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成乙肝肝衰竭大户,树兰人工肝治疗中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早上7点多,树兰(杭州)医院李氏人工肝治疗中心,三台人工肝治疗仪早早地就已经开始运行了,屏幕上显示着机器运行的各种数据,患者徐大伯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在看手机,他告诉小编,自己是一名肝移植术后患者,做完肝移植已经14年,由于最近出现了皮肤发黄、小便发黄等现象。来院检查后发现有排异现象。为了治疗排异和高黄疸,接受人工肝的治疗。

李氏人工肝治疗中心护理负责人陈月美告诉小编,这段时间来做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特别多,仅7月份就做了台,常常是5~6台同时进行,每一台治疗时间都在7~8小时左右,最多的一天做了7台治疗。

陈月美从年开始就跟随李兰娟院士进行人工肝治疗,在33年的工作中观察到,以前都是慢乙肝急性发作引起的肝衰竭,近些年,药物性肝损伤比如抗结核药,化疗药物,中草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占的比例逐步增高。

李氏人工肝

由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领衔创建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显著降低了肝衰竭的病死率,并被国际医学界认为:“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新途径”。

人工肝治疗的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借助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或生物反应装置,清除因肝衰竭产生或蓄积的各种有害物质,补充肝脏合成或代谢的蛋白质等必需物质,改善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内环境,暂时辅助或替代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使肝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李氏人工肝治疗使得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由过去的88.1%显著下降到21.1%,慢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由84.6%显著下降到56.6%,创造了肝衰竭治疗的奇迹。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目前已经在全国数百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治疗肝衰竭10余万例次。

李兰娟院士在人工肝治疗中心查房

肝衰竭及治疗方案

肝衰竭是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肝毒性物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肝衰竭多起病凶险,治疗难度高,预后较差。

肝衰竭发病人群中,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方面以青状年为主。

目前肝衰竭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强调早诊断、早治疗,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尽量延缓病情加重,积极防治并发症。

肝衰竭診断明确后,一般都会住院治疗,为了动态评估病情,医护人员会安排密切的检查、监护,并给予多项综合治疗。肝衰竭的治疗主要分为内科综合治疗、李氏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肝移植。

李氏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各期慢加急性肝衰竭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临床病死率。针对部分慢加急性肝衰竭晩期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在术前采取李氏人工肝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前肝功能、延长移植等等待时间,为肝移植的成功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李氏人工肝治疗的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介于20%~40%的患者为宜。

晚期肝衰竭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应权衡利弊,慎重进行治疗。

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及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病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科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

现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树兰医疗发起人。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还担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计划技术副总师,“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现场研究”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卫计委第一届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主席(4thIHMC),国际血液净化学会(ISFA)理事,浙江省医学会会长,《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浙江医学》主编等学术职务。

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3项。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36部。发表论文余篇,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年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年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等。

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对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有重大突破性贡献。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感染科

高海女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一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得者,第二届国之名医青年新锐称号获得者,长期从事临床传染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至今已在NewEnglJMed、CID、IJID以及WJG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总影响因子超过80,他引次数超过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1项,美国NIH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基金2项。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研究生教材《感染病学》第二版、第三版,本科生教材《传染病学》第8版数字教材秘书;担任《中华传染病学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病分会委员以及秘书。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12/42。

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病;各种疑难肝病以及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

感染科

朱梦飞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4年。现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氏人工肝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热带病寄生虫病病学会青年委员,浙江省AIDS学组成员。

先后工作学习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医院、医院、美国克立夫兰医学中心消化病学院、医院、医院。

主攻方向:李氏人工肝治疗技术,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IDS及相关发症诊治。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医学论文达20余篇。

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各种原因脂肪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的诊治,尤其擅长肝衰竭的李氏人工肝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感染科

盛国平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国际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医疗事业部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秘书,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生集团分会常委,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曾经医院副院长,医院执行副院长。

8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师从李兰娟院士。曾在浙江大医院工作9年,参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实践,各类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以及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并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国家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专项子课题、浙江省创新团队子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医院,担任医务部副主任、感染科副主任,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微生态影响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子课题《肠道微生态变化与肠-肝轴衰老的关系与机制研究》和《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关键技术研究》子任务《重要院内感染耐药菌临床防控技术研究》。

擅长:各类肝病及各类发热性疾病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陈月美

李氏人工肝治疗中心护理负责人

从事护理专业40余年,其中,从事人工肝技术治疗操作30余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并培养了上千名的人工肝专职人员。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ss/4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