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文
王勉
在现代中国作家知识分子当中,可能没有谁像林语堂这样“四海为家”的。但林语堂以阐发中国的“生活艺术”而闻名世界,无论“流浪”到哪里,都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
■多才多艺
林语堂年10月10日生于福建漳州坂仔村一个乡村基督徒大家庭。
年,林语堂到厦门鼓浪屿寻源中学上学,那是一所教会中学。林语堂在学校不光学到了课本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在鼓浪屿,林语堂第一次看到蒸汽发动机,读到林纾翻译的小说。他特别喜欢《茶花女》,还和二姐美宫一起改编林译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吓唬母亲。
年,林语堂到上海就读圣约翰大学,在那里得到了全面发展。林语堂年被选为年级学生会主席,还曾获学生投票选举为“最杰出的学生”“最佳英语作家”等。林语堂在圣约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会了打网球和篮球,还参加了学校足球队,担任划船队队长。他是年和年学校田径队成员,创造了学校一英里跑步纪录,还代表学校参加了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青年林语堂林语堂年毕业后到北京清华学校做英语教员。当时京城文化圈内很多精英人士周末就到八大胡同消遣,林语堂却在清华校园组织了一个“星期日读经班”,读《圣经》,完全是一个清教徒的形象。
■版税大王
年,林语堂和廖翠凤结了婚。廖氏也是基督徒家庭,家境比林家优越。
两人结婚后就到了美国,在哈佛大学待了一年。后来廖翠凤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住院治疗,这一下子使两人财政出现了危机。林语堂急需找打工的机会,这一找找到法国去了。半年后,林语堂觉得一战后德国的生活比较便宜,便又到了德国留学。
林语堂、廖翠凤
年林语堂回到北京,到北京大学任英语教授。林语堂在国内的成熟期是至年在上海,林语堂在上海的收入主要是靠成功编撰英语教科书《开明英文读本》,这使他成了有名的“版税大王”,和一般上海作家的收入不可同日而语。
林语堂在上海住在公共租界忆定盘路42号。他喜欢和孩子在后花园玩。在林语堂看来,住公寓不是人类该崇尚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要算得上真正的文明,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壤,自己可以种点豌豆、西红柿什么的,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捉蟋蟀,任意玩耍,不用怕弄脏衣服。
林语堂(第二排中)与友人合影林语堂也经常宴请,廖翠凤做得一手好菜,鲁迅、胡适、赛珍珠都曾是座上宾。另外,林语堂还经常逛上海的舞场,也看戏看电影。看电影林语堂常看着就哭了。他认为,看电影流泪是很正常的人性反应,不用害羞。他还特别喜欢看迪士尼米老鼠卡通。他说,如果一个人连米老鼠卡通都无法欣赏,那他也不会有任何想象力和创造力。
林语堂也看戏。年6月25至26日,由熊式一翻译的英文《王宝川》在上海光陆大戏院上演。戏是中国的,演员全是华人,用英文演出。林语堂去看了,评价很高,还专门用英文写了评论,盛赞熊的英文剧本不仅文采好,关键是一种再创造,不拘泥于原文。这个剧后来在伦敦演出一千多场,大获成功,还进军纽约百老汇。
■家还得在
年8月,林语堂又到美国纽约。到年3月林语堂想回国,但因为战事回不来,所以这一年他在法国一个小镇里写《京华烟云》。年8月,林语堂因为欧洲开战又被迫回到了纽约。
林语堂与次女太乙、三女相如、长女如斯在纽约(年前后)
年5月,林语堂回国,在重庆北碚安家,但他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唯一可做的是躲日本人的炸弹。这引起了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