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一生恩师袁伟民83岁高龄看着依旧年轻

从运动员到主教练,再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这个名字,注定让人难以忘记,这三个字好像和辉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被国人记住。

年,19岁的袁伟民从没想过自己会被排球队给看中,更没料到自己会成为郎平一生恩师,在此之前,袁伟民甚至没有接触过排球。

从门外汉到国家队年8月1日,年轻的袁伟民坐上前往南京的列车,窗外每一处的风景都吸引着他,让这位年轻人暂时忘记了心中的忐忑。

前不久,袁伟民从江苏省苏州市高级中学毕业。

袁伟民被排球队看上,是一件阴差阳错的事情的,因为他最开始是想报考空军学院的。

可惜的是,袁伟民的身体指标没能够达到空军学院的要求,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江苏男排。

没想到,这一次就被选中了,在此之前,袁伟民从来没有打过排球。

袁伟民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江苏男排看上。

19岁的他身高厘米,在排球队里根本算不上高个子,这样的身高,打球也不会占优势。

但是选中袁伟民的教练张然却并不这样认为,张然看中袁伟民不是看中他的身高和经验,而是看中了袁伟民的其他的优势。

张然说:“在20多位候选人当中袁伟民身高技术都没有优势,但是他接受能力强,灵敏性好,身体素质也不错,而且最重要的是态度认真、很听话。”

“听话”、“接受力强”这两个优点,让袁伟民走进了江苏男排的门,从一位普通高中毕业生变成了一名运动员。

而“灵敏性好”、“接受力强”等优点,则和袁伟民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袁伟民出生在苏州近郊的一个菜农家中,家里兄弟姐妹总共六个,袁伟民是最小的一个。

父母亲因为要养家糊口,总是无暇顾及孩子,袁伟民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自己照顾好自己。

江南水乡,水陆相连,袁伟民常常走街串巷,没少闯祸。

作为家里的老幺,他很少受到父母的责罚,渐渐地,袁伟民练就了一副到哪儿都不怕的胆气。

在江苏男排的几年,是袁伟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当年江苏男排作为江苏历史上第一支排球队,训练条件十分艰苦。

运动员训练的地方是用煤渣铺成的,每次训练都弄得一身灰,满脸黑。

运动员的住宿条件更加朴素,困了就直接在体育馆看台下睡觉。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刚刚接触排球的袁伟民却没有打过一次退堂鼓。

每次训练,袁伟民都十分投入。

袁伟民爱出汗,每次训练课结束,袁伟民都大汗淋漓,全身湿透,就连鞋子也被汗水打湿。

教练分配的训练任务,袁伟民都认真完成,从不跟教练讨价还价。

袁伟民的刻苦训练都被教练看在眼里,张然说:“师徒几年,袁伟民每次都很听话,我从来没有训过他。”

刻苦训练没有辜负袁伟民,袁伟民从对排球陌生到熟悉,从场外的替补队员逐渐成长为江苏队的主力队员、中坚力量。

年,袁伟民被国家队选中,离开江苏前往北京,开启他排球生涯上的新征程。

不苟言笑的魔鬼教练袁伟民在女排教练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八年,前三年都是平平无奇,没什么突出的成就。

一直到第四年,袁伟民的执教成果才慢慢显现出来。

从此之后,中国女排的成就好像洪水爆发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在国家队打了十四年球之后,袁伟民决定退役。

退役后的袁伟民没有和大多数队友一样回到原来的省队,而是选择留在了国家队。

说来也巧,袁伟民准备退役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国家队女排重新组建队伍,急需教练组人员。

袁伟民当运动员的时候担任的是二传的位置,同时他本人也是整个国家队男排的核心人物,担任过男排队长。

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袁伟民被任命为这支新组建队伍的主教练。袁伟民一下子从运动员变成了主教练,这个速度震惊了很多人。

看上去,他是一步升迁到了主教练的位置,实际上,其中艰辛只有袁伟民自己知道。

女排的基础很差,排名在世界前十名之外,很难跻身世界一流排球水平。

随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国人越来越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体育舞台上看到中国三大球的身影。

作为主教练,袁伟民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运动员出身的袁伟民清楚,运动员要想出成绩必须要练。

没有汗水,何来成绩?

