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治寒热感冒ldquo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作者:徐文兵梁冬

经文: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1.“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这个“中”,就是我们说的中原地区,相当于现在江淮平原一带,包括河南、安徽的淮河流域一带。中原地区处于长江和黄河中间,往东就是江苏、山东,往西就到了湖北、四川。

这一带的地理特点是什么呢?地势平缓。华北大平原往南延伸,就是江淮平原。

为什么说河南人民生活得灾难深重,这里历来都是水患频繁。一个是黄河,一个淮河,一发水,就将他们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家业冲没了。

2.“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黄河泛滥有弊也有利,这个地方出产的植物比较丰盛,所以当地人不必劳作得太辛苦,就可以养家糊口。

过劳的人会“痉挛”,那么反过来,不劳的人会出现什么?跟那个“挛”相对的词叫“痿”。“痿”是“病”字边里面一个委员长的“委”,是什么意思?过度松弛,就是不来劲,起不来。

现在好多人问养生的问题,到底动还是不动?过度运动会导致痉挛——抽筋。过度地不动会导致什么?痿厥!用进废退!凡事不要走极端。

中原人食杂而不劳,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痿”——肌肉不能用,或者说肌腱不能发力。而他们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叫“厥”。

“厥”叫厥逆,就是气血倒流。中医说的四肢厥冷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气血到不了四肢上。我们身体里有两种气,一个叫营气,它走在血脉当中,先是从心脏出发,到达动脉,然后又从静脉回流。还有一种气是经气,它不在血管里,而是在细胞间慢慢儿地渗透。

古代把这种光动脑子不动手的人得的病叫虚劳,也就是说,虽然他没动,但是他也很辛苦,动脑子,耗脑油太多了。

3.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治寒热感冒

这个“厥”病,气血不往四肢末梢上走,而是倒流,那么这种人会出现什么情况?举个例子,人一抽烟手脚肯定要发凉,为什么呢?抽烟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说,抽烟的人吸入的空气里氧气含量不够了,于是大脑就处于一种应急状态,马上调动全身的气血供应心脑。同时,大脑舍了哪儿的气血?就是手脚。此外,人在冷天的时候能量不够用,大脑也会舍弃末梢,即四肢的气血能量,从而供应心脑。还有一种情况,人们在发高烧的时候,会蓄积自己所有的阳气和能量,去和外界的病毒、邪气作斗争。这时候,大脑也会节约一些枝节末梢的能量供人体需要。所以很多发高烧的孩子,脑门特烫,手却冰凉。像这种情况,到底是发烧还是发冷?

孩子发烧父母可以做的三件事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他不怕寒,怕热,而且怕营养过剩。所以,古人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别给他塞得太饱。现在孩子一发烧,扁桃体一肿大,人们就说“啊,感染了,发炎了,赶紧去打抗菌素”,这真是在害孩子。为什么?他其实就是吃多了营养过剩,胃火太旺往上顶,把自己的扁桃体顶大了。这时候,家长只要给他消食、化积,让他拉出一顿臭屎来,烧自然就会退。

我们要从根本上来治疗这个发烧。我的观点,第一要通肠胃。遇到发烧的病人,我一般先摸肚子,如果他的肚子里面疙里疙瘩的,摸着巨痛,就得先通肠胃,把六腑通了。这个消热的办法我管它叫“釜底抽薪”。人为什么发烧?就是底下柴火太多了嘛,撤一点,就好了。第二个,如果病人确实高烧特别厉害,而且手又冰凉的话,那怎么办?这症状一看就是邪热,就是说敌人烧了把火到我的体内,那我就围魏救赵,把它的兵力分散了。病人的手不是冰凉吗?所以咱就给他捋胳膊,特别要捋手臂内侧的三阴经——肺经、心胞经、心经。捋到手慢慢发热了,然后再在指尖的中冲穴(中指的中间)针刺、放血。挤出一两滴黑血以后,额头的热很快就能退掉。这说的方法是治风热感冒(热邪),而治风寒感冒(寒邪)的方法不大一样。治风寒感冒就得吃发汗药或者推背。寒邪要经过大概要六个阶段,才能达到人的心。而热邪先到肺,接下来是心胞,然后就到心了。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判断方法

