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以青年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及妊娠期妇女均可发病。慢性阑尾炎较为少见。
1.概述
2.阑尾的形态
3.阑尾炎原因
4.阑尾炎的分型
5.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6.阑尾炎的治疗
阑尾的形态阑尾由中肠发育而成,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肠内侧,上端开口于盲肠的后内侧端,下端闭锁游离,位置的活动范围变化较大。阑尾的形态、长度及管径差异较大。
阑尾炎原因由于阑尾腔细小,又是盲端,肠中之物(如粪块、小果核、毛发团块、肠道寄生虫等)容易掉入腔内,堵塞管腔引发阑尾炎。形成阑尾炎的原因还有:阑尾壁上的淋巴组织肿大、肿瘤、腔内细菌感染等。另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便秘、精神紧张等,会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的血循环和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阑尾炎。
阑尾炎的分型临床上通常将阑尾炎分为急性、慢性和特殊类型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占各种急腹症的25%,为急腹症之首位。现在国外对阑尾炎手术指征较宽松,允许10-15%诊断阑尾炎的病人,手术时阑尾是正常的。
慢性阑尾炎大多由急性阑尾炎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病变。
特殊类型阑尾炎主要包括婴幼儿阑尾炎、小儿阑尾炎、妊娠期阑尾炎、老年阑尾炎、异位阑尾炎等。
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腹痛约70-80%的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表现,转移疼痛一般发生在2-3小时后。早期阶段常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疼痛。后期阶段当炎症累及浆膜层时疼痛位置固定,而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减轻或消失。
胃肠道症状早期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炎症刺激直肠可引起里急后重,并发腹膜炎、肠麻痹时可出现腹胀。
全身症状早期不发热,婴幼儿阑尾炎可表现高热,成人高热多见于后期阶段阑尾化脓、坏疽、穿孔,腹膜炎时,但成人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压痛、反跳痛压痛是指触及腹部,给予全腹或腹部局部一定压力的时候,引起疼痛。压痛是壁层腹膜受刺激的表现,阑尾炎时因为腹膜受到刺激一般会出现腹部的压痛。
压痛点是指用一个手指采用插入触诊法检查时,发现局限性压痛。压痛点会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可相应改变。阑尾炎患者一般有一个固定压痛点。
反跳痛是指腹壁出现压痛时,检查者用2-3根手指压于原处,给患者一个适应的过程,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此时患者感觉腹痛加重即为反跳痛。因为肥胖等原因,部分阑尾炎病人可能出现压痛可能较轻,但反跳痛明显的症状。对于阑尾炎患者来说早期腹痛虽未转移,但压痛点是固定的。
腹肌紧张腹壁紧张是指腹壁紧张度增加,即腹壁触之不柔软,有紧张感,阑尾化脓时可出现腹壁紧张。但老年或肥胖病人由于腹肌较弱,该特征可能不明显。
总结一下,当腹部出现转移性腹痛,有固定压痛点,伴随消化道症状时就应该高度怀疑阑尾炎的可能性,医院就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腹部器官众多,故病变可能性也很多,腹部的疼痛可以有多种可能,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妇科疾病等。故当腹部出现疼痛时应该引起重视,医院就诊。
阑尾炎的治疗阑尾炎的治疗发展迅速,现在主要有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和非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两种方式。
手术治疗又分为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并不是适合所有阑尾炎患者,例如伴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就不能选用这种手术方法。所以在选择何种手术方法时应当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中药保守治疗,西药保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现临床多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随着人们对阑尾的研究的深入,现代医学认为阑尾所具有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特异功能,可以剿灭对人体极端有害的微生物和细菌,并能产生和保护有益的细菌。所以现在很多阑尾炎患者不愿意进行阑尾切除术。
虽然药物治疗阑尾炎今后将成为医生和病人的首选的途径,但如果急性阑尾炎没有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发展到阑尾外层,引起阑尾化脓、穿孔,或穿入腹腔内,引起腹膜炎。当炎症扩散后,还有可能引起肝脓肿等更为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遇到上述情况,采取药物疗法则难以迅速奏效和控制病情,就有必要采取阑尾切除手术。是否进行阑尾切除术应当听从的是主治医师的意见,虽然阑尾切除术应当慎重,但是涉及生命安全时阑尾切除手术也是必要的。
宋济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