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致敬,道德实践的榜样刘盛兰孔

一座“好人之城”的温暖力量

深秋时节的烟台,色彩绚丽的不仅仅是城市风景,更有沁人心脾的道德建设。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刘盛兰、孔德娟、王菁、李红新等一批普通烟台百姓的名字镌刻在了时代的道德丰碑上。这是一名名普通百姓道德信仰的充分展现,但更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好人之城”的温暖力量。

13日、14日,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和山东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分别召开,由我市推荐的刘盛兰、孔德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两人同时与王菁、李红新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安立盛、盖春燕、李冬、任吉宏、曲冠云、郑忠燕等6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至此,我市已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27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一组好人群像镌刻出烟台品格。

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是我国道德领域最高殊荣,共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奖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于年4月启动,历时半年,按照群众广泛推荐、层层遴选审核、社会公示监督以及万名公众代表和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共评出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名提名奖获得者。授奖仪式于1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

我省有10名候选人入围道德模范候选人,其中我市刘盛兰、孔德娟分别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和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

“手拿请柬、胸带出席证,步入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我非常感动又十分幸福,泪水模糊了双眼。”记者14日连线孔德娟,她仍然激动不已,“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一个普通百姓如此高的礼遇,我想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道德力量的无比尊崇和最高褒奖。”家住芝罘区奇山街道奇中社区的孔德娟,32年来用坚强母爱为脑瘫儿子撑起一片温暖天空,抚养儿子成为一个善良阳光、心智健全的孩子,并和儿子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把温暖、乐观传递给更多人。

来自招远市蚕庄镇的刘盛兰老人因身体原因,未能赴北京参加授奖仪式。躺在招远市轮胎西区敬老院静养的他,听到这一消息后坦然一笑。他说:“哎呀,我就是干了点小事,夸得太大了。”93岁高龄的他,用晚年的余热温暖寒门学子。19年来,他靠“捡破烂”先后捐出10余万元,资助余名学子完成求学路。

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在烟台这样一座好人之城,从不缺乏榜样的力量。在14日下午举行的山东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刘盛兰、孔德娟还与王菁、李红新等四人同获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安立盛等6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医院的“最美女护士”王菁,回家途中勇救车祸重伤小伙后默默离开现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烟台大爱。烟台供电公司李红新开创全国等电位带电作业先河,成为“全国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第一人”,在最危险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敬的爱岗敬业之歌。

孔德娟

  年2月出生的孔德娟,是芝罘区奇山街道奇中社区居民。她用坚强母爱为脑瘫儿子撑起一片温暖天空,抚养儿子成为一个善良阳光、心智健全的孩子;和儿子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把温暖、乐观传递给更多人。

  年,26岁的孔德娟妊娠患合并急性阑尾炎,儿子出生后患小脑萎缩,语言功能障碍,四肢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丈夫又和她离了婚。绝望的孔德娟试图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重生后的她,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孩子抚养成人。   为了攒钱给儿子治病,孔德娟将生活开支压缩到最低,一日三餐馒头咸菜。为了赚钱,她白天上班,晚上给工厂干零活,抽空再干些糊纸盒、压瓶子盖、钉扣缝裤脚等杂活。在她心中,点点血汗钱就是儿子的救命钱。由于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她好几次晕倒在大街上,早在30多岁时头发就已花白。但无论怎样艰难,她都不灰心、不放弃。

  年,孔德娟父亲病重,她雇了一个临时保姆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自己则24小时照顾父亲,身体力行影响着儿子。年,她开始教儿子学习电脑、用脚打字。当儿子用脚趾在电脑上打出“妈妈为我头发都白了,我爱我的妈妈”时,坚强的她禁不住热泪盈眶。   年,孔德娟和儿子成立了芝罘区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队员多人,开展志愿服务80多场次,服务人群达多人次。孔德娟荣登“中国好人榜”。刘盛兰

  年9月出生的刘盛兰,是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自年起,靠拾荒资助各地贫困学生近百名,资助金额超过10万元,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拾荒助学,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年,刘盛兰无意中从一张废旧报纸上看到:邹城市王村乡一位13岁的中学生,因家庭发生变故,面临辍学危险。经过仔细考虑,老人给这位中学生写了一封信,一边鼓励他安心上学,一边随信寄去了50元钱。第一次帮助别人,让刘盛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那以后,他一面从捡来的废旧报纸上获得失学孩子的信息,一面把自己捡破烂挣来的钱寄给那些孩子。刘盛兰老人的拾荒捐助路就这样开始了。此后,只要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有人需要帮助,老人就往外寄钱,帮助最多的是失学的孩子。   刘盛兰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最值钱的就是一摞摞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和汇款单,的、的、甚至0的都有。老人的另一样宝贝是几个放着许多照片的镜框,里面既有大学生,也有中小学生,都是他资助过的学生。刘盛兰是五保户,镇上每月给他元养老金,他又把大多数养老金都拿去资助困难学生。   18年来,刘盛兰老人把自己10万多元的积蓄一点点寄往大江南北,前后资助近百个孩子。   刘盛兰荣获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鲍永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fy/6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