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科学用药很关键!
现在,有许多人在,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时,医院就医,而是选择自行服药。
最近,53岁的张女士就因为感冒、发烧等不适,自行服用2粒“散利痛”,一觉睡醒后,感觉药效不明显,则又吃了2粒“散利痛”。
让张女士意想不到的是,就因为这4粒消炎止痛药,差点要了她的命!让她一脚踩进鬼门关,不但被全身换血,还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躺了半个月…
腹痛腹泻
吃完药病情反而加重了
张女士是在深夜11点医院急诊科的。
“脸色蜡黄,呼吸微弱,意识模糊。”接诊医生看到张女士就意识到情况严重。血压检测显示,张女士的上压和下压分别只有70mmHg和50mmHg。
血检结果显示
1、血象异常增高,黄疸超标10倍多;
2、肝脏、肾脏、心脏多个系统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
张女士随即被送至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做进一步治疗。
据家人介绍,此前3天,张女士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她未去就医,自己吃了几粒消炎止痛药;不料,腹泻腹痛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进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医院就诊,不料在输液时,张女士皮肤上一个小小的针孔血流不止,半小时也没止住。
考虑到张女士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医生建议转院,故而来到某大型三甲院急诊科。
4颗常用消炎止痛药惹大祸!
根据张女士的病历资料,起初怀疑阑尾炎穿孔。接诊的医生表示,部分症状相符,但总觉得不像,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张女士出现如此凶险的状况?
医生想起了10年前进修时大年夜碰到的一个病例——患者因为擅自服用了4粒泰诺被送医,最后,因肝功能严重衰竭而死亡。两人的症状很像。
经过详细询问家属后,甘医生初步找到了病因。
据家属介绍,张女士平时每每遇到感冒、发烧不舒服,都会服用“散利痛”。这次也不例外,她先是吃了2颗,想着睡一觉就没事了;醒来后又吃了2颗,结果就没力气下床了。
医生说:“散利痛”的学名叫“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类固醇消炎药。可用于抗感冒,止痛、消炎、退烧,也会被用来治疗经痛、偏头痛,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不适等病症。
后续的检查和治疗,也证实了张女士自行服用的4粒“散利痛”,正是导致其病情凶险的罪魁祸首。
医生介绍,当时张女士全身出血,就像是“七窍流血”,而且连牙龈都在出血。只能进行大量输血,每次都需输血20多袋,共计毫升。大量输血后,病人的血压慢慢回升,凝血功能也逐渐恢复。
张女士治疗过程中一次需要输的血浆
平时吃药没事,为啥这次出事?
服药服用过量!
医生表示,张女士出现的这种症状并不常见,而是与该药物相关的罕见病例,引起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属于服用该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的病例。
此外,张女士这次服药时,还伴有阑尾炎急性发作,身体素质较差,人比平时虚弱。这些都是导致药物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诱因。
当然,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药物服用过量。该药物应该是早晚各服用1颗,张女士却在午睡前后分别服用2颗,严重超标。
张女士在EICU接受治疗
提醒:别擅自购买、服用处方药
医生介绍,临床中,像张女士这样擅自服药并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有不少。以张女士为例,她这次腹泻由阑尾发炎导致,本应服用抗感染的药物,而非服用止痛、止泻类药物。生活中,不少人为了“药效更好”盲目加大服药量,这是误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医生提醒:服用药物,尤其是处方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擅自购买服用,也不要盲目加量。
一旦出现张女士这种情况,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大量饮水加速药物的排泄。同时,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来源/宁波晚报、杭州日报、科普中国
推荐课程:
学习医学激光美容技术,戳这里!
心理咨询师等你来学!
教你成为影像读片小能手
超实用的针灸、推拿技术
《公共营养师》强势回归
华医网开设影像学习专题,帮你快速学会影像读片。全面讲解:胸部影像、颅脑影像、腹部影像、骨科影像…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