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两会召开。一位人大代表建议“增加独生子女看护假”的提案瞬间冲上热搜。一时间,又把独生子女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着国家放开二胎,独生子女这个话题似乎都很少人提起了。实际上,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年独生子女将突破2亿人。年龄最大的独生子女已经四十岁了,上有老下有小,身负车贷房贷。
独生子女四个字,对这2亿人来说,可能已逐渐成为一个重担。
01
独生子女的苦
在很多人心中,独生子女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因为能得到父母以及爷爷奶奶所有的爱,无须担心有人来抢夺。
也有人说,独生子女的生活是孤独的,当他们长大成人,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没有兄弟姐妹的帮忙,只能一力承担,如果自己已结婚生子,还要分心照顾自己的小家庭。
90后的李先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独生子。
可是有一次,他的母亲突发急性阑尾炎,疼得直不起腰来,医院后就进了手术室。李先生在外面急得不行,因为没经历过什么事,所以特别慌张担心。
从那一刻开始,李先生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幼稚了,应该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母亲住院期间,李先生一个人护理了三天三夜,实在太累了,后来有老姨替他,才能休息一天。那时李先生想,要是有个兄弟姐妹,可以搭把手多好。
在天涯论坛,曾有一位82年出生的独生子女,母亲几年前早已去世,父亲查出了肺癌晚期。他写下的这段话,暴露了作为独生子女的困境。
在父亲生病到最后离世这段时间,我不止一次渴望有一个兄弟姐妹,不是朋友,不是远房亲戚可以代替的。
刚刚查出父亲患癌症晚期时,我渴望有个兄弟姐妹能够让我抱着痛哭一场,因为我不能把脆弱展示给我的父亲看;
在带着父亲外出求医时,我渴望有个兄弟姐妹能帮忙照应,哪怕是一天、两天也好,因为照顾病人真比照顾婴儿身心俱疲;
在父亲最后离世的时候,我更是渴望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至亲,那种只剩我一人的孤独感,真的不到那一刻是谁也无法体会的。
父母一天天老去,孩子尚小,身边的人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自己又能找谁依靠呢?
02空巢老人的痛有的时候,父母不是“被动”成为空巢老人,而是“自愿”的。
年的时候,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也曾把父母从老家武汉接到了北京。那时他想,既然自己有经济能力,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更好。
他的父母以为,去了北京就可以天天和孩子见面,但那段时间恰好是他工作最忙的时间,全家一起坐下来吃顿饭的次数并没有变多。
父母在北京,不仅孩子不常见,自己的社交圈也断了,大多数的日常就是老两口在家里四目相对。
网络上有人曾调查,父母是否愿意搬去与子女生活,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只能小住一段时间,长居不行。
原因很简单,“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了,搬去别的城市反而不自在”。
那他们是否就会变成空巢老人?他们在家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吗?
这对于每个在外打拼的独生子女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03独生子女压力如何解决?80后、9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虽然小的时候得到了全家人的爱护与照顾,但长大后并没有获得分配工作、单位分房等等福利,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制”、高昂的房价、亚健康等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财富传承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所爱的人留下幸福。
毕竟在现今社会上,要平衡大小家庭和事业,保障父母的养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等等,家庭的财富实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根据《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年度)》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80后、90后立遗嘱总人数4年间翻近6倍,各地区中青年立遗嘱人数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报告认为,该数据增长,与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系,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家庭、社会等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思考提前安排,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他们认识到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