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临床上多见,在教师、银行职员等办公人员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急性胆囊炎系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和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大多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少数为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可无症状,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致病因素](1)胆石: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患者约90%以上伴有胆石症,无结石者少于5%,结石梗阻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可致胆囊出口梗阻而引起胆囊炎症。(2)细菌感染:胆囊炎尤其是急性胆囊炎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人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排人胆囊引起感染。(3)性别:胆囊炎多见于女性,女性比男性多2~3倍,尤其是中年、肥胖妇女。
[自诊要点](1)急性胆囊炎①多数在进食油腻饮食或饱餐后发病,常发生于夜间。②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C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
③腹痛:位于右上腹,呈持续性膨胀性疼痛,可向右肩放射,腹痛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深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痛。按压右上腹有压痛。
④出现恶心、呕吐,眼睛及皮肤发黄。
(2)慢性胆囊炎
①反复发作性的腹痛: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可牵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处,可伴恶心和呕吐。
②出现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暖气、反酸等一系列清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往往误认为自己是患了“胃病”,其实病根在“胆囊”。
[必要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腹部B超:需在空腹状态时进行检查,可探知胆囊的大小、胆囊壁的厚度以及是否存在结石。
(3)肝胆CT:同样需在空腹状态时进行检查,对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及胆石的存在有很大诊断价值。
[治疗措施](1)急性胆囊炎
1)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病人,一般主张非手术治疗,但对于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未能缓解或病情恶化者,应经短时的对症治疗准备后,施行紧急手术。
2)镇痛治疗:腹痛时可给予解痉剂和镇痛剂,如阿托品1毫克,肌肉注射:曲马朵毫克,肌肉注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抗感染治疗
①氨苄西林3~4克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或头孢曲松钠2~3克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
②甲硝噬0.5克静脉点滴,每日2次:或替硝隆0.4克静脉点滴,每日2次。
4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包括:
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腹膜炎者。
②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者。
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
(2)慢性胆囊炎①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有结石的病人,行胆囊切除是一合理的根本治疗,应择期手术切除胆囊。②利胆治疗:熊去氧胆酸毫克,每日3次:或胆维他1~2片,每日2次;或消炎利胆片3~5片,每日3次等。[特别提醒](1)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禁食,给予静脉输液,但可多饮水,在饮水中注意补充钠和钾盐,可有利于治疗疾病。疼痛缓解后,根据病情循序浙进地调配饮食,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糖类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软食。(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时注意多喝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每天以0~毫升为宜。(3)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饮食,应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如肥肉,动物肝、肾、脑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避免油煎油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卜、黄豆等:注意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4)平常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