盖保鲜膜,确实对细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不至于细菌数量增加10倍那么夸张。

为什么盖了保鲜膜的西瓜会产生那么多细菌?

这是因为使用保鲜膜覆盖在切开的西瓜表面,可使西瓜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保存西瓜内部水分的同时,也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果细菌的毒性大,那么很少数量的细菌就能致病。对于毒性小的细菌,细菌的数量过于庞大,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还需注意,西瓜放进冰箱前可能已经受污染!

因为“西瓜盖上保鲜膜细菌增10倍”的传言,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表示,这都是保鲜膜的错,以后再也不用保鲜膜了!

实际上,细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两点,一是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二是食物的保存环境。切开的西瓜覆盖保鲜膜后菌落数更高,这不能仅仅看做是保鲜膜的问题,切西瓜的刀具以及砧板是否进行清洗、灭菌也是关键。

如果覆盖了保鲜膜的西瓜是放在0℃-4℃的冰箱里,这种环境是抑制细菌繁殖速度的,如果还有大量细菌存在,说明西瓜在放进冰箱前就已经被污染了。切西瓜的刀、装西瓜的袋子,都有可能导致西瓜放进冰箱前就具备了大量滋生细菌的条件。

如何才能优雅地吃西瓜?时间是关键!

1.请买新鲜西瓜

如果买来的西瓜原本就不新鲜,食用和保存就无从谈起了。鉴于储存时间上无法得知,所以尽量不要购买水果摊上已经切好盖上保鲜膜的西瓜。

2.保证刀具和砧板的卫生

切西瓜最好使用专门的切水果刀具,尽量不要和切肉切菜的刀具混用。保证刀具和砧板的卫生,切西瓜前先用热水清洗。

3.常温储存勿超过4小时

炎热的高温环境下,无论是完整的半块还是切成小块的西瓜,如果没有任何防护,6个小时内就会滋生细菌,所以最好现切现吃。

切开后的西瓜常温储存的时间勿超4小时,没吃完的尽早低温冷藏,并尽量保证完整。

4.冷藏不要超过24小时

盖上薄保鲜膜或直接放入冰箱冷藏西瓜放入冰箱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把冰箱里的西瓜拿出来吃时,可以先将表面约1厘米的部分切除。

5.慎重选择保鲜膜

保鲜膜的选择上也要慎重。如今市售的保鲜膜主要成份是聚乙烯(PE)、聚偏二氯乙烯(PVDC)和聚氯乙烯(PVC)。前两种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而聚氯乙烯的保鲜膜安全性较差,不建议购买。

夏天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

医生建议隔夜食物尽量别吃

几乎每年的5月到8月,医院感染科最忙的时候。其实,像吃了隔夜西瓜、隔夜菜、凉拌菜、生海鲜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在夏季比较多见。一方面是因为夏季高温食物腐烂起来快,另一方面苍蝇、蚊子多,传播细菌快。而所谓食源性疾病,通俗点说就是“病从口入”吃出来的病。食源性疾病一般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如果有这些症状,建议马上就医,因为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会有传染性。夏季饮食一要新鲜,二要烧熟烧透,三要清淡,隔夜饭菜要高温加热后再吃,牛奶也最好煮沸后食用,带皮的水果要清洗干净,不带皮的水果切开后最好放入密封的保鲜盒内。另外凉拌菜少吃,不卫生。

冰箱里到底有哪些病菌

冰箱里可能有哪些细菌呢?其实,冰箱里的细菌都是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带进去的,有些嗜低温细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温度环境下存活,低温顶多是令细菌繁殖速度放慢而已,并不能起到完全灭菌的作用。

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嗜冷性,主要来自于鸡蛋、肉类等农产品,0~4℃的环境往往只能抑制其生长,一旦将冰箱里的食物拿到常温下,这种细菌就开始滋生、繁衍、活跃起来。

志贺氏菌:来自于蔬果类,也叫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一旦急性感染这种细菌,经1~3天的潜伏后,会突然发病,有发热、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休克。

李斯特菌:也是一种嗜冷菌,在0~10℃的低温中可生长繁殖,最喜欢躲在喝了一半的牛奶里。夏天喜欢直接拿冷牛奶喝的人要注意了,最好热一下。感染了这种病菌后,病人会有发烧、怕冷、头痛等症状,病菌主要在血液里发作,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

耶尔森菌:同样嗜冷,在低温环境下反而开始繁殖,温度越低繁殖越快,主要来自于生猪肉,并通过接触污染到其他食物。感染该细菌的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小肠结肠炎,甚至还有败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阑尾炎、脑膜炎等病症。

来源:南昌新闻网综合长江日报、钱江晚报

别把什么东西都往冰箱里塞,也要定期也冰箱消消毒!

精彩新闻推荐

警惕!不玩手机和平板,9岁女孩近视度!因为学了这种乐器……

这五个人请立马离开南昌,现在!立刻!马上!

车被暴晒后,不用开空调,瞬间降低车内温度,超实用!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赞赏

长按







































什么地方看白颠疯好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zz/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