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致病甚至是致伤、致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不少人患病后,先入为主,自我诊断,认为是“老毛病”,要么凭经验自行用药,要么模仿他人。由于人体差异,不同人用同一种药,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即使同一人,在生理病理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反应也会不同,安全风险无法预知。为了提高了广大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科学素养,引导群众走出常见用药误区,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与基本原则,更好地抗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人民健康综合权威报道总结出安全用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
根据中国药学会今年发布的“全国安全用药月”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常见安全用药误区:追求疗效滥用药、盲从他人使用药品、迷信偏方秘方治大病、盲目追求海淘药品、老年人换季洗血管、回避风险不接种疫苗等。中国药学会提醒公众,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原则。安全性是第一前提。
一、要谨遵医嘱,自行减药停药或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有些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担心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些患者在自我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就马上停止服药,不按照医嘱正确用药。
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特约专家张继春解释说,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可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下,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危及生命。
二、自行买药、服药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确保给药方式正确
有些老人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梗等,便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服用一个月后发现拉黑便,原来是胃出血了。
张继春解释说,有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提醒公众,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及胃镜检查。
另外,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泡腾片是一种特殊剂型,它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吞服,大量气体会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正确服用方式为先取半杯凉水或温开水ml到ml,将一次用量的泡腾片投入杯子,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摇匀服下。
还有些人在服药片时习惯嚼碎了吃,其实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三、读懂药品说明书,正确对待不良反应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单位对药品主要特性及技术标准的介绍,是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药品说明书一般都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科学信息,既要能指导用药,又要说明滥用的危害,要求写得具体、详细、明确,语言通俗、严谨、易懂。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读懂说明书,尤其是、、、、、、、等项。
不良反应多的药是不是不安全的药?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代表企业对该药品研究越透彻。专家认为,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得越清楚,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越能明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当然,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四、服药有6个最佳时间,抗肿瘤药物上午10时服用为宜
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即指人体内调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为现象有节奏地出现的生理学机制。服药也应结合人体的生物钟规律。
比如,鉴于胆固醇合成的峰时多在夜间0时~3时,调节血脂药提倡睡前服用,与促进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同步,以便更有效地抑制酶活性,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利尿剂宜于清晨服用,以避免或减少夜间的起夜次数和排尿过多,影响休息和睡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上午生长繁衍速度最快,而正常细胞则在凌晨4时繁衍最快。这一发现为最佳抗肿瘤用药时间提供了依据,一般以上午10时左右服药,能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细胞生长。
基于人体具有生物节律的特点,用药时可以考虑依据人体的生物钟和药品性质分别选择晨起、餐前、餐中、餐后、两餐中、睡前服用。
除了服药时间,一天的服药次数和间隔是药学家依据几个参数制订的,患者应当按时服用。大多数药品是一日3次给药,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较慢的药品,可一日2次,在体内代谢和排泄更慢的药品,可一日1次;而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较快的药品,可一日4次~6次或每隔4小时~6小时给药1次。
五、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给药途径不同,在药物的吸收率等方面,有些品种差距很大,但大多数品种则十分接近。因此,在临床中,除了急性疾病者、抢救濒危者、昏迷者、不能进食者或必须静脉给药的药品(没有口服制剂的),大多数给药应以口服为主。
对于慢性病、常见病、可以进食者或适宜口服给药者没有必要注射。凡是口服可收到疗效的无须注射,或在病情稳定后采用序贯治疗的(如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阻肺急性发作、阑尾炎等),都要尽快由静脉滴注改为口服给药。
还有,盲目输液、过度输液会给患者带来感染、热源、血管内膜损伤等等,同时也浪费了许多医药资源。因此,WHO提倡:“能口服的不注射,能注射的不输液”。
六、儿童用药应及时就医,不应自行减量使用成人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者要求输液治疗。张继春提醒说:“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随意减量用成人药,这样做剂量无法掌握,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肝肾功能相对较弱,解毒功能也差,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易造成毒性反应。”
建议医院就医,根据医生处方用药,要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哈尔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