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美食出门旅行吃的时候,像大师这样拍

虽然有人说“社交综合症”的发病特征就是吃饭前先拍照,但是,旅途中异国的美食和街头的小吃确实是绝佳的摄影题材。为了旅游,为了摄影,为了美好的图片,就让“社交综合症”在这种时刻发作起来吧。拍食物的照片大致有两种:单盘的菜,拍的是造型;一桌的菜,拍的是情调。第一招单盘的菜拍好一盘菜,要注意三点:短焦距,斜上方四十五度,凑近拍。如果你用A挡,光圈开得适当大一些,因为餐厅里光线一般比较暗,大光圈能保证快门速度。另一种拍法是用闪光灯,这样会让盘里的菜显得更为鲜艳。在使用闪光灯的时候,其他的要点和前面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光圈要缩小。低角度凑近了拍又是另一种方法,同时调大光圈保证了背景的充分虚化。对于很有结构特点的食品(如左图所示),这种方法效果会比较好。白色的桌布能够很好地突出水果的鲜艳和清爽。包子柔和细嫩的感觉要通过柔和的光线来表现。大光圈和近距离的拍摄让背景虚化出柔和的效果,正好和包子的特征相得益彰。第二招满桌的菜如果你在西餐厅吃饭,满桌搭配合理的菜肴可能会呈现出非常的异国风情和趣味,这时候你的观察能力决定了你能否把这种情调拍出来。一桌的菜要拍好有难度。一种方法是从往下拍到整个桌子的布局,就像上图一样。这种时候要做到排列得当,红绿相间。红绿相间。把颜色相近的菜隔开一些,让画面显现出缤纷的颜色。另外桌上最好有一些小蜡烛台之类增加趣味的东西。拍的时候构图不要太平显得死板,可以适当走斜线。另一种玩法是侧面拍,开大光圈凑近了,做到前后有序,主次分明,通过虚化背景来凸显情调。玩这种拍法,桌面上的盘子要多一些,选一个比较好看的菜当前景,开大光圈对着它对焦,让后面的盘子渐渐虚化。因为盘子大多是扁平的,为了让画面显得比较充实,装葡萄酒的高脚杯、酒瓶,或者是餐桌上的蜡烛台都是不错的前景道具。第三招集市上的散货如果旅行的时候只在餐厅里正襟危坐地吃饭,那真是太大的损失。从街头到巷尾,一个吃货绝对不会放过那些集市上的风味小摊,而一个摄影师也绝不会放过每一样他吃的东西。集市和餐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环境。热气腾腾的食物加上喧闹的街景和忙忙碌碌的摊主,构成别样的景观。集市上的食物都不是单独出现的,因此需要在背景中显示出其他食物的影像,让它和餐厅中单独的一盘食物有区别(如下图所示)。拍集市摊点上的美食总结起来是三句话:食物为主,兼顾人物,对角构图。第一句食物为主,就是说要把吃的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对焦也要对在食物上面。毕竟我们拍的就是美食。第二句兼顾人物,就是说要把人物也拍进画面里去,让他们作为一种陪衬,这样才能突出集市摊位特点,让人知道这不是在饭店里。第三句对角构图,意思是把食物放在一个三分点上,把人物放在斜对面的另一个三分点上,形成一种对角线的构图,这样画面会活泼一些。如果小摊上的东西很多,锅碗瓢盆难找重点,也可以往后退几步把整个摊子尽收眼底。当然,摊主还是要适当地出现一下的。拍集市货摊的时候,斜向构图永远是最好的选择。把焦点留在你想拍摄的东西上面(如左图中的香蕉),但是不要忘记在背景中体现集市的特色。充实、有细节的画面,比单纯拍摄一把香蕉的效果要好得多。其实食物是个可以尽情发挥的题材,拍摄方法也不一定非要有什么条条框框。有时候随手一拍也会有不错的效果。食物不一定非得是画面的唯一主体,店主也可以来客串一下。但是不管你怎么拍,有一点一定要记住,画面一定要有主次,把重点放在一件东西上面,让其它作为陪衬。前后交叠也可以是主次的一种体现。如果菜肴本身不够袦特点,可以像右图这样,从玻璃反光中看到城市、街道、人物等环境特点。第四招餐厅里的氛围在那些充满特色风情的饭店里用餐的时候,餐厅的环境有时候可能比菜肴更加能体现出旅行的意义。别放过这样的拍摄机会。隔着玻璃门的行人和餐厅墙壁上的图片形成了对比。店内几个布置好的光源让这块空间呈现了天然的美感,只要选好时机,按下快门即可,无需任何技巧。如果街道是空旷的,完全没有行人,就不可能形成图中这样的内外对比。如果要拍摄餐厅内某一个精致的小摆件,最好能将它和餐厅的整体氛围结合起来,做到虚实对比。露天的座位往往都会布置在一些颇有情调的小巷子或者步行街上。远景处的两个人的身影是很好的点缀。夜晚的环境光亮度小,要求必须使用大光圈,把镜头对准离你最近的座位对焦,让后面的座位沿着排列的方向自然虚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ompai.com/hnnwy/11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