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背书丨小肠疾病阑尾疾病总结

进群:,免费直播任你听!

冯若峰-小肠疾病、阑尾疾病总结↓↓↓

大纲考点

小肠疾病: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肠炎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阑尾疾病:

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病因、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症状

机械性肠梗阻呈阵发性绞痛,伴有高亢的肠鸣音,呈气过水声或高调金属音。

麻痹性肠梗阻无肠收缩蠕动,因此无阵发性腹痛,呈待续性胀痛或不适。听诊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高位梗阻(呕吐早、频繁)、低位梗阻(呕吐晚、呈粪样)、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低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高位肠梗阻(不明显)、低位梗阻和麻痹性梗阻(腹胀明显)、继发弥漫腹膜炎(严重腹胀)、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

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停止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有血性黏液样粪便

体征

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均匀。

单纯性肠梗阻(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绞窄性肠梗阻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消失)

化验

血液浓缩表现、血气分析、血生化、呕吐物和粪便检查

检查

立位腹平片:气胀肠袢和气液平面。空肠梗阻呈“鱼骨刺”状;回肠梗阻呈阶梯状的液平面;结肠梗阻呈结肠袋形。

肠梗阻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指征

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麻痹性、痉挛性、蛔虫性、粪块堵塞性肠梗阻、炎症引起的不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

胃肠减压

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胃管或小肠减压管

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防治感染

肠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易发生肺部感染。

其他治疗

吸氧、生长抑素、止痛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非手术治疗无效

单纯解除梗阻

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除肠石、蛔虫等,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等

肠切除吻合术

肠管因肿瘤、炎症性狭窄,或局部肠袢已经失活坏死

肠短路吻合术

当梗阻的部位切除有困难,为解除梗阻

肠造口或肠外置术+二期手术

低位肠梗阻,尤其结肠适用;病人情况极严重,不能耐受复杂手术

急性阑尾的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阻塞原因为淋巴滤泡增生(60%)、肠石(35%)、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

2.细菌入侵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3.其他阑尾先天畸形,如阑尾过长、过度扭曲、管腔细小、血运不佳等。

急性阑尾的临床诊断

1.症状

(1)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见于70%~80%的病人,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盆腔位阑尾炎,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全身中毒症状,穿孔时高热。继发门静脉炎(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疽),阑尾坏疽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2.体征

(1)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

(2)腹膜刺激征(反跳痛、腹肌紧张)见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阑尾炎。

(3)右下腹肿块如体检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肿块,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4)辅助四项试验: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间接证实阑尾炎存在;腰大肌试验(Psoas征)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提示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经肛门直肠指检,当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有时可触及痛性肿块。

3.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4.影像学检查腹平片、超声、CT。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fy/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