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阑尾切除术更是外科的常规手术。医院九病区,几乎每天均有阑尾切除手术
与往常一样,近来一位年仅15岁的小女孩因诊断“阑尾炎”在我科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正在家人翘首期盼她出院回归校园的时候,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来了,不是“阑尾炎”而是“阑尾类癌”。在谈“癌”色变的时代,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使得小女孩的父母根本不知所措。对于她父母而言,自己的女儿摊上“癌”这种疾病就像身上安装了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而导致身亡,同时癌症还意味着漫长的就医过程及高昂的治疗费用。而这一切对于一位花季少女来说是多么的残忍。小女孩父母茫然的看着病理结果,不停的喃喃自语“孩子也会患上癌症,这可怎么办?接下去该怎么治疗?”。幸运的是由于这个小女孩阑尾类癌的肿瘤直径为0.6cm,并且没有浸润转移,所以经我们科室讨论后决定不需要行二次扩大手术,只需要门诊定期复查随诊。这个治疗医院咨询专家结果相一致。对于小女孩来说,这也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
术前考虑阑尾炎但术后病理竟然是阑尾类癌,难道术前、术中就无法明确诊断吗?据外一科主任曹斌校副主任医师介绍:阑尾类癌是一种少见的嗜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少见,据相关报道发病率仅0.%,但在阑尾肿瘤中发病率超过其他肿瘤(阑尾粘液囊肿、阑尾癌等),占阑尾肿瘤的80%-90%。阑尾类癌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肿瘤一般生长在黏膜及黏膜下层,刺激浆膜下的神经末梢,或者因为癌肿自身阻塞阑尾腔,导致阑尾排空障碍而引发炎症,腹腔B超及腹部CT也仅能提示阑尾肿大,周围呈渗出性改变,这在临床上与急慢性阑尾炎是没有办法区分的,使得几乎没有术前明确诊断者。同时阑尾类癌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阑尾炎表现,伴有阑尾肿胀、化脓等,大部分阑尾类癌直径小于1厘米,肿瘤位置位于阑尾头端及体部,导致术中无法扪及阑尾有结节性增厚肿块或硬结,故术中也难以明确诊断。阑尾类癌一般均需术后病理确诊。由于阑尾类癌的恶性程度比较低,生长比较缓慢,转移率也比较低,故预后较好,据报道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术后是否需要二次扩大手术应结合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阑尾类癌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故术后一般不行放化疗。同时,曹主任指出:阑尾手术不可当做小手术,更加不能忽视阑尾其他疾病的诊断;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前一定要追问病理切片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