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nausea)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病因
恶心的病因1.反射性 多见于咽刺激、畏十二指肠疾病,其他胃肠外疾病如肝胆疾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青光眼等。 2.中枢性 (1)中枢神经疾病:中枢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等。 (2)药物毒性作用:如洋地黄、阿扑吗啡、吐根碱及其他化学药物等。 (3)代谢障碍、体内毒素的刺激、放射性损伤,如低钠m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妊娠呕吐、急性全身性感染等。 3.前庭障碍性 如迷路炎、梅尼埃病、晕动病、氨基糖苷类药物中毒等。 4.精神神经性 如胃神经官能症、癔病等。 常见疾病 (一)肾上腺功能减退 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衰弱、乏力、体重减轻、青铜色皮肤、低血压、脉搏细弱和不规律、眩晕、抑郁。 (二)炭疽病(胃肠型) 初发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发热,还包括进行性的腹痛、严重的血性腹泻及呕血。 (三)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在短暂的恶心后即出现腹痛,疼痛起初是位于上腹部或脐周模糊的不适感,然后迅速发展为右下腹严重的穿透性痛(McBurney征),其余相关症状包括腹强直及压痛、皮肤痛觉过敏、发热、便秘或腹泻、心动过速、食欲减退、中度的周身不适、腰大肌试验阳性(当检查者将手放置患者右侧膝部,让患者屈曲右侧大腿以抵抗时,腹部疼痛加重)及闭孔征阳性(向内侧转动右腿,同时腿部膝关节和臀部屈曲呈90度角,可以使闭孔内肌拉紧,引起腹部不适)。 (四)急性胆囊炎 该疾病恶心常伴随严重的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常在饭后发生。其他相关的症状包括轻度呕吐、胃肠胀气、腹部压痛及可能出现腹肌强直和腹胀、寒战、高热、出汗、墨菲(Murphy)征阳性。 (五)胆石症 该疾病通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出现恶心井伴随严重的右上腹或上腹疼痛。其他相关症状包括呕吐、腹部压痛和抵抗、腹胀、暖气、上腹烧灼感、心动过速、烦乱不安。胆总管堵塞常可导致黄疸、陶土色便、发热、寒战。 (六)肝硬化 肝硬化早期隐匿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或腹泻。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黄疸、肝脏肿大,伴随腹胀、蜘蛛痣、肝掌、严重瘙痒、皮肤干燥、腹壁浅表静脉曲张、肝病性口臭、精神改变,男性乳房增大及睾丸萎缩或女性月经紊乱。 (七)憩室炎 除恶心外,憩室炎还可引发间断性的痉挛性腹痛、便秘或腹泻、低热,可触及柔软的固定的包块。 (八)异位妊娠 该致命性疾病可出现恶心、呕吐、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育龄女性停经1~2个月后,应检查有无异位妊娠。 (九)电解质失衡 这种紊乱如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钙血症,通常会引起恶心和呕吐。其他反应包括心律失常、震颤、癫痫发作、食欲下降、周身不适和衰弱。 (十)大肠杆菌(:H7)感染 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稀水样或血性便、呕吐、发热、腹部痛性痉挛。在5岁以下儿童或老年人中,因红细胞破坏可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最终町导致急性肾衰。 (十一)胃癌 胃癌可导致不确定的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轻度恶心、食欲下降、上腹部不适、慢性消化不良、乏力、体重减轻、衰弱、呕血、黑便及排便习惯改变。 (十二)胃炎 恶心为该病常见症状。尤以进食酒精、阿司匹林、辛辣物、咖啡后为甚。呕吐物为黏液性或血性。伴上腹部痛、嗳气、发热、周身不适。 (十三)胃肠炎 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致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痛性痉挛、发热、周身不适、肠鸣音亢进、腹痛及压痛,亦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十四)心衰 该病尤其是右心衰竭可引发恶心、呕吐。其他相关症状包括心动过速、室性奔马律、明显乏力、呼吸困难、湿啰音、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腹水、使尿、收缩压增高。 (十五)肝炎 恶心是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还常伴呕吐、乏力、肌肉关节痛、头痛、食欲下降、畏光,早期也可出现咽炎、咳嗽及发热。 (十六)妊娠剧吐 在妊娠前3个月发生的持续性恶心、呕吐是该病的主要表现。早期呕吐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黏液和胆汁;晚期出现咖啡样物。相关症状包括体重减轻、脱水、头痛、谵妄。 (十七)感染 急性局部及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恶心。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 (十八)炎性肠病 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也可Ⅲ现恶心、呕吐、腹痛及食欲减退。 (十九)肠梗阻 恶心是常见症状,尤常见于高位小肠梗阻。呕吐物为胆汁或粪渣。腹痛常为节段性绞痛,可发展至严重持续性疼痛,伴肠纹窄。在大肠梗阻早期和小肠梗阻晚期易出现便秘。顽固性便秘是完全性肠梗阻的一个信号,在部分性肠梗阻中,肠鸣音亢进,在完全性肠梗阻中,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常有腹胀及压痛。可能伴随有肠蠕动波,并触及腹部包块。 (二十)肠易激综合征 该症可出现恶心、消化不良、腹胀。尤其是在精神压力增加的时候。其他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及压痛。接揉腹部后可缓解。腹泻与便秘或肠功能正常交替出现,可出现粪便量少,伴有黏液及排便不尽感。 (二十一)迷路炎 这种急性内耳炎症常出现恶心和呕吐,非常典型的症状包括严重眩晕、进行性听力丧失、眼震、耳鸣及可能出现耳漏。 (二十二)乳糖不耐受 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腹泻、痛性痉挛、腹胀、排气,多发于进食后。症状轻重因人而异。 (二十三)李斯特菌病 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肌痛及脾痛。如感染侵及神经系统。可以引起脑膜炎,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头痛、颈项强直、意识水平改变。 (二十四)梅尼埃病 该疾病可引发突发短暂且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出汗、眼震,还可引起听力丧失和耳部胀闷。 (二十五)肠系膜动脉缺血 该病常引起恶心,呕吐,可伴有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尤其在餐后。其他症状包括腹泻或便秘、腹部触痛和胀气、厌食、体重减轻、腹部杂音。 (二十六)肠系膜静脉血栓 隐匿型及急性肠系膜血栓均可以恶心、呕吐、腹痛为起病症状,还可出现腹泻、便秘、腹胀、呕血和黑便。 (二十七)代谢性酸中毒 该类酸碱平衡失调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深大呼吸和意识水平降低。 (二十八)偏头痛 在前驱期可发生恶心、呕吐,伴随畏光、闪光感。对吵闹及明亮环境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部分的视觉缺损,嘴屑、面部、手麻痹。 (二十九)晕车 在运动或有节律的活动巾出现恶心及呕吐,也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出汗、唾液分泌过多和呼吸困难。 (三十)心肌梗死 可发生恶心、呕吐,但是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严重的胸骨后疼痛,可放射至左臂、下颌或颈部。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皮肤潮湿、出汗、血压改变、心律失常。 (三十一)Norovirus病毒感染 急性胃肠炎通常由Norovirus病毒感染所致,可引起恶心。经常伴有呕吐,腹污、腹痛和腹部痉挛。少见情况下可以出现低热、头痛、寒战、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病毒常存在于粪便及呕吐物中,通过食物及饮水传播。病程较短,健康人24~60小时即可恢复。 (三十二)胰腺炎(急性) 恶心常伴有呕吐是胰腺炎的早期表现。其他相关表现包括上腹部或左上腹出现持续性副痛,可向背部放射;腹部触痛和腹强直;食欲减退;肠鸣音减弱;在严重病例中可出现心动过速、烦躁不安、血压降低、花斑样皮肤、四肢湿冷。 (三十三)消化性溃疡 这种疾病导致恶心,呕吐发生常伴随尖锐的上腹部灼烧痛。尤其当空腹时或饮酒、饮咖啡、服用阿司匹林后明显,通过进食或服用抑酸剂或抑制分泌的药物后可缓解症状。有时还可产生呕血及黑便。 (三十四)腹膜炎 恶心、呕吐常伴随腹部感染部位剧烈疼痛。其他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动过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胀、腹强直、腹部压痛(包括反跳痛)、闭孔征阳性和闭孔肌无力、皮肤苍白、发冷,出汗、低血压、呼吸变浅、呃逆。 (三十五)先兆子痫 恶心、呕吐常发生于孕期.