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高届16班有个张同学,3年前入学时中考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二名,课堂内外皆爱讲话,甚至在课堂上顶撞任课教师;英语成绩非常糟糕。很多行为都让班主任老师头疼不已。但在班主任刘栩林老师的悉心调教下,今年高考张同学总分分,超一本线5分,被录取为一所“工程”重点大学的国防生。三年前那个全班倒数第二名的学生已经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高中时代的完美逆袭。
相信很多人会很好奇,刘翔林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呢?
高考考场外刘栩林老师与学生合影在刘老师自己撰写的文章中,他说“戴上“3D眼镜”看学生,立体视界更精彩。”
这话作何理解呢?刘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近几年,3D电影已经成了不少人娱乐生活的新选择。戴上3D眼镜,我们的面前就会呈现出一个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立体世界,很多场景也只有在3D效果下才能呈现出它独特的魅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仍然习惯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让世界失去本来的色彩。如果我们老师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势必会让我们的所见失去其客观性与全面性,让我们无法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所以,要想全方位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就一定要学会戴上教育的“3D眼镜”——全面、立体、客观地了解学生。
我自己也是在教育实践中意识到全面、立体、客观地了解学生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性的。我想通过我担任班主任的高16届16班一个姓张的学生,以及与他相关几个场景来立体呈现我的认知过程。
场景一:我看到他的礼貌
高一的时候,因为张同学和几个同学在上课的时候讲话并且不听任课教师招呼,老师找到我反映情况,于是我在大课间的时候把他和另外几名同学叫到了办公室,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他们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让他们回教室上课。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被批评得最厉害的张同学朝我鞠了一躬说:“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谢谢刘老师!”本来还很生气的我,似乎一下子觉得刚才没有白费口舌,最起码,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学生。要知道,现在好多高中生对于老师甚至家长的教育是不以为然的,这也让有的老师感到单纯说教的作用实在有限,甚至觉得费力不讨好。
第二天我利用班主任讲话时间对相关同学上课讲话的行为做了批评,但是更主要的是借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张同学在受到批评后虚心接受的态度和礼貌的行为举止。期末的家长会上我又表扬了张同学,连他的妈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虽然成绩不好却可以因为有礼貌被表扬。后来,每次和张同学谈话结束的时候他都会说“谢谢刘老师!”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从此之后,学生在被批评教育的时候少了一分抵触与抗拒,多了一分理解与尊重。
场景二:我看到他的决心
高二上学期的半期考试,张同学考了分,年级排名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对他说:“这次考得还不错,终于破了名大关了,进步很大”。我本以为他会很高兴,没想到他却一脸委屈地说:“刘老师,我从来没有考过名以后哈,我在你心目中好差啊?”本来我是想表扬张同学的,结果却伤了人家的自尊,自己也是很尴尬。
后来,我仔细查看了张同学历次考试的成绩,都在名左右,虽然也算不上好,但这个成绩段的学生对于“八九百名”还是“一千多名”,是很敏感的。可是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个徘徊在名之后的“差生”呢?我再仔细地分析他的成绩单,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让我印象深刻的“名以后”这个标签是贴在他的英语成绩上的,每次考试70分左右的英语成绩几乎就是班上最差的。难怪在一个教英语的班主任老师的印象里,张同学“成绩很差”。第二天我很诚恳地找他谈了话,分析英语学不好的原因。最后,他保证会尽力让英语考及格,力争能上一个好一点的二本学校。在当时,这个目标对于他而言已经不算低了,但是张同学说得很真诚很坚决。我顺势给他开了个“小灶”——每天做十个英语语法单项选择题,做完给我检查,用这种方法督促他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他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高三之后,张同学终于品尝到了英语及格的滋味,而这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三模的时候,张同学考了分,名列年级名。我在之后的班科教师会上把他列为了一本希望学生。通过对张同学各科成绩的分析,给他提了几个复习建议,一是高度重视语文学科,二是继续挖掘英语学科的潜力,三是确保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化学得高分。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同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事实证明,刘翔林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对此,刘老师颇有感慨,他最后总结道:
前面的两个场景只是我与学生相处三年的时间里很普通的片段,而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片段构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观察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老师眼中的学生绝不应该单纯是成绩册上的分数。学生的形象应该包括他们的性格、品德修养、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等。课堂内外对于学生言行的观察、与学生的谈话、与任课教师交流、与家长的联系都可以让我们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学生。
这就像是戴上了3D眼镜,让原本扁平化的学生形象立体起来。你也许会很惊讶地了解到印象中某个很斯文的某个女生竟然是跆拳道高手。同时,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我们老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算是找学生谈话也知道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更容易获得对方共鸣。让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时候更像是与“知己”在交流,这样的教育效果恐怕比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吧。
当然,作为班主任,刘栩林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认为,作为老师,“有责任当好学生实现理想的‘助推器’”。
老师有责任当好学生理想的“助推器”作为新班主任,对学生总是充满期待,而且班上55名同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多,他们大都背负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乃至家庭命运的重托,所以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当好学生实现理想的“助推器”。
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内江六中这个优秀的教育团队的一员,富有经验的领导和老教师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能为我指点迷津;我很庆幸本班的教师团队一直用高标准来要求学生,在学生遇到障碍的时候尽心尽力想办法帮助他们;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没有被暂时的落后和困难击倒,反而因为一丝希望的光亮坚定了他们寻找曙光的决心;我很庆幸我的学生家长能够理解支持我的工作,在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后对我说的‘谢谢刘老师’让我看到了我工作的价值;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工作中坚持苛求完美的态度,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践行学校‘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的教育理念。
这段经历让我联想到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相对于金牌而言,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更有分量,为目标奋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团队精神更有力量。我觉得这是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在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班级理想,整个班级将失去灵魂;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失去色彩。每个人都可以有理想,所以理想其实很廉价。理想不是挂在嘴边或写在纸上的,它应该植根与我们的内心,在我们困倦、迷茫的时候,它的微光可以点燃我们的斗志。理想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为之奋斗的过程,拼过了,结果自然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
当然,高考不是理想的终点,考上大学也只是另一段路的开始。而我自己也将在九月迎来又一届学生,挑战又将重新开始。
高中届16班全体任课教师
(左起依次是化学/物理/英语/语文/生物/数学老师)
届16班是内江六中高中届21个普通理科班中的一个并不普通的班级,它由一个戴着眼镜的有些书生气的新班主任---刘栩林老师具体负责管理,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高考便取得了优异成绩。
高届16班参加学校歌咏比赛获二等奖
今年高考中,全班55名同学上一本线38人,一本上线率69.1%;上本科线53人,本科上线率96.4%,上线率、特优生等各项指标名列全校21个理科普通班前三名。更可喜的是,全班一本、本科总录取率达%,其中14名同学被武汉大学等国家工程、工程大学录取。同时,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深受教师、学生家长的好评,年该班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直先进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