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胆囊炎的发病率比较的高,它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有效的避免胆囊炎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了解其症状是非常必要的,在胆囊炎初期进行治疗能使病情快速的好转,治疗难度也比较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症状
急性发作的典型发病过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和背部,可伴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10%~25%的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右上腹可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有的患者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慢性胆囊炎症状
腹痛是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常为反复发作性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少数出现在左上腹或胸骨后,并向右侧户胛下区放射,常发生于夜晚或饱餐后。如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结石嵌顿,可产生胆绞痛。
部份患者可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在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结石嵌顿的患者中80%可出现此类症状。
出现高热、深度黄疸时,应考虑合并胆总管结石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可能。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厌油、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胆囊炎的治疗
1、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终治疗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而非结石性胆囊炎一经诊断,也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胆囊切除或胆囊造口术。
手术适应证:
①初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经过内科积极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
②有急性胆囊炎并发症者;
③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或转为慢性、周围粘连、囊壁增厚、胆囊功能丧失者;
④并发胆道结石、胆道感染或慢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⑤无手术禁忌症、能耐受手术者。
2、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者或作为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全身支持疗法,选用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与抗厌氧菌药联用)及之镇痛等。
胆囊炎的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
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
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5、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
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药物治疗物治疗胆囊炎患者胆囊内都是有病菌的,这时候我们就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了,主要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
消炎利胆药
胆囊炎的常用消炎利胆药有亮菌口服溶液、茴三硫、托尼萘酸、苯丙醇、熊去氧胆酸等。
下面我们来着重讲解下亮菌口服溶液的作用和适应症吧。
能促进胆汁分泌,对胆道口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降低十二指肠紧张度,调节胆道系统压力,使胆汁顺利进入十二指肠,由于胆汁流量增加,有可能将小结石、细菌及其代谢物、炎性渗出物等冲洗出胆道,从而有减轻或消除疼痛和炎症的作用。调节并促进免疫功能及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而产生抑菌作用,并能改善蛋白质代谢,调节肝功能。
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发作,以及其它胆道疾病并发急性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