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冻结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再来看段视频详细了解一下:
肩周炎的临床症状: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肩周炎的运动疗法:1、手指爬墙
面墙而立,双手扶墙,手指顺转爬行而上,练习上举,观察哪侧严重,并记录下每日达到最大高度。每日2次,每次30次以上。
2、直臂外展
面壁直立,双臂下垂,直臂向两侧外展,记录每日抬高的最大角度。上午,下午各一回,每次运动30次以上。
3、交叉摸肩
双臂在胸前交叉甩动,双手拍对侧肩头,双臂上下交替进行,每次拍打30次以上,每日练2回。
4、旋臂运动
一手叉腰,另一臂左旋转运动,先顺时针旋转30次,在逆时针旋转30次,换对侧做同样运动,旋转弧度越大越好!
5、手持体操棒上举、后伸
立位,双手持体操棒,做两直臂同时上举、后伸练习,健侧带动患侧,到感觉疼痛处停止,保持5秒,放下。
对于肩周炎患者,对于爬墙、钟摆运动、棍操等早已被广大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所熟知,而对于肩关节的自我松动方法这样一个行之有效、便捷的方法,往往不为大家所知。
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1)向尾端滑动
患者坐在床边或凳子上,患侧手指抓牢床缘或凳子的边缘,身体像健侧倾斜,可以使患侧的肱骨向尾端滑动。如图所示:
(2)向前滑动
患者仰卧,用双侧肘关节支撑,身体放松,使身体的重量落于双侧肘关节之间,可以使肱骨向前滑动。如图所示:
(3)向后滑动
患者俯卧,双肘支撑,身体放松,使身体的重量落于双侧肘关节之间,可以使肱骨向后滑动。如图所示:
以上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
宋永忠大夫:副主任医师、出身名门、中医世家、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通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治疗患者十多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多人)
出版著作:《中国推拿治疗学》《颈椎整脊学》《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国际中医骨伤推拿医师交流手册》《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腰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捏捏揉揉小儿安》《中医养生学》等三十余部著作。
第90期传承班7月1-7日开课!宋永忠教授主讲中式正骨●脊柱整脊●脏腑调理●颅骨矫正术(临床跟诊带教手把手教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