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雨湿重,热气盛,消化系统疾患就偏多,比如肝炎、肠胃炎。
有个农民,夏天吃狗肉后,几天都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后来皮肤发黄、面黄、目黄、小便黄,在医院诊断为黄疸,急急输液治疗,用茵栀黄注射液,连输三天,症状没有缓解,周身乏力,胃口不振,舌苔腻,脉濡缓。
按道理一派清热的药,应该能将黄疸迅速拿下。
病人又找乡村郎中。乡村郎中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用茵陈五苓散,以除湿为主,利尿退黄,黄疸症状稍减,吃了一周药,没那么深黄了,但是淡黄的色彩始终不退,胃口不好,不想吃任何油腻的东西。
后来这病人又找到江老师。江老师说,常规的治黄疸思路在你身上都用过了,既清热也利湿,还消炎利胆,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呢?
我们看了下病历上记录的方子,发现挺对路的。江老师说,用药物久攻不下的疾病,而辨证又没有太大差错的话,必定是身体体虚,免疫力不足。
谁知江老师就开了个理中汤。大家都不解,用理中汤治黄疸,哪有古籍记载?黄疸不是肝胆问题吗?不是炎症发热吗?怎么治到脾胃去,而且还用温运之法?
江老师笑笑说,黄元御《四圣心源》里讲,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也就是说,脾胃升降条达,那么肝胆就不会瘀滞,脾胃一塌糊涂,肝胆气机就会紊乱。
按正常是要疏利肝胆,清热利湿,这是黄疸急性期的治疗思路,但疾病转为慢性,慢性就要调理脏腑功能,不应该狂轰滥炸,驱逐病邪。遂用理中汤,理脾气。而且病人面色由鲜黄变为暗黄,脉象濡弱,舌苔偏腻,已经是脾虚力弱之象,纳谷便差。
这病人服完五剂药,脸黄首先退掉,胃口变佳,精神变好,再吃五剂药,黄疸基本消退,恢复健康。
可见治病有时不能局限于常规治法,不能认为这个病一定要利湿清热,如果正气不足,脾胃功能不运化,越利湿越清热,脾胃越虚,疾病越缠绵。那该怎么办?
还是要回归到脏腑辨证,治病求本。就像江老师时常用阳和汤治疗慢性乳腺炎,用仙方活命饮治疗顽固痤疮一样,这都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灵活辨证。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千斤顶与黄芪(治虚劳所致颈椎病)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瘀血咳嗽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不完全肠梗阻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小青龙汤治感冒后咳嗽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下棋昏倒的老人(治中风)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阴盛格阳与真寒假热(治高烧不退)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黄芪息大风(治腿抖不宁腿)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一味吴茱萸治小儿口角流涎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声音嘶哑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口干舌燥与虎头蛇尾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口干舌燥与虎头蛇尾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天然绿色疗法-芦荟美容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天然绿色疗法-鱼腥草治肺痈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天然绿色疗法-马齿苋治热痢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天然绿色疗法-蒲公英治乳痈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阑尾炎三药
连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小茴香治小儿疝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