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多万医者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
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
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并根据局部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12.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版权申明:部分网络资料无法找到原作者而无法署名。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不周之处望谅解!
推广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