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妈妈的心头肉,任何一点不舒服都会让妈妈心疼。
而哭是宝宝最常表达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宝宝不同的哭声代表着不同的意愿,这些妈妈都能够立即辨别出。
可是有时候宝宝缺会突然哭闹不止,各种办法用尽却不能止住宝宝的哭声,让粑粑麻麻心疼之余更是烦躁不安!
腹痛就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年龄较大的宝宝腹痛常常会自己诉说,而年龄较小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就只能以哭示意自己的不适。
所以,妈妈们要判断宝宝的腹痛情况,就必须了解引起腹痛的原因,并注意排查,解决宝宝的痛苦。
婴幼儿腹痛的原因
1、肠道蛔虫
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可发生轻微的腹痛,如果蛔虫太多,在肠道内集结成团,造成肠道梗阻,这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持续性腹痛,伴有呕吐。
若患儿平素有食欲不佳,面部皮肤花斑样,有慢性绞痛史,需要怀疑肠道蛔虫,患儿在3-5岁时应每年或者每两年常规驱虫。
2、胆道蛔虫
蛔虫有钻孔的习惯,有时窜到胆道内,小儿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在床上或地上翻滚、哭叫。胆道蛔虫患儿时有间断黄疸厌食厌油。
3、肠痉挛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
本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4、婴儿肠胀气
表现为婴儿突然大声啼哭,腹部膨胀,两拳紧捏,两腿间及腹部蜷曲。多见于一岁内的小婴儿,因过食奶类、糖类或腹内吞入了大量气体产生腹胀而导致腹痛。
为防止宝宝喝奶时胀气,温馨提醒
喂哺次数要合理
宝宝6个月以前,每天喂哺6~8次,间隔3~4小时,夜间适当延长,以避免因喂养不当引起异常的腹胀。
选用合适的奶瓶及奶嘴
妈妈们尽量选择防胀气奶瓶或者防胀气奶嘴,在宝宝喝奶过程中,就能起到一定的防胀气效果。
哺乳后及时给宝宝拍嗝排除吸入的空气
吃奶后,要给宝宝拍嗝,排除吸入的空气,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拍嗝时,将婴儿竖抱,让宝宝的头伏在妈妈的肩上,妈妈自下而上地拍击宝宝的背部,让胃内气体排出(嗳气)。
5、肠套叠
肠套叠患儿发病前可有腹泻、肠炎诱因,少数患儿有回盲部器质性病变,有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呕吐,最大特征是大便带血或呈果酱色。阵发性哭闹,间隙时入睡。
6、急性胃肠炎
小儿除腹痛外有呕吐、腹泻。大便为稀水或稀糊状,常伴有发热。有饮食不洁史。
7、细菌性痢疾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医院治疗为宜。
8、阑尾炎
腹痛的特点是从上腹部或肚脐周围开始,逐渐转移到右下腹,腹痛拒按,此为最特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并非所有患儿都发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并无发热及消化道症状,但典型的转移性有下腹疼痛,仍可提示阑尾炎。
9、嵌顿疝
小儿有先天疝气病史,嵌顿于外环处或阴囊内,小儿哭闹不安,常伴有呕吐症状。可以发现腹股沟阴囊区肿胀,有一包块,质地较硬。急性嵌顿疝需要急诊手术,少数患儿入睡后疝囊可自行回到腹腔。
10、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周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儿发病时多有高热,39度以上,腹痛部位不明确,多为弥漫性,全腹柔软。部分病人有呕吐腹泻病史。行B超检查多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