袁伟民先是吸取了日本著名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法”,加强对女排的训练量,后来袁伟民又找来男排队员和女队打对抗。

在袁伟民的不断努力之下,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终于有了起色。

年12月5日,中国女排不负众望,顶住压力,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国际性赛事冠军。

亚洲锦标赛之后,中国女排又接连夺冠。

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凭借着七战全胜的成绩,拿下了中国人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中国女排的成功,毫无疑问是离不开恩师袁伟民的。但是每当谈起谈起中国女排的时候,袁伟民说得最多的反而不是荣誉,而是女排姑娘们。

排球场上,袁伟民是“不会笑的魔鬼教练”,眼睛里只有训练,哪怕是队员裤子都磨烂了也不喊停。

可是到了场下,袁伟民又变成了和蔼可亲的大家长。

女排姑娘们都比袁伟民小得多,却常常没大没小地和这位主教练开玩笑,不仅会模仿袁伟民说话时的语气神情,还给他起外号,叫袁伟民“老兔子”。

而这些,袁伟民从不在意。袁伟民说:“有时姑娘们玩笑开过了头,我也不计较,队员们够辛苦的,我又常常‘为难’她们,让她们乐一乐,也可以嘛”。

尽管女排在袁伟民的执教下成绩有了不小的突破,但是比赛场上总是变化莫测的。

年,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预赛中,中国女排直接被老对手美国女排“剃了光头”,看台上一阵唏嘘的声音。

这对于风头正盛的中国女排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女排姑娘们的心情异常低落。

袁伟民看着低落迷茫的队员们,说不出话来。

比赛输球,主教练比队员更加难受,背负的压力更大。可是,袁伟民却不能将这些负面的情绪传给正在比赛的队员们。

作为主教练,袁伟民必须时刻保持冷静,观察场上的队员的一举一动。

袁伟民示意队员围拢过来,对她们说:“大家把头抬起来,有泪往肚子里咽,不能哭。哭,不是中国人的形象。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我们要笑着走出球场。”

不服输却也输得起,这一直是袁伟民执教女排的重要理念。

不论输球还是赢球,袁伟民总是能保持一种风度,赢了不激动,输了也不消沉。

在这场比赛的赛后采访中,袁伟民从容地说:“一场球输给你,我认了。但是,说冠军就是你的了,我还不服哩!"

在回去的大轿车上,输球的女排队员们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坐满人的大轿车上却安静的出奇。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一阵歌声,声音很轻曲调却很清楚,那是袁伟民在唱歌。

车内郁闷的气氛被轻柔的歌声打破,袁伟民开始找女排姑娘们的谈话。

从孙晋芳到张蓉芳,再到郎平,陈亚琼……每一个队员,袁伟民都要找她们进行谈话。

在和第七个队员周晓兰交谈完之时,袁伟民因为体力不支,从而被迫放弃谈话,而这时他已经说了五个多小时的话了。

袁伟民的操劳被女排姑娘们看在眼里,他疲惫的样子比任何批评更加有效。女排队员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凭借着默契配合,战胜东道主秘鲁队,拿下第九届排球世界锦标赛的冠军。

袁伟民可以说,是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当女排主教练的那段时间,排球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袁伟民很少回家,就连过春节也在队里。在袁伟民的脑海中,早就没有了放假的概念,留下的只有训练的时间表。因为工作,袁伟民错过了儿子成长中的很多重要时刻。

有一次,袁粒因为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袁伟民也因为女排有训练课没有陪在儿子身边。

袁粒出院的时候,袁伟民还是选择在中午女排队员休息的时间去接的,下午训练课开始五分钟前又准时出现在了女排训练场。

郎平还因此跟袁伟民开玩笑,说:“袁指导您真行,去医院接儿子就像上邮局取包裹,取回来往家里一放就完事了。”

为官二十年走上仕途,让袁伟民走上了人生的新高度,也让自己陷入了不小的争议当中。

虽然现在看来,运动员在退役之后走上仕途只是退役后的出路的一种,可是在当时还很少见。

袁伟民的仕途几起几落,几经波折,不过最后尘埃落定,袁伟民在即将退休的年纪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他也因此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运动员出身的省部级官员。

悉尼奥运会,刚刚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袁伟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中国代表队第一次站在了金牌榜前三的位置,这引起国内外媒体的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ss/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