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经历的那些ldquo病扰

来源:耕叔说钱(RichuncleGeng)

作者:耕叔日更第篇,陪你一起成长和赚钱。

周二的时候,一早肚子不舒服被干扰醒来上厕所,过往肚子不舒服,大多数情况下,上一次厕所就解决了,不行,就上两次,但那天很奇怪,整个上午肚子都有点疼,但又不是很疼,持续到晚上吃完晚饭,还是没改善,于是去药房拿了药,吃了后,到睡觉前才觉得好像恢复正常了。

其实过去这一年多,每次肚子不舒服,都会让我很紧张,原因是去年五一的时候,曾经因为肚子不舒服,两天后结果发现是阑尾炎,冒着风险没做手术,据说后续再出现的概率,比之前没出现过的时候高了。

一方面,我内心其实是惧怕做手术的,另一方面,最近公司事项比较多,自己主动承担了一些有难度的工作,大家都指望着我关键时候顶上去,如果出现突然情况,又分配回去给大家,估计大家很难接得住,执行质量也会极大影响客户的信任度。

所以,每次肚子疼,我都会去努力回忆或查看我之前写过的阑尾炎发作前后的文档,对比是不是相似,以至于知道我有过这事情的朋友,他们遇到可能的情况时,也会问我具体是个啥情况。

我考虑了一下,把我去年5月份左右写过的一篇文章贴出来,可能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是之前写的文章全文,因为涉及个人事项,一直不好意思公开发出来,我觉得这毕竟是一件利他的事,还是分享给大家吧,也许可能能够帮到一些人。如果你有自己的一些相关方面的体验,希望你也能在文章后面留言,分享给大家。

——————————

这两天,在家里清理东西,然后陆陆续续的从各抽屉里扔掉了一些文档,医院塑料袋装的就诊记录。

有近期的,也有五年多前的。这几天也在看、听之前买过的一些有关健康的课程、书籍,想着还是做一些记录。一方面警示自己,不要好了伤疤忘记汲取教训,另一方觉得可能一些无知之错,或许对一些人也能有些帮助。

也顺便对熟悉的朋友们说一声,很多饭局,真的只能减少参加,尤其避免刺激性的酒精、饮料、硬菜,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特意加粗标红)

我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除了之前经常提及的理财投资、育儿婚恋这些是大学很少教的,关于健康管理,也很少涉及,需要我们自己去有意识的积累,补上这些功课,尽量避免很多无知之错。

我按时间由近及远,提及我这数年所经历的那些病,所谈及的内容尽量科学,但因为是个体体验,可能仍然会有一些个体推理,不对的地方,请大伙指正:

1、阑尾炎

在大家的一般概念里,这应该算是常见病。可能你的周围,或多或少有一些人经历过阑尾切除手术。耕叔在上大一的时候,还给一位在校的老乡签过动手术的字。

但其实我自己对阑尾炎是无知的,我甚至不知道他疼痛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会影响到及时治疗。

大概是今年(年)五一前的一个周五,在忙手上的一些事情,晚餐没及时吃,很饿,于是在办公室拿了一些零食充饥。

公司日常是提供零食的,我基本不吃,从小就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每次到点吃饭的时候,一般忍忍就过去了,有时候吃的较晚,但不会晚于下班后2个小时。

我这些年有一个工作习惯,吃完晚饭后,还会回办公室工作3到4个小时,如果到了晚上8点左右,我可能就偏向于先不吃饭了,再工作一会就去吃饭,然后不回办公室。那天聊事情时的确比较饿,于是吃了好几种类型的零食,其中有辣味的,然后回家又吃了一顿。

肠胃可能是受到了刺激,当天晚上就觉得肚子胀不舒服,于是又下楼走了几公里。周六组织公司的培训,周日公司开会,然后当天晚餐时候又出去见人。一直觉得只是肚子胀,以为和平时一样,少吃点就行。周日晚见完人回家,然后要完成一个运动群里的打卡任务,又走了几公里。回到沙发上,才开始把注意力聚焦到疼痛来,这时候觉得从左侧开始转移到右下腹,但不按压不疼。突然惊觉是不是阑尾炎。于是查了一下:

“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十分典型的症状,但我自己又心存侥幸,会不会是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准备睡觉,躺下又不踏实,半夜12点回办公室拿医保卡去就诊。

医院是一连串的思想斗争,手术与保守治疗?医生其实是不让你选的,他们倾向于安排手术,因为手术是一个更确定性的方案,保守消炎反而存在是否有效的不确定性,只是当时床位不够,我有了在时间上选择的余地,选择了消炎治疗。

之所以说思想上的纠结,是因为之前没有手术过的心理上的畏惧感,毕竟第一次面对;其次是迅速查了一下资料,最新医学上还是认为阑尾对免疫系统有作用: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啰嗦了整个过程,是告诫大家避免无知知错:

一是之前并不知道阑尾疼的典型症状,以前陪人治疗的时候,有的人是疼的难以忍受,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是疼得很厉害的样子,所以刚开始就没想到是阑尾炎的原因;二是以前一直以为阑尾是一个并不重要的器官,实际上并不是;三是对诱因不够了解,除了饮食不卫生以外,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经常性熬夜、过度劳累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可能引发。

2、幽门螺旋杆菌

这个是在体检时,检查口腔的医生说我口腔内有异味,建议我做一个碳13的检测。

我刚开始认为是体检机构的推广套路,因为并没有人和我说过口腔异味问题,包括家里人。

但我这人不太喜欢拒绝人,那就当做一次体验吧。每年体检的时候都会因为没有在单位要求的时间去参加体验,自己单独去时,每次都会被医生推荐一些进一步的检查项目。自己平时没有好好善待身体,多出点钱善待一下、多检查一下,有助于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在检查之前,我隐约中在朋友圈看到过有朋友提及过,但即便是朋友圈的几句简单的话,我也没有耐心去读完过。嗯,又是一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忽视或错误。

检查完呈阳性之后,我去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这是一次充满故事的、伟大的发现:

发现者曾经以身试法,用自己做实验,自己曾喝下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同时也是同充满偏见以及与医药利益群体相斗争的故事。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胃溃疡是由于压力过大,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造成的,胃溃疡被当成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疾病。

这同时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但并没有被普及的医学常识: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当高,虽然缺少全国的统计学数据,但国内医学界普遍认为它的感染率在5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在70%左右。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彻底根治,从细菌耐药性和经济费用等方面考虑,基本共识是:平时无症状,胃镜结果正常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须治疗。但是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杀菌治疗,比如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等者。

这还是一个不被重视,并没有去积极预防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口传播及粪-口传播,在家或外出用餐时,其实使用公筷的很少,所以很多人被感染,多是因为经常在外就餐的原因;筷子超期服役,经常性更换的也少。

关于治疗方案,其实比较成熟。

后来我查到和菜头在“槽边往事”上分享过两篇他检查与治疗的经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按疗程服药后就能痊愈。

3、痛风

这可能是让我最始料未及的一个疾病。

参加工作之前在学校的体检、以及在工作初期的体检,我并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6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