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暑湿当令,湿邪最易损伤脾胃,所以中医有脾病起于长夏的说法。而对于本来身体就比较虚弱,尤其是脾虚的人一到夏季就会出现低热、身体倦怠、乏力、精神委靡、食欲不振等症状,暑期过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临床称为“疰夏”,俗称“苦夏”。
脾五行属土,土克水,在夏季水湿过盛之时最容易导致脾病,加之抗洪救灾,饮食无时,劳倦过度都加重脾胃虚损,中气不足。
不吃或少吃油炸及过于油腻的食物,少食生冷,尤其对儿童要严格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更不要喝冰冻饮料。可以各种粥为晚餐,如荷叶粥、赤小豆薏米粥、*芪粥等作为食疗,起到益气健脾、清暑利湿的作用。
脾主大腹,脾与腹部的关系密切,不论是贪凉阴冷湿从口入,还是顶风冒雨、夜卧露腹,湿从外受,都会损伤脾阳,导致大腹胀痛。肚脐位居大腹中央,名曰神阙穴。神阙为胎儿先天气血的来源,是真神往来之门户,故神阙又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神阙内通五脏,外达四旁,属任脉、冲脉之会,向后正对命门,为人身气机之枢纽。防治湿邪困脾,必须重视护脐。
睡卧须盖腹
天气炎热,很多人室内经常开着电扇或空调,晚上睡觉时也不停止。如果睡觉不盖被子,室内气温过低,或外风直吹肚脐,很容易导致腹部受寒,引起胃肠痉挛,疼痛不已,甚至发热,上吐下泻。所以建议每晚睡眠时,都要用一小毯或薄被覆盖腹部,不要使电扇风直吹腹部、头部,以免受寒。
另外要注意保持夏季床褥干燥,睡眠时不要俯卧位,以防湿从下受。
急痛必灸脐
一旦发生寒湿困脾,腹中绞痛,可先尝试使用艾条温灸肚脐,并做顺时针回旋手法。或自取干艾叶一把,在手心内搓成绒状,吹掉粉尘,捏成圆锥形艾炷,在肚脐处做隔姜片灸。如果是胃肠痉挛,常在数分钟内缓解症状。或用风湿膏药、暖脐膏外贴肚脐,也有止痛之效。若是艾灸后疼痛缓解不明显,需要考虑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阑尾炎等病,医院就诊。
善用暖脐膏
暑湿之际常用暖脐膏贴肚脐,常有散寒止痛,祛湿健脾之效。市场上有很多暖脐膏,成分大都是丁香、肉桂、大茴香等药物,均可使用。若是购买不便,可以自己制作简易暖脐膏。可用艾叶、高良姜、丁香、肉桂各30克,共研细面,每取一撮,蜂蜜适量,丸成球状,贴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换。对素体脾虚胃弱之人,或余湿留滞的人,每日贴之,能预防湿邪困脾和促进脾虚的康复。
中药热透疗法,采用肠胃类中药增效垫和风湿类中药增效垫,结合肾功能类中药增效垫,它选用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健脾燥湿等作用的几十味名贵中草药,经过提纯磁化处理,再配合多功能治疗仪的电、磁、远红外等作用。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敷贴,达到治疗疾病祛除体内湿气的目的。
中药热透疗法主要适用于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肌纤维组织炎、软组织挫伤、腰肌劳损、肌肉酸痛、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痛、类风湿、前列腺炎、颈椎病的治疗;可用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急慢性支气管炎、痔疮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可用于肠胃功能紊乱、痛经等妇科疾病的保健和预防。亚健康状态如怕冷、乏力、失眠、过敏等症状明显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