同时伴有体重增加、上腹部疼痛、少尿、严重的前额疼痛、反射亢进及复视或视物模糊。典型的诊断三联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 (三十六)Q型热病 其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寒战、严重的头痛、全身不适、胸痛。发热可持续超过2周,严重的患者可有肝炎及肺炎产生。 (三十七)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尿毒症及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可引起恶心。 (三十八)横纹肌溶解 其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肌无力或疼痛、发热、全身不适、深色尿。在肾脏试图将肌红蛋白从血液中过滤出去的过程中.可引起肾脏结构梗阻和损伤,从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一最常见井发症的出现。 (三十九)甲亢 在这种疾病中恶心、呕吐可伴随其他典型症状,如严重的焦虑、怕热、尽管食欲增加但体重减轻、出汗、腹泻、震颤、心动过速及心悸。其他症状包括眼球突出、室性或房性奔马律、甲状腺肿大。 (四十)斑疹伤寒 突然发作的恶心、呕吐、发热及寒战伴随初期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
诊断
恶心的诊断1.询问病史 (1)一般信息:性别、年龄以及职业。对于孕妇的呕吐首先要想到早孕反应。 (2)家族史和既往史:应简单了解一下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中毒史以及类似发作史,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例如对于怀孕患者首先考虑早孕反应;有类似发作史的注意其缓解方法;原有手术史的应注意有无黏连性肠梗阻可能;糖尿病患者不规则用药容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出现呕吐;高血压患者无规则用药易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导致呕吐等;有近期用药应注意该药物是否会引起呕吐;如果有中毒史首先考虑是否由中毒引起,因为大多数毒物可引起呕叶。 (3)病情发展:包括恶心、呕吐的起病时间、性质、伴随症状等。 1)起病时间:早孕反应多存晨间出现;慢性咽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多在刷牙时出现;幽门梗阻患者多在夜间出现呕吐。 2)呕吐性质:食物中毒表现为突然起病、集体发病;幽门梗阻患者的呕吐物有腐臭,为隔宿食物;十二指肠以下梗阻患者的呕吐物中舍胆汁多;小肠低位梗阻的呕吐物有粪臭;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为大量喷射性。 3)呕吐发展速度: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胸患者往往起病很急,而肺炎、食管炎、肿瘤等往往起病较缓、时间较长。 4)伴随症状:不伴恶心多为精神性或颅压增高;伴腹痛多与急腹症有关,注意消化系统疾病;伴腹泻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或急性中毒;伴头痛常见于偏头痛、青光眼、颅内高压、鼻窦炎等:伴眩晕可见丁迷路炎、梅尼埃综台征、颈椎病等;伴发热、黄疸可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用来评估患者的生命状态,神志、瞳孔用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神志、瞳孔不正常的应快速进行抢救,进入危重急诊处理程序。 (2)一般检查:主要检查面色、唇色、出汗、皮疹情况和患者身上的气味。恶心、呕吐患者往往有面色苍白、显性出汀等迷走神经兴奋体征。如果呕吐患者出现皮疹首先考虑是山过敏引起的。中毒患者多有相应的气味,应予注意。 (3)专科检查:恶心、呕吐的病因涉及全身各个脏器,但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当患者有腹部不适时进行腹部检查,伴有头痛必须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1)腹部的检查:包括视、触、叩、听诊,主要内容应从简从重点,主要观察腹郝有无膨隆、胃肠蠕动波、有无压痛并明确压痛部位、有无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检查、肠鸣音听诊等。 2)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四肢肌力、肌张力的检查,如果神经系统体征阳性往往考虑颅脑疾病。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以明确患者有无感染,也可以对血液病进行筛查。 (2)电解质:呕吐患者必做的检查,明确患者呕吐后有无电解质紊乱。 (3)头颅CT: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进行头颅CT或MRI的检查。 (4)脑脊液检查:考虑脑膜炎的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 (5)大便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大便的感染和出血,尤其伴有腹泻时必做该检查。 (6)胃镜:怀疑患者有食管及胃的疾病时应进行胃镜检查。 (7)彩超:伴有腹痛考虑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肾结石、急性阑尾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时,应行彩超检查以明确。 (8)血糖:可以直接诊断糖尿病,因为糖尿病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呕吐。 (9)尿常规:了解尿中有无酮体及糖,有助于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 (10)心电图检查:该项检查可对心肌梗死发心律失常进行筛查,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病理性Q波和S-T段弓背向上,而心律失常患者则有各种心律失常相应的心电图表现。 4.初步诊断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对恶心、呕吐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系统疾病来考虑。 (1)消化系统疾病。 1)咽炎:刷牙时可出现干呕,伴有咽痒、咽部异物感等,体榆可见咽部充血等表现。 2)反流性食道炎:有食管烧灼感及长期的胸骨中段压痛,吞钡检查或胃镜检查可予明确。 3)胃炎:病史时间较长,呕吐与进食有关,伴有腹痛,胃镜可明确。 4)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肾结石、肠梗阻、腹膜炎:伴有腹痛,有明确的腹部压痛点,腹膜炎则有腹膜刺激征。B超检查可明确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肾结石的诊断。腹部平片可明确肠梗阻。 5)急性肝炎:伴有肝区不适、乏力等,乙肝三系及肝功能检查可明确。 (2)中枢性疾病:呕吐往往为喷射性的,有神经系统体征。颅脑CT、MRI或脑脊液检查可以明确,主要包括有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等。 (3)前庭系统疾病:呕吐较为剧烈.伴有眩晕、视物旋转、眼球震颤、出汗、耳鸣等。 (4)心血管疾病: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诊断,疾病主要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5)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妊娠、药物等均可引起呕吐,伴有相应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6)神绎官能症:伴有情绪激动及类似发作史,而无其他的阳性体征。
治疗
恶心的治疗明确诊断后进行以下处理。 (1)一般处理:保持安静休息,饮食上要注意给予易消化软食或流质。 (2)对因治疗:针对原发的疾病进行治疗。如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补液和降糖治疗;对感染性疾病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心肌梗死先予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口服后收住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溶栓治疗;中毒者给予相应的解毒治疗等。 (3)对症治疗:首先是止吐治疗,如应用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等药物,以及其他伴随症状的对症治疗。但应注意如果患者病因尚未明确,有些症状不能强行予以制止,如腹痛病因不明时不应给予麻醉类止痛药物。 (4)必要时待初步处理。患者病情略稳定后,转人病房进一步治疗。
预防
恶心的预防一、预防 饭后恶心时,首先,可吃点苏打饼干或酸的蜜饯,或选择冷的或温的食物来取代热的食物。避免太咸的、太油腻的和太甜的食物。其次,要远离令自己不适的味道、视觉和声音,摄取新鲜的空气。第三,缓慢的散步也可以减缓恶心感,或是在恶心的时候选择睡上一觉。但要注重的是:假如恶心时间较久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时,应及早看医生。 二、饮食 宜: 1.宜吃止吐的食物; 2.宜吃碱性的食物; 3.宜吃保护胃粘膜的食物。 忌: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韭菜、大蒜; 2.忌吃产气的食物:如洋葱、红薯、芋头、土豆; 3.忌吃酸性的食物:如奶酪、蛋黄。
右下点赞?、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