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杂院里如今还能吃到百家饭不认识

要说北京胡同生活最让人难忘的是什么?大概就是那种温暖的人情味儿吧,一家包饺子院里邻居都能分上一碗,一家炖肉全院的孩子们都能开荤;夏天的傍晚大人们坐在院子里边吃饭边聊天,孩子们写完作业聚在一起玩游戏,直到被不情愿地喊回家睡觉……这便是很多北京孩子回不去的童年。随着胡同拆迁和大杂院居住环境日益拥挤,这样的生活已经逐渐远去。然而不久前,京范儿来到“白塔寺街区会客厅”,参加一个分享厨艺的网友线下活动,却重温了当年大院里的快乐。走进白塔寺西边的的一条胡同宫门口东岔81号,这里便是“白塔寺街区会客厅”,这是北京第一个胡同里的公共共享空间。据了解,共享会客厅的设立,是“白塔寺再生计划”的一部分,这栋二层平米的房子多年前还用于办公,之后进行了腾退。去年夏天,这里经过改造变成了白塔寺街坊们的会客厅。“胡同住户每家面积都不大,不少家里都没有会客厅,急需这么块地方,这里能提供厨房、会客、教室等功能。”会客厅的主人刘伟介绍说。迈进这里,仿佛时空转换。进门右手边的柜台和木制货架一下子把人拉进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副食店,柜台里摆放着蛤蜊油、雪花膏,柜台上的算盘和锈迹斑斑的台秤让人忍不住拨弄。这是会客厅主人刘伟从崇外即将拆迁的一家老副食店抢救出来的物件,这家消失的老店在这里复原了。老电视、旧杂志,大衣柜这些老物件都是附近居民送来的,浓浓的怀旧风,让人看了那么亲切。这蜂窝煤炉子会勾起多少人的回忆,20年前我自己还亲手烧过,无奈技术不佳火总是灭,每次都弄得一身烟灰狼狈不堪,是胡同生活的深刻记忆。墙上挂的画也让人找回童年记忆,每次洗完球鞋后用“大白”把鞋涂得雪白,多少人干过这事?还有灯塔牌香皂,工农兵牌去污粉,还记得吗?会客厅临街的大玻璃窗,把开放式厨房露了出来。台面上东西不多,这家送来的醋,那家端来的酱,碟碟罐罐都由街坊们贡献。往里走,有几张圆桌、方桌,几把椅子,就是一个不错的客厅。每天下午三四点,孩子们成了会客厅的主人。周边平房家里不够宽敞,就让孩子到会客厅里来写作业,自愿前来的大学生志愿者则成了辅导老师。写到傍晚,跟着老街坊们聚餐,饭都解决了。共享会客厅是“白塔寺再生计划”的一部分,去年夏天,这里经过改造对外开放。“胡同住户每家面积都不大,不少家里都没有会客厅,急需这么块地方,这里能提供厨房、会客、教室等功能。”会客厅的主人刘伟介绍说。这里成了老街坊聚餐聚会的地方,喜欢缝纫的组成了缝补社,喜欢曲艺的组成了曲艺社,喜欢看电影读书的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这里也是年轻人网友们组织联谊的场所,已经成功举办了少活动。于是,周末的一天,京范儿来这里亲身体验了一场“厨艺分享会”,10多位热爱北京文化的网友自发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做饭的地方就是会客厅的公共厨房。大家一起动手,边做边聊,虽然很多人是第一次见面,却很快熟识了。今天的主厨就是这位,96年生人的崇文小伙“小飞鸽”。一看就是爽快利索的北京孩子,一口南城京片子,勤快、嘴甜、礼貌、周到,真是讨人喜欢,乐得一众大妈们纷纷表示,找姑爷就照这样的找。“小飞鸽”因为曾经给史家胡同博物馆捐赠了家传的飞鸽自行车,所以被大家起了这个外号,透着这么可爱。他爷爷曾经是老字号内联升的副经理,他虽没学会做鞋的技艺,却学到了家传的好厨艺。“小飞鸽”一边和大家神侃,手底下一刻也没闲着,10道大菜,全都是真功夫,其中就有我最爱吃的酱肘子。还没上桌偷尝一口,味道真是绝了,比天福号的还香。大家要“小飞鸽”传授厨艺,这孩子讲得眉飞色舞,临了总结了一句:“这东西它有多好吃,做起来就有多麻烦。”实话。我还是只负责吃好了。会客厅里一片欢声笑语,会客厅主人刘伟给大家介绍屋里的各种老物件,还负责铺桌布打下手。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小孙运营“北京人文地理”公号,是个爱说爱笑的北京小伙子,人热情,能张罗,和大爷大妈,姐姐妹妹都能聊起来,这不,偷吃肘子被抓拍到了。这个叫“艾窝窝”的女孩才上初一,是和妈妈一起来的,她对柜台里的拨拉鼓这些老玩具挺感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夜幕降临,菜一个一个上桌了,香味弥漫在整个会客厅里。这酱肘子必须得配上旁边平安巷著名的“徐记”烧饼才够味儿。还有这一大盆红烧狮子头,看着比较粗犷,真的是非常好吃,现如今好些京味儿馆子做的狮子头跟馒头差不多,这个完全不同,吃在嘴里,肉似乎都是一粒一粒的,又香又筋斗,真见功夫,妙不可言。还有这一大盘子炒三丁,是北京最家常的菜,土豆、青椒,胡萝卜,肉丁,多几种丁也无所谓。我小时候家里经常吃,没肉也觉得好吃,重温一回真觉余香满口,我回家也要做给儿子吃,这个没啥难度。小飞鸽还做了葱爆羊肉、烧茄子、烧小萝卜这些典型的北京家常菜,太够味儿了。饭桌上其乐融融,一些老街坊,老朋友看见屋里热闹也赶来了,把家里的水果带给大家。大家一边吃一边聊,感受着久违的胡同大院聚餐的气氛,满屋京片子,聊得都是四九城的过往与趣事,年轻人不知道的,听得津津有味。一直到9点多钟,人群才恋恋不舍地散去,相约下次再聚。这是一次完美的“厨艺分享会”,据说这里还组织过“诗歌分享会”等不少活动,成为一个红火的聚会场所。京范儿深感这是胡同文化活动的一个好创意,其实胡同生活不光是怀旧与回忆,相比于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封闭与孤独,胡同大院代表的其实是一种现代精神,那就是——开放与分享。来源:京范儿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nwyfy/11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