患寒邪的人一般会表现为发烧、怕冷,一边烧得厉害,一边还要裹被子,打寒战,门口稍微漏点风都难受。那患热邪的人是什么表现?袒胸、踢被子。所以说,同样是发烧,一个自己要盖被子,一个要蹬被子,这大概是最简单的区分方法。

4.《伤寒论》里的方子,个个都有大用

现在的人呢,孩子感冒、发烧,医院输液,这样做其实对孩子不好。

热一般在肺、心胞,要是热到神昏谵(zhān)语,就是说胡话,这说明已经烧到心,影响心神了。

中医是能治急症的,包括急腹症、急性阑尾炎。

其实,大多数男孩到12岁左右都会有一次高烧,老百姓叫“换脑子”,如果孩子的烧顺利退了,就离成人近了一步!

但现在很多家长没有经验,或者说一碰到这个事就慌,用一些误治法压制热,不让孩子体内的热散出来,这样容易伤到孩子的阳气。可以说,男人的阳气大多都被扼杀在12岁左右。现在中国的爷们越来越少,娘娘腔越来越多,为什么?追到根上,就是因为12岁时烧没发好!

总的来说,厥有几种可能,受了热会有厥、受了寒也会厥、食杂而不劳会厥、吃饱了撑了也会厥,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症状来调理。

5.《伤寒论》研究的是外邪把人伤在哪儿

“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这个寒热呢,其实是《神农本草经》里常提到的,人体出现恶寒和发热。寒热属于外感病,病患不是发烧就是发冷。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邪气在少阳,叫往来寒热。它的症状比“打摆子”要轻一点,患者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还有的人左半身冷,右半身热,这都是少阳证。

还有一种寒热就是疟疾了,我们平常叫它“打摆子”。被疟原虫感染以后,人就“打摆子”,热的时候可以烧到40度,冷的时候又像在冰窖里。这是更为严重的寒热证。住在海边的东方人老吃鱼、盐,容易热中,出现痈疡;住在北方的人呢,喝牛奶,地势冰彻,容易脏寒而生满病。偏偏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得病不那么明显,而是左右逢源,热病也得,寒病也得,所以叫“杂病”。

你看这个《伤寒杂病论》的“伤”,什么叫伤?

古人把表皮破损叫“伤”。那什么叫疮?就是说伤到肉里了。伤到筋了呢,叫断;伤到骨了呢,叫折;如果筋和骨都断了,叫绝。

如果邪气入侵的是表皮,那说明受的是什么邪呢?寒邪!外感邪气从表皮进到身体里面,大多都是寒气。而且,伤寒还有个特点,寒到最后皮肤会出斑,也就是说在皮下出现淤血,青一块紫一块的。所以,如果说这伤是“皮曰伤”,且受的又是寒气,那就叫伤寒。后人把《伤寒杂病论》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伤寒论》,专门论述伤寒的;另一个就是《金匮要略》,专门讲杂病的,包括人们怎么因为食杂而不劳患上五脏六腑病,如何分别去调治。

同样是外感病,要用不同方子治

如果是外感疾病,那么一定要先判断患者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湿邪。《黄帝内经》上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什么叫湿邪?一个是外面空气潮湿,再一个就是处于这种地势低下的地方,湿性容易下流。

湿邪最大的体现在人的舌头上。如果你早晨起来洗漱照镜子,一伸舌头发现有厚厚的一层舌苔,那很有可能是湿气缠身了。

要是一个人平时不太劳动,加上体内有这种湿气,外面再有点风吹草动,肯定就病了。所以说,预防各种流感最好的方法,是先把身体的内环境清理干净。这样的话即便受了外邪的感染,由于自身免疫力(正气)比较足,发烧三四天也就没事了。而且,从此之后永久免疫,再也不会得这个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