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疗法,对抗风湿病的又一大武器

伟大领袖曾说过“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这都说明中医药的极高的地位。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随团的《纽约时报》专栏詹姆斯·雷斯顿得了急性阑尾炎,经药物麻醉后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又因腹痛接受了20分钟的针灸治疗缓解疼痛,自述效果非常好。访问团除了带走两国的友谊更带走了“针灸”,针灸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医术后来更是走向了全世界。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针灸临床研究报告的回顾与分析》中详细分析了针灸治疗病症的范围,推荐77种病症,包括膝关节疼痛、腰痛、白细胞减少、肩周炎、干燥综合征等。年,中医针灸和京剧一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显示了针灸不只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文化。

什么是针灸?

如下图所示,针灸医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脏腑、经络、气血辨证选穴后,把针灸针快速的刺入人体穴位中,刺激经络,使人感觉到酸、胀、麻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金针。

下边是艾灸,艾灸是由艾叶晒干后磨绒而成,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温补阳气的作用。艾灸有很多种形式,图上所示分别是温和灸和灸盒灸。针灸主要是三大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理阴阳。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他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的身上都有12条正经,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有任督二脉循行在人的前后正中线,各种细小脉络联系着人体的各个部分,组成了一个有机循环的系统。

让我们做个比喻,12条正经和任督二脉就相当于城市高架桥和地铁,担负着主要的运输任务,脉络就像各条大街小巷,相互贯通,联系着整个城市。当经络不通,人就会出现疼痛、乏力、恶寒等不适的症状,如同干道堵车,壅塞嘈杂感顿生。经络通畅,精气流转顺利,则四肢百骸舒畅,经络若被邪气阻滞,则发为疾病。

什么是痹证?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经络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风寒湿属六气,是大自然正常的气候,但在正虚的情况下,六气转变成六淫,损伤人体。风邪入侵人体,则到处走窜,表现为不同的关节在不同的时候疼痛。寒邪和湿邪主要就是接触冷水、吹冷的空调,寒湿会让人感觉收紧和粘滞,最容易停留在关节的地方,就像长江里的沙子会沉积在弯道和拐角处。当阴平阳秘,五脏之气充沛时,人体对风寒湿的抵御很强大,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虚弱的时候,比如你工作太累、搬重物、思虑太过等,人的防御就会减弱,风寒湿邪就会潜入你的身体里,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可能不会立即发病,而是慢慢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爆发出来。所以痹证大多都是正虚邪实的状态。这些邪气经过经络流通到人体的各个地方,发为五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在结缔组织病中则表现为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无肌炎皮肌炎等。

针灸治疗痹证的原则: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要辅助和加强人体的正气,祛邪就是把外来的邪气驱散出去。我们把痹证分为早中晚期,在早期的时候,以祛邪为主,这个时候人体的正气尚足的,外来的邪气不算很重,关节除了痛,还没有别的反应,这时当以袪邪为首。有些人会疑问,刚发病就来看病,当时也治好了,关节不痛了,可为何后来又发病呢?这就与邪气的性质有关系。寒湿邪气会潜藏在经络里,大部分的邪气被清除后,残余的邪气又会因日常生活失于调摄慢慢集聚力量,直至人体再次虚弱而邪气的力量又足够大的时候再次发病。痹证中期,祛邪的同时,要兼顾正气,这时因为正邪斗争,人体的力量出现疲态,此时袪邪,需注意顾护正气,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正虚体现在骨质破坏,在治病的同时需要注意骨保护。痹证后期,邪气已造成不可逆损伤,此时补充正气已经成为主要手段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机体进一步破坏,影响日常生活。

针灸治疗痹证的机理

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辨证论治,选取不同的经络及穴位,使用不同的刺激强度,通过针灸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经络不通,则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皮肤发白发紫,口眼干燥,乏力,入睡困难等,针灸扶助正气同时祛除邪气,使机体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同时,针灸在现在医学也被证实可以通过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的调节作用,使免疫紊乱重新恢复正常的状态。我们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可以调节类风关患者的免疫平衡状态,使免疫的应答反应减轻,关节炎症也同时减轻。

针灸治疗痹证的选穴

人体有处经穴位,及诸多反应点,又称为“阿是穴”、“天应穴”。足三里、太冲、合谷穴是我们常用的基本穴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保健的要穴。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赖胃气以为营养,故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足三里可振奋中阳而后补土,是补气活血之要穴,能壮水谷之源,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进而能治诸痹。现代研究表明该穴区皮下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分支,针刺能改善局部微血管灌注量,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镇痛、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强机体应激功能的作用。

太冲和合谷合称“四关穴”,有人体经络开关的意思,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及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原穴对本经脉、本脏腑的各种虚证、实证均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两个穴位一起用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除基本取穴外,另有局部取穴,例如腕关节痛,可取腕关节周围的穴位,如阳溪、阳池、经渠、列缺等;眼干则可取睛明、攒竹、球后等;腹痛、腹胀则可取天枢、中脘、下脘、大横等。最后是辨证选穴,如肝肾阴虚者,加用肝俞、肾俞;痰瘀互结可加用三阴交、丰隆等。临床治疗“法无定式”,专为患者“私人订制”,局部取穴与整体取穴相结合,标本同治,通经蠲痹。

针灸治疗痹证的特点

针灸是一种物理疗法,

1)相较于药物而言,对肝肾的功能没有损害,

2)且对人体机能起整体及双向调节作用。

何谓整体性呢?是指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及经络使人体从病态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是整体状态恢复而不仅是某一症状的改善。何谓双向性?举例来说,腹泻或便秘,均可选取腹部天枢穴,体现了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然而众所周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针灸治疗痹证亦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起效短则一周,长则三月,甚则半年。针灸起效时间与疾病沉重的程度相关,当人体精气耗损严重,如涓涓细流,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补虚填髓,才能使精气逐渐充盈如汪洋大海。有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表示针刺时酸痛的感觉比刚开始强烈了,这就是正气来复的表现。针灸对于急性腰扭伤等急症是“一针灵”,对于内科疾病,尤其是结缔组织病,则是一场持久战。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个至今发病原因不明确,难以预防的疾病,治疗也是一个难点,诊疗常规用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存在毒副作用较大,影响机体正常代谢的劣势。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多样,针灸治疗痹证,充分发挥了其副作用小及整体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经络、腧穴、就诊三者的协同作用,起到调和阴阳,使气血通畅,“通而不痛”,扶正袪邪之功。中西医结合的治法当相互配合,不可拘泥,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痹证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医院风湿科每周一、三、五下午在病房治疗室开放针灸治疗,具体事宜可于门诊咨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均为上海岳阳风湿平台制作,其他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