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帅急性阑尾炎的医生,还有7台手术在等

年4月28日,山医院眼科主刀张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中,阑尾炎发作,他忍着剧痛,坚持做完最后一步后,被同事搀扶进超声室。这是他当天上午做的第三台手术。经检查,阑尾坏死穿孔、腹腔脏器感染,而此时的张乐已处于休克前期,情况危急。同事们立即将他送上手术台,实行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4月29日《重庆晨报》)

新闻称,考虑到当天有7台手术,这位医生手术前加服了止痛药。另一个细节是,当时同事提醒道:“可能是阑尾炎,赶紧输液吧!”张乐笑笑说:“没事,今天还有手术呢!”

7台手术只完成了3台,医生就病倒下来,不得不去做急诊手术。正确的解读是,这位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在给病人做手术。医院管理者到媒体,对这种英雄行为习以为常,习惯性地推崇点赞,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新闻。

生活周边,当一个得了急性阑尾炎的人,拼了命也要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化身为拼命三郎,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失去理智,太急功近利,对自己健康和家庭不负责任。但现在,只要这个角色切换成医生,这种行为就被视若为正常。问题是,医生的身体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在疾病面前,是不是真的有特权吗?当然不是。

另一个角度是,这个医生身患急性阑尾炎,属于一个急诊病人的范畴。他随时可能倒在手术台,让这样的医生做手术,会人为地增加手术的风险隐患。作为医疗的对象,做手术的病人有没有同意这种带病工作,愿意承担这种额外的风险?

7台手术只完成3台,剩下的4台手术别的医生顶替上台。看起来,这位医生更像是“不想麻烦”同事,医院没有顶替的医生。

带病工作是自由,但绝对不是美德。和平时代,英雄越多,越不是好事。说明了专业主义和理性精神的缺席,那种舍弃生命建筑伟大长城奇迹的价值观,依然在被推崇。很多奇迹,是用巨大的牺牲换回来的。

有人有英雄情结,抱着宁愿牺牲自己生命和健康,也要造福他人的价值观,这是一种个人的自由。但是站在医疗管理的角度,应该以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健康权益为核心,对医生带病工作这件事情有专业的管理。在价值观排序上,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患了传染病、需要急诊治疗的医生,不应该走上手术台。甚至在手术前,应该评估医生的身心健康情况,适不适宜上台?让身体条件不适宜上手术台的医生工作,好比让失去理智和心存侥幸的飞行员驾驶飞机,只会增加乘客的危险。

任何社会任何时候,英雄都是一个褒义词汇,为他人牺牲的精神应该大力弘扬。但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岗位,与生命息息相关,评估一种操作行为只有一种标准——能不能完成?应不应该做?

评估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患了急性阑尾炎的医生不应该上手术台,这是一种医疗安全原则。哪怕是这个医生最后没有倒下,也不应该允许这种带病上手术的行为。

在这种冲突面前,不知道你是感动还是有别的想法?我很好奇,请在留言中留下你的观点,与我们分享。谢谢!

支持原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治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