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

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m.39.net/pf/a_4330821.html

静脉炎

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疼痛肿胀等。

01

静脉炎形成原因

血液经静脉流动,经过血管损伤部位,血小板汇聚于损伤部位,血小板汇聚形成血栓的头部并黏附形成突起,血管损伤不能修复,血管壁弹性功能不良,突起状逐渐加大黏附与血管壁形成血栓。

02

静脉炎分类

浅静脉炎:发生于浅组静脉,多见于四肢浅静

脉和腹壁浅静脉。

深静脉炎:发生于深静脉,多见于下肢和骨盆

内静脉,上腔和下腔静脉也可发

生,临床较少见。

按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程度,将静脉炎分为3度

03

输液相关性静脉炎

1.输液物质引起的静脉炎:输液物质导致血液PH值改变,干扰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引起炎症;输液物质浓度高,输入血浆后造成血浆内渗透压升高。血液从周围细胞吸水,造成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2.机械刺激引起的静脉炎:输液时针管长期穿刺同一个地方,或者输液塑料管在血管内长时间留置,可损伤静脉血管引起静脉炎。

3.输液速度及各种微粒因素的影响:输液速度过快或化疗等药物刺激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1和E2,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加强;抗癌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引起的静脉炎多为坏死型。

04

浅静脉炎---护理及治疗

针对血管疾病因循环受损所导致的组织缺血这一共同特点,护理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循环,减少组织缺血或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是解除因缺血造成的疼痛及预防组织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的溃疡和坏疽等。

1.组织灌注不足

护理目标:增加组织灌注量,减轻临床症状。护理措施主要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避免血管痉挛和保护患肢等。

2.静脉回流障碍

护理目标:减轻患肢水肿。为达到减少静脉淤滞,促进静脉回流及减少患肢水肿的目的。

3.改善疼痛症状

护理目标:疼痛减轻或缓解。主要护理措施:促进周围循环,增加组织灌注量和促进静脉回流是解决疼痛的根本措施。

4.皮肤护理

护理目标:保证组织的完整性,防止出现坏死等症状,错失:清洁,无破损进行皮肤保湿滋润。

05

喜辽妥的四重药理作用

持续保湿

抗炎、减轻充血、消肿

促进组织再生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抗血栓

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喜辽妥涂敷可有效降低小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喜辽妥乳膏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喜辽妥在治疗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中安全、简便、省时、高效。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ss